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大舉收購的同時,國內手機廠商也緊隨其后,一場圍繞技術儲備的競賽正在當下上演
蘋果的大規模收購策略受人關注,也讓人迷惑。
2月24日,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在過去6年里,蘋果大約收購了100家公司,平均每三到四周就會收購一家公司,這些交易主要是為了收購技術和人才。
技術儲備,可以說是蘋果收購案中唯一的衡量標準。
同樣,中國手機廠商也開始源源不斷地從后方補充彈藥,有些公司選擇收購,有些公司則選擇了自研。
盡管最后的硝煙尚未燃起,但手機領域的下一場戰事已一觸即發。
01.小而精悍
與微軟和Facebook這些科技公司不同,蘋果對那些“行業獨角獸”并不感冒,而是更傾向于那些擁有獨立技術儲備的公司,其中不乏一些處于起步階段的創業公司。
這些公司雖然在規模上難以為蘋果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其掌握的技術往往都是業內“獨一份”的存在。
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2016年,蘋果收購了創業公司Emotient,這家公司研發的方向是利用人工智能對人們的面目表情進行分析以解讀其情緒。
以現在的視角來看,這項技術絕對是一項超前的布局,而收購這一項目的初衷正是因為只依靠語音交互的Siri“不夠聰明”。
盡管這項技術在IOS系統中還未被應用,但從2019年蘋果公布的一項專利中,已經能夠看到這項技術在未來的應用雛形,“通過識別特定肌肉群,判斷軟件的操作結果是否與用戶想要的操作匹配。”
而一些相對成熟的技術,在收購完成后能夠迅速融入蘋果生態鏈之中。比如蘋果在2018年收購了一家丹麥公司Spektral,該公司專門從事運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在智能終端實時“剪切”視頻中的人,這些技術在收購案完成的次年就被搭載在Final Cut和iMovie等應用上。不僅僅是電子消費品領域,蘋果對于技術儲備的重視貫穿于整個蘋果生態鏈條之中。
2019年,蘋果宣布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該公司因使用深度學習來識別和避免路上的物體而聲名鵲起。
根據蘋果公布的消息,收購完成后,Drive.AI的工程師團隊將被納入蘋果公司自動駕駛研發部門的麾下,此舉也被外界普遍認為是蘋果決心進入電動車領域的重要佐證。
02.國內廠商:殊途同歸
如果隊列中所有人都前進了一步,原地不動的那個人,看起來就像是后退了一步。
面對蘋果在科技領域里的“家底”不斷增厚,國內手機廠商也沒有停下腳步,小米率先復刻了蘋果的戰法,在IoT領域里攻城略地。
2013年,小米創始人雷軍發現了物聯網的風口,開始布局自己創業以來的第一塊版圖——小米生態鏈,并立下“5年內創立100家生態鏈公司”的豪言。
兩年后,小米生態鏈旗下公司Ninebot全資收購了平衡車鼻祖Segway,將sagway旗下400多項核心專利、生產線以及全球經銷商網絡體系收入囊中。
從結果上來看,Ninebot對Sagway的收購案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時至今日,Ninebot已經占據全球平衡車80%的市場份額。2018年,小米與Ninebot聯合開發的米家電動滑板車實現單年度725%的市場增速。
相比之下,更加專注手機領域的OV系則更加傾向于通過自研的方式來增強技術儲備。
前不久,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年中國企業發明授權專利排行榜”,在這份囊括國內各行各業的榜單中,共有三家手機廠商位列榜單前十名,分別是華為、OPPO、vivo,OV系自研路徑下的技術儲備實力可見一斑。
當然,這種自研模式下對于技術儲備的探索并不是關門造車,以vivo為例,2017年,vivo開始主攻影像領域,先后在東莞、深圳、東京、圣地亞哥等地建立了7個影像研發中心,并投入了超過700余人的研發團隊。
這種研發中心分散布局背后的邏輯是,利用當地的影像領域人才或技術資源以實現整體效率的提升,比如利用東京的光學影像技術儲備從事技術預研,或是利用圣地亞哥的軟件資源進行平臺技術研究。
這種開放性的自研模式讓vivo得在以移動影像領域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從升降攝像頭到微云臺,vivo證明了技術儲備的另一種方向。
責任編輯:haq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77瀏覽量
180112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395瀏覽量
19856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