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大家都說魅族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作為“痛定思痛”的革新之作,魅族15、魅族16和魅族17三個系列的產品稱得上是可圈可點,性能配置不再是短板,同時設計上的相對獨特也讓他們收獲了不少好評。然而,這三系列產品雖有不錯的口碑,卻無法讓魅族獲得市場份額上的增長。根據CINNO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魅族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出中國前十,份額只有0.1%。
一些觀點認為,魅族的這些手機最大的問題在于“發布時機”。舉個例子,魅族17系列手機在2020年5月8日正式發布,但那時首批搭載高通驍龍865芯片的旗艦手機已經銷售了數個月之久,2月份發布的競品小米10,早在4月中旬就宣布全球銷量破百萬。
外界認為,發布時間相對滯后、產品本身差異化特色不足的魅族17系列手機,在市場上顯得沒有太多的競爭力。
不過我們總算等來了好消息,2021年的魅族18系列,在發布時間上總算是跟上了“大部隊”:官方正式宣布,魅族18系列會在3月3日正式登場,和realme、紅魔、中興等品牌湊在了一塊。
魅族18系列有哪些賣點暫且不說,能夠跟上大部隊的發布節奏,最好還能夠盡快開賣,這就已經是很吸引人的賣點了。
魅族手機仍有一戰之力
雖然高通的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驍龍888已經正式發布,且也有搭載這枚芯片的產品上市,但對消費者來說他們可選擇的產品已經較少。
在已發布的新機中,搭載高通驍龍888的中高端手機為小米11和iQOO 7、三星S21系列、vivo X60 Pro+等等,整體而言依然偏少。再加上這些手機的定價(最低也要接近四千元,高則六七千)和備貨量情況都不太樂觀,春節后的消費者購機需求并沒有得到很好滿足。
在疫情好轉的大背景下,智能手機消費者的選購熱情要比去年同期高漲得多,相信這也是魅族等廠商不得不抓住的機會。從中國信通院公布的1月數據來看,雖然不同的廠商各有歡悲,但難得的是市場整體正在回暖,總體出貨量約為4012萬部,同比增幅高達92.8%。
目前來看,魅族18系列手機,至少有3個優勢。
第一,品牌優勢。雖然魅族手機現在的銷量不如realme等新興品牌,但在互聯網上、市場上的號召力卻絲毫沒有減退。也可以這樣說,魅族仍能存活至今,背后默默支持的魅友們可是功不可沒。
第二,設計優勢。雖然這兩年的魅族手機也出現了向大眾設計靠攏的趨勢,但整體而言魅族手機的設計仍算是較有特色。從2月24日魅族官方公布的產品渲染圖來看,魅族18系列手機大小兩款有著不同的定位,小屏款主打輕薄手感,而大屏款則是均衡表現。
雖然只有正面渲染圖,但我們也能看到魅族18系列手機的正面設計相對協調,質感和高級感一個不缺。素來魅族的旗艦產品都會更注重設計上的均衡性,例如中心對稱設計、重量和厚度的控制,再加上更為用心的后殼材質和設計元素運用,魅族旗艦手機的質感是可以保證的。
第三,價格優勢。是的,魅族手機在今天其實是有一定價格優勢的。盡管魅族旗艦的定位并不算低,但實際價格相比同檔次產品還是要便宜一些。以去年的魅族17系列為例,同檔次的小米10標準版起售價為3999元,而魅族17標準版起售價則是3699元,至少理論上的起售價的確是便宜一些。
盡管上述優勢并不能讓魅族手機完全領先于競爭對手,但對那些厭倦主流產品、希望嘗鮮的消費者來說,魅族的手機始終能夠帶來一些新的選擇,而且也不至于“無趣”。
“早”就足夠了嗎?
按照此前的論調,不少人將“魅族旗艦手機賣得不如意”歸咎于發布時間過晚,錯過了新SoC平臺的最佳銷售期。然而我們知道這只是表面原因,至少不是核心原因。
在智能手機市場飽和的大前提下,消費者的選擇訴求也發生了變化,相比起產品本身的賣點,一般消費者在選購手機時更傾向于選擇知名度更高和售后服務出眾的大品牌,換言之已經處于頭部位置的品牌們優勢更加明顯。
歸根結底,智能手機發展至今已經進入高度同質化的局面,設計、功能甚至體驗都沒有哪家廠商可以說做出絕對的差異化,在消費者來看選擇服務更加貼心周到的大品牌自然是順理成章。
好在,如今的智能手機銷售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雖然魅族等二線品牌無法像一線品牌那樣提供具體到鄉鎮的周全服務覆蓋,但有線上電商平臺的“兜底”,他們的售后服務壓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另外有一點還需要特別注意,那就是備貨是否充足。在消費數碼產品中“搶購”已經成為新常態,一般消費者也對此咬牙切齒。在這個大背景下,哪家廠商能夠穩定地供貨,無形中就獲得了明顯的市場優勢。
過去的魅族也曾在新品備貨上出現了誤判,只不過那時候是生產了過多的產品造成了嚴重的庫存積壓,今天的話則要注意庫存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龐大需求。小雷認為,以現在的行情來看只要新機的價格不是十分離譜,那么魅族的手機還是很有希望大受歡迎的,高通驍龍888和驍龍870都是得到市場認可的熱門SoC,想要獲得不錯的市場成績應該不難。
“魅族們”該如何自救?
在存量市場時期,大家都喜歡“講故事”,希望通過天花亂墜的故事讓自家的產品顯得與眾不同。但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哪怕是“講故事”,小廠們的能力和表現也和大廠有明顯的差距。
相信大家仍記得,早兩年幾乎每一家廠商都在說“Turbo”和“AI”的故事,而到了今天,手機廠商們除了老生常談的影像和性能外,又把多年前的“輕薄設計”拿出來重復一遍。
實際上,無論是多年前的“Turbo技術”也好,“AI加持”也好,抑或是輕薄手感也好,這些東西放在手機行業中都談不上是什么“技術獨創”,說到底不過是營銷層面的創作包裝而已。但是,這些賣點的包裝總是先被大廠想到、提到并發揚光大,小廠們就總是“后知后覺”。
舉個例子,OPPO和vivo兩大廠商早在去年就開始宣傳設計上的輕薄手感,隨后小米也加入“戰團”。而剛剛官宣的魅族18,也提到了設計上的輕薄和手感上的協調,在觀感上我們可能會覺得,魅族這是“跟風大廠”,“看人家輕薄手機賣得好,也來摻一腳”。
實際上,“輕薄”一直以來都是魅族手機的特點之一,魅族16th重152克,厚7.3mm,完全就是一臺“輕薄手機”;魅族17th由于電池增大所以變得更重更厚,但8.3mm厚、199克的重量放在去年的手機中,橫向對比也算得上是“相對輕薄”。
為什么魅族在過去不把輕薄設計作為賣點推向市場呢?如今看來唯一的解釋就只有“市場號召力不足”,同樣的事情如果出自OPPO、vivo、小米之口就能得到行業的響應,但從二線品牌如魅族口中說出來,行業卻不會當一回事。
可以得出結論,二線廠商在市場上的劣勢,更多地是體現在市場營銷和市場的話語權上,而非產品本身有著什么短板。從某個角度來說,二線廠商沒有把控市場節奏的能力,只能被動地迎合市場發展,產品的研發、宣發節奏只能受制于人。
對魅族這種處于行業二線,而且號召力不復當年的廠商來說,可以做的事情確實不多。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變成了另一種情況下的“階級固化”,除非頭部廠商出現意料之外的問題(如華為當前的處境),否則占據雄厚研發實力且手握龐大市場資源的頭部廠商,可以輕松地構建護城河,同時形成銷量-研發-銷量的良性循環,不斷鞏固自身地位。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作為老牌手機廠商魅族現在還活得不錯,去年甚至還盈利了,而不是像錘子科技、堅果手機一樣消失在行業之中。魅族固然在渠道、產品、宣發等方面仍有不足,但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黃老板仍有意手機圈,魅族仍會發布新品,那么它的未來就仍然值得我們期待。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99瀏覽量
180380 -
魅族
+關注
關注
7文章
2673瀏覽量
456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