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甲子引力」大會上,我們發布了2020中國數字經濟的55個判斷,其中提到,國外云通訊廠商Twilio對2569名企業決策者進行了關于數字化轉型的調查:數據顯示,COVID-19將公司數字通訊戰略的全球平均速度提高了6年。
物理世界的隔離,推動了數字世界的建設。疫情讓很多企業意識到,數字化不僅僅是“降本增效”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在后疫情時代,技術成為企業重啟的關鍵力量,數字化轉型成為企業的核心議題。
自「甲子光年」誕生以來,我們一直在細數未來如何發生,但僅靠深訪文章、數字調研、案例實勘,只是能揭開科技的冰山一角。橫亙在“看得見的應用”到“看不見的技術”之間的,是一道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真實鴻溝。
相信你也面臨著同樣的好奇:伴隨物理世界“上翻”,數字世界“落成”,如何真正理解這正在發生的一切?如何從“知道”到“懂得”?唯有到科技發生的現場去看看。
所以,2021年我們將開啟一個系列視頻新欄目——「甲子探訪」:
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將攜手阿里云《超級探訪》欄目組,走進正在發生的技術一線現場——用鏡頭追問一切,讓科技真正“可摸可見”。
第2期:走進WeWork中國旗艦店,從空間共享到服務共享
一提到WeWork,你會想到什么?獨角獸?共享辦公?
這些都對,也都不對。如今的WeWork,正在撕掉共享辦公的標簽,成為一家基于“云理念”和“類云服務”的全新共享服務公司。
從“空間”的共享到“服務”的共享,一詞之差,背后的區別是什么?上海威海路696號的WeWork中國旗艦店,能告訴我們答案。
這座帶有寬敞中庭和玻璃屋頂的老建筑,在80多年前是舊社會的鴉片工廠,外國人將這里生產的鴉片傾銷到世界各地。2016年,WeWork設計團隊從《布達佩斯大飯店》汲取靈感,在保留舊工廠元素的基礎上對威海路店升級改造,營造出工業化“粗糙”、“地下”的風格。
對于這座百年老建筑而言,這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升級,更是數字網絡的升級。WeWork扮演的角色愈發多元,而它要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以往。在新技術的助力下,WeWork連接、管理和服務了800多個分布在全球的辦公社區,幫助企業開拓數字疆土,按下加速創新的確定鍵。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Part1. 威海路696號的數字新生
張一甲:現在WeWork規模是?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 :從WeWork進入大中華區市場建立第一個社區開始,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我們建立了覆蓋中國大陸主要城市以及港臺地區的超過100個社區,為超過65000名會員提供靈活創新的辦公解決方案。
而在整個9000平米的威海路社區,有超過100家大中小型會員公司,有效會員數超過1000人。威海路二期于2019年末開始運營,總共334個工位,實現100%入駐率。
張一甲:WeWork的主要會員分布在什么行業?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包括不同類型的公司和初創企業,主要吸引設計、傳媒、文化、自媒體以及科技與咨詢公司。
張一甲:在威海路項目的改造過程中,技術起到了什么作用?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WeWork用科技手段在空間設計和空間體驗上做出創新。我們的設計團隊借助BIM(建筑信息建模)、IoT sensor(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獲取空間使用效能的數據并進行分析,在保留我們樓宇特色的基礎上,將空間效能最大化。
張一甲:作為一家起源于美國的企業,WeWork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面臨著哪些挑戰?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WeWork技術團隊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通過科技手段為會員提供穩定、可靠、一致的用戶體驗。比如,會員通過App預定一個WeWork社區的會議室,門禁系統會自動在會議開始前的1個小時,給這個特定的會員下發權限,而在會議結束后又能自動回收。在技術層面,如何讓每個社區和中央門禁服務器在各種網絡環境下都能保持穩定工作,一直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張一甲:面對這些挑戰,WeWork有哪些技術創新?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其實要說最重要的技術創新,并不是那些聽上去高深莫測或者還在實驗室里的技術,對于WeWork和成長于其上的無數企業來講,構建一張強大、可靠、穩定、安全的企業級網絡是一切的基礎和重中之重。通過WeWork所構建的企業網絡,會員企業之間能夠更好的協同,產生合力。
Part2. 超強連接如何達成?
張一甲:您剛剛提到,WeWork大中華區的企業級網絡要完整覆蓋100多個社區,超過65000名會員。如果WeWork是一家企業,它的“辦公網點”和“員工人數”,已經足以比肩許多大型跨國企業。您作為這個“超級跨國企業”的IT負責人,要面臨的挑戰也無比艱巨。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沒錯,我們業務的復雜性,可能遠超傳統的跨國公司。我們的65000名會員分屬于不同的組織,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企業所處的階段和規模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我們從技術上能夠提供一種強大的連接能力。
這在技術上帶來了三個挑戰:第一是時間緊。WeWork有包括香港在內的103個站點,要在1個月內完成跨境網絡的搭建和互聯,如果按照傳統的實施方案(MPLS VPN方案)可能需要2~3個月。
第二是技術部署和實施復雜。由于WeWork的絕大部分站點是完全沒有技術人員的,因此組網的硬件和系統都需要提前規劃,保障到達站點后開箱即用,且可以由技術人員遠程集中管理、升級、調試。
第三是技術實施過程中,香港的疫情還比較嚴重,跨境部署遇到了很多挑戰。
最終,我們通過和阿里云的合作,不到15個工作日就成功部署完成了。
張一甲:企業級網絡的哪些技術發揮了價值,真的幫到了業務?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比如,WeWork為企業會員提供“Global Access”的服務。顧名思義,用戶可以通過這項功能自由出入和使用WeWork在全球的任何一個辦公空間,同時也能使用空間內的會議室、工位和打印服務等。在這個場景背后,是我們后端技術系統在各個業務環節的打通,包括智慧門禁系統,云打印服務系統,內容社區運營的協同系統等。
Part3. “我們提供的其實是Access的能力”
張一甲:WeWork的大多數入駐企業,都是處于成長階段的創業公司,最需要哪些云服務?WeWork能提供什么?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最基礎的還是基于辦公空間的服務,例如智慧樓宇、智慧園區、智慧門禁,讓我們的會員們可以獲得一個舒適、愉悅、高效、穩定的辦公環境。
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在不斷深入,開始提供更多智能化的解決方案。比如說,我們希望通過IoT技術的應用,來提升每個社區空間運營的效率,讓空間社區的小伙伴能專注于會員服務;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更為便捷和高性價比的方式給會員企業提供IT服務;我們也希望通過大數據平臺建設,來為會員企業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
張一甲:其實,WeWork給入駐企業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物理空間。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我一直和我們公司內部的小伙伴講,從抽象的角度看,WeWork業務的核心是向企業和會員提供Access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是基礎的對于空間的Access,也可以是對于空間內各類附加元素的Access,更可以是對于無數會員企業所能提供的資源和服務的Access。
再進一步講,我們希望這種獲取Access的能力是細粒度的,比如說在這些Access上加上時間的維度,加上線下WeWork社區的維度,加上不同企業類型的維度。
張一甲:這種共享空間和與計算的結合,相當于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的無縫銜接,兩者同時具備敏捷、協同、高效、推動創新的特點。對于這種銜接,在2021年和未來,我們還可以有哪些期待和想象空間,是否代表著一種新模式的誕生?
WeWork中國技術總監Jelen:基于數字化技術創新,WeWork與技術伙伴阿里云、入駐WeWork的企業一起,正在成長為一個全新的組織形態。在這個組織形態中,不僅生產力獲得了解放,生產要素也能不斷流動;不僅空間可以共享,服務也可以被共享。
WeWork信奉SaaS的價值觀。這里的SaaS,不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而是Space as a Service。WeWork提供給入駐企業的,不僅僅是一處空間,而是在空間基礎之上的服務。網絡化、數字化、智慧化,WeWork的這些能力,一樣有機會“溢出”給入駐企業。
張一甲:也許,這才是WeWork的最大魅力所在。
原文標題:WeWork的云上故事:從空間共享到服務共享 | 甲子探訪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SaaS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3瀏覽量
36912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0瀏覽量
61730
原文標題:WeWork的云上故事:從空間共享到服務共享 | 甲子探訪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