2月20日,上海方面宣布,上海市政府已與地平線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地平線的車載AI芯片全球研發總部以及智能汽車中央計算平臺全球總部將落戶上海,開展AI芯片生態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底層核心技術突破和底層計算平臺建設。
兩日后,再有消息傳出,上海汽車集團下屬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車已于2月10日與地平線達成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在汽車、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未來共同打造對標特斯拉FSD的可量產落地的下一代智駕域控制器和系統方案。
此外,早在2017年3月,地平線就已經在上海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中心。
如此看來,地平線似乎正逐漸與上海深度綁定。
上海為何看中地平線?
在上海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規劃中,“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組織攻關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是其發展的核心方向之一。
而AI芯片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重要基礎,上海挑中地平線這只AI獨角獸也無可非議。
成立于2015年的地平線,主要專注于研發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及解決方案,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實現了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量產前裝的企業。
在長安 UNI-T 、奇瑞螞蟻兩款車型上實現量產上車的地平線征程2芯片,截至2020年11月,其出貨量已超10萬。
據了解,該款可實現L2+級自動駕駛的芯片,在性能以及針對中國路況所給出的方案上,甚至要優于Mobileye EyeQ4的輔助駕駛芯片。
此外,地平線還計劃于今年上半年推出面向L3/L4級自動駕駛的征程5芯片。該款芯片具備高達96 TOPS的人工智能算力,同時支持16路攝像頭感知計算,能夠打造滿足汽車行業最高安全級別ASIL D要求的車載中央計算平臺和系統。
當下,地平線已經形成了覆蓋從L2到L3級別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芯片方案的完整布局,在車載AI芯片方面的實力不俗。
正所謂無利不起早,車載芯片市場的廣闊前景也許也是上海看重的地方。
隨著汽車行業逐漸轉向電動化、智能化,相比傳統燃油車,智能電動汽車需要搭載更多的高性能芯片。將來,汽車對芯片的需求口徑只會越來越大,車規級芯片的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IDC預測, 2024年全球汽車領域的半導體市場收入將達到428億美元左右。而到了2030年,每輛汽車的車載AI芯片平均售價將達1000美元,整個車載AI芯片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000億美元,有望成為半導體行業里最大的單一市場。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估計,未來三年將是爭奪智能汽車芯片關鍵的時間窗口。
而這個窗口期,不僅對芯片相關的企業有著重要意義,對于正謀求打造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的上海,也同樣關鍵。
地平線為什么要來上海?
2020年12月11日,臨港新片區發布了《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其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
具體來說,未來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基本建立汽車電子、感知計算、車聯網通信、線控技術、智慧交通在內的較完整的產業鏈。與此同時,還要形成3家左右產業競爭力和規模水平具國內領先水平的整車企業,各關鍵技術領域有2家以上具備國際領先水平的零部件頭部企業,智能網聯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
上海在智能汽車產業方面的野心可見一斑。因而,作為車載AI芯片這一關鍵技術領域的行業領先企業,地平線在當地能夠獲得的政策支持絕不會少。
眼下,正向智能網聯汽車不斷發力的上海已憑借其開放、領先的產業政策,吸引了特斯拉、蔚來、威馬等新造車勢力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著超強的交際能力,特斯拉已經在上海超級工廠周圍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汽車產業聚集區,落地半年就吸引了數十家供應商在上海臨港產業區落戶,涵蓋了動力電池、車規級半導體以及內外飾件等零部件企業。
圍繞特斯拉、上汽等整機企業形成的汽車產業生態圈,將對地平線芯片和計算平臺的研發有所助益。
AI芯片生產方面。2020年上海臨港新區圍繞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超前發展智能芯片、模擬及功率器件等相關產業。目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已初具規模,內有近50家集成電路產業相關企業;
車用芯片市場方面,上海現已聚集了各路汽車勢力:智能電動汽車的開創者特斯拉、上海本土傳統汽車巨頭上汽、國內新造車四小龍之二蔚來和威馬,更有科技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車企結合的衍生品牌智己汽車、從地產跨界到汽車的華人運通……這些車企都有望成為地平線的潛在客戶。
樂觀點看,未來,地平線的車載AI芯片在上海實現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就地一條龍可能都不成問題。
責任編輯:PSY
-
上海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21221 -
人工智能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0瀏覽量
29095 -
地平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0瀏覽量
149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