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動力電池布局
摘要:本文通過梳理吉利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脈絡,以及產能建設和配套情況的現狀,來探尋其背后的投資邏輯,并試圖預測其未來的投資方向。
2月20日,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集團內部的講演中,更新了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內容。 李書福將該規劃一分為二,其中,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二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無論是計劃一還是計劃二,動力電池都是吉利這盤大棋的重要部分。 而且吉利在動力電池領域可謂布局深遠。有媒體統計,截至目前吉利在電池領域的布局超過百億元。
吉利的電池布局已經包含原材料、電芯、模組、電池包再到電池回收利用,甚至電池租賃等領域皆有涉及。
不可否認,作為車企,吉利是極少數能將電池產業鏈打造得如此完善的企業。 在整理了眾多資料后發現,《電動汽車觀察家》認為,這百億投資中,有效果的企業并不多。 但這不能意味著吉利投資的失敗,或許固態電池的應用,才是其在動力電池領域大展宏圖的另一個機遇。
試圖將電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于純電動汽車成本最高的電池,整車企業向來是垂涎三尺。但是鑒于電池電化學技術的復雜性,大部分車企都是從電池系統集成領域切入,這也是電池中,整車企業最有話語權的部分。 吉利也是率先在電池系統領域發力的。 (1)成立威睿,掌握電池包集成技術 2013年6月,威睿電動汽車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業務便是制造、研發、銷售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電控、電機及系統集成。 2017年,吉利再次設立了威睿電動汽車技術(寧波)有限公司。
這兩家企業都是吉利100%控股企業,專門為吉利旗下品牌供應電池包產品。 (2)持股山東衡遠 當然,吉利不滿足于僅局限在電池包領域,還有電芯。 根據后面的布局可以知道,吉利想做通整個電池產業鏈。 但是與電池包不同的是,電芯制造涉及電化學,需要的知識體系和資源與汽車制造完全不同,要做成必須借鑒別人的經驗,也就是需要合作。 這時李書福的老搭檔洪橋集團控制人——賀學初,也正好有意涉足電動汽車領域。 2014年9月26日,洪橋集團以6.35億元收購凱榮投資90.68%股份連股東貸款。凱榮投資主要資產是山東衡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而山東衡遠主要從事的就是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發、生產及銷售,其產品主要是磷酸鐵鋰電池。
這不是賀學初與李書福的第一次合作。 2003年,賀學初就曾幫助李書福的吉利在香港上市,是吉利在香港上市的“關鍵先生”。李書福找到了手握殼資源的賀學初。雙方通過建立合資公司,逐漸將吉利汽車裝進這個上市公司,李書福成為大股東。 與“借殼上市”不同,這一方式的風險很大,如果合資不順利,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好在雙方相互信任,完成了這一資本騰挪的好戲,也成為教科書上的經典案例。 當然或許正是這種相互信任的關系,兩者在其他領域也多有合作。 例如,吉利和李書福父子對洪橋集團都有持股。截至2020年6月,吉利持有洪橋集團18.78%的股份,而李書福個人對洪橋集團間接持股達到19.83%;李書福之子李星星也間接持股達到41.25%。
就這樣吉利間接持股山東衡遠。 需要提及的是,山東衡遠最主要的客戶就是康迪和知豆。康迪電動最早由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車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持有;知豆也是吉利控股、新大洋機電、金沙江創投基金合資持有。
也就是說山東衡遠還是吉利部分A級和A0級產品的供應商。 (3)組建浙江衡遠新能源 2016-2017年起,隨著電動化的深入,乘用車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主力。 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政策,將電池包的能量密度以及續航里程作為主要指標。 新能源汽車企業為追求高額補貼,逐步放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轉向三元電池。 吉利和洪橋集團顯然也意識到三元電池的潛力。2015年,洪橋集團和華普汽車合資建設了一家新動力電池企業——浙江衡遠新能源。
2016年4月14日,洪橋集團正式公布浙江衡遠新能源動力電池總成項目在金華開工。金華的這個基地設計新能源動力電池年產能為150萬千瓦時。項目建成投產后,可以滿足每年8萬臺純電動轎車使用。
雖說建立電池企業,但是吉利和洪橋集團對三元電池并無積累,能否造好電池是個未知數。
好在吉利時運極佳。外資電池企業的飛速增長的滲透率引起了中國政府警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成果必須留在國內。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政策要求獲得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必須采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目錄的電池企業作為供應商,而LG化學、三星等韓系電池未能上目錄,導致采用這些電池的新能源產品需要切換供應商。
沃爾沃、上汽等諸多企業受到影響。切換電池,至少需要1-2年的時間,如何將影響最小化?
買下外資電池企業的產能和技術。
吉利就是這么做的。
2017年4月,吉利全資收購LG化學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LG化學還將幫助吉利集團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升級電池技術。據媒體報道,最多時超過百名LG化學工程師幫助衡遠調試生產線,以達到LG的品質標準。2017年底完成調試進入量產階段。
這樣,吉利不僅獲得了LG化學的設備和技術,也解決了沃爾沃的電池供應問題。
當然,這對LG化學也是最佳的解決方案,工廠閑置,但是設備的折舊、維護保養也是一筆大開銷。
(4)建立湖北吉利衡遠
或許感覺在電池領域有了一些積累,吉利打算單獨建立電池企業。 2018年9月,吉利在武漢成立了另一家衡遠新能源——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這家新公司由吉利邁捷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冊資本5000萬。湖北荊州日報報道稱,吉利將在武漢建立動力電池的生產廠區、研發中心,兩期工程總投資達到80億元。 不過,2019年3月,這家企業已經改名為湖北弋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年8月,湖北弋馳年產10Gwh高性能車用動力電池及模組項目(一期)獲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這一階段,吉利已經有3家電池企業。可以看出,此時吉利不管是間接持股、買下公司還是獲得知識產權,吉利的主要策略是希望自己擁有生產電芯的能力和技術。
2回歸合作模式 在前期電池領域的大規模投資后,或許意識到掌握電池領域技術的成本和難度極高,吉利再次開啟合建產能和入股電池企業的模式。 2018年12月,吉利汽車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浙江吉潤與寧德時代將成立合資公司,其中寧德時代出資5.1億元,占股51%;浙江吉潤出資4.9億元,占股49%,成立時代吉利。合資公司從事電芯、電池模組及電池包研發、制造及銷售,為吉利新能源車型提供核心動力電池的穩定供應。 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車宣布,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將與LG化學成立合資公司,從事動力電池相關的應用研發、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等業務,提升雙方在各自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吉利與LG化學的合資公司注冊資本1.88億美元,雙方以現金方式出資,其中雙方持股比例為50:50。 正在大家等待吉利與LG化學合資進展的最新消息時,其又入股了孚能。 2021年1月28日,企查查顯示,孚能科技持股19.1%的第二大股東——深圳安晏投資合伙企業發生工商變更,引入新股東重慶江河匯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13.33%。
重慶江河匯法人徐志豪現任吉利集團CEO,其100%控股的股東為吉利邁捷,而吉利邁捷背后股東均為吉利系。吉利間接持有孚能科技股權,成為其重要股東。 吉利間接入股孚能前,雙方還曾在去年12月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建設年產建設年產120GWh的動力電池工廠項目。吉利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吉利商用車集團承諾優先采購孚能或合資公司動力電池,每年采購量不低于需求量的80%。且雙方動力電池產能合作簽訂了排他約定。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幾何、領克、寶騰、路特斯、以及沃爾沃等品牌并未包含在吉利科技旗下,吉利科技旗下品牌仍在調整中,未來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尚不可知。
除了自建動力電池廠,吉利汽車還延伸到了動力電池材料生產制造領域。 2018年10月,吉利集團與杉杉股份、紫金礦業出資組建了福建常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常青官方網站稱,該公司是電池回收、前驅體制造為一體的合資企業。福建常青坐落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注冊資金2億元。根據上杭縣政府網站信息,該項目投資額達56億元。
資料來源:企查查
2020年8月10日,由吉利集團、杉杉股份、紫金礦業共同成立的福建常青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設,正式開啟經營模式。 在建成之前,客戶已經上門。 2020年3月,杉杉股份公告稱,旗下杉杉能源計劃4月30前向關聯方福建常青新能源采購鋰電池用原材料,交易金額預計2億元以內。 如果認為吉利的電池布局只延伸到原材料,就太小看吉利了。 在經營銷售方面,吉利也是有打算的,布局電池租賃業務。 企查查顯示,2020年12月1日,陽光銘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能量回收系統研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節能管理服務、蓄電池租賃等。
透過企查查股權穿透圖,可以發現,這件公司是由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間接100%股權。 至此,從原材料到電池回收、再到電池租賃,吉利已經完成了電池領域全產業鏈的布局。 3電池配套多倚重外采 一般來說,在電池領域有所布局的企業更倚重自家企業,例如比亞迪完全采用自家生產的電池;長城汽車,若不是蜂巢能源產能處于爬坡階段,也會最大程度采用蜂巢能源的電池。 顯然,吉利的套路并不是這樣。從2020年裝機來看,吉利共有9大電池企業配套,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寧德時代,占比7成以上;國軒高科裝機量排名第二,占比15%;吉利自己的衡遠新能源占比僅為3.4%。 要知道浙江衡遠的設計產能是1.5GWh,而2020年實際采用的僅有68.56MWh,若是規劃產能全部建設完畢,其產能利用率極其低。
2020年電芯裝機情況
資料來源:整車出廠合格證
電池系統方面,吉利也是以寧德時代配套為主。根據整車出廠合格證數據,2020年吉利共生產新能源汽車25285輛,其中威睿電動配套的電池系統僅有5470輛,占比僅為21.63%;寧德時代的配套量為15013輛,占比為59.38%。 吉利似乎并不倚重關系密切的衡遠新能源和威睿電動,主要還是依靠外采。這也說明吉利似乎并不想將電池產業做大,而只是更多一層保險而已。 4電池投資成效不高 當然,吉利不倚重自家電池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指不上。 《電動汽車觀察家》在梳理的過程中發現,雖然吉利投資布局不少,但是實際利用率并不高,且有不少投資是懸而未決或者不了了之。
(1)山東衡遠重組未成功 作為吉利最早的電芯企業,山東衡遠主打A級和A0級的車型電池產品。在失去康迪和知豆兩大客戶后,山東衡遠一蹶不振,此后洪橋集團尋求出售該企業。 2020年1月20日,洪橋集團發布公告,公司直接非全資擁有附屬公司凱榮投資與吉利汽車及江蘇天開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訂立重組協議,據此,江蘇天開同意向公司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山東衡遠新能源出資2040.81萬美元。 當然接盤的不只有天開還有吉利。 根據重組協議完成增資事項后,江蘇天開將擁有山東衡遠新能源50%股權,而凱榮投資于山東衡遠新能源的股權將由49%攤薄至24.5%;吉利汽車對山東衡遠直接持股24.5%。 不過2020年中旬的新聞顯示,江蘇天開未能向山東衡遠支付出資金額,洪橋集團正在尋求解決方案。 吉利對山東衡遠的出資額認繳,也要在2022年10月31日。 目前來看,對山東衡遠的重組計劃并未成功。
(2)浙江衡遠新能源僅配套少數品牌 浙江衡遠新能源在得到LG化學技術后,吉利似乎并未將其技術轉化為自身能力,目前來看仍然僅僅配套沃爾沃、領克,并拓展極星等品牌。 從2020年裝機情況看,衡遠新能源對吉利配套僅有68.56MWh,在對吉利配套電池企業中裝機量中僅排名第四。 從產品方向來看,衡遠新能源主要配套吉利旗下插混車型,帶電量比較大的純電車型依靠外采,以寧德時代為主。
(3)與LG化學合資的企業或已暫停 2019年,吉利與LG化學的合資曾經是業內大事件,不過2020年整年也未見更新消息。據相關內部人士透露,吉利與LG化學的項目已經暫緩推進。
(4)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尚無投產信息 改名的湖北吉利衡遠新能源,理論上應該在2020年建成投產,目前尚未有建成投產的消息,或許也是個爛尾項目。 顯然,從實業角度來看,吉利在電池領域的一系列投資談不上成功,電池技術仍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并未做出自己的技術品牌。5固態電池的新機遇 李書福在總結“藍色吉利計劃”失敗原因時說,“這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 這個時機或許就包括電池。 目前來看,電池產品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安全、能量密度、低溫性能、成本等問題,遠未達到成熟車用動力電池的標準。 吉利作為主機廠對電化學領域根本沒有積累,因此無法支撐電芯技術的更新換代,這或許就是吉利早期介入電芯制造后都沒做大做強,仍然依靠外供根本的原因。
但是作為成本的大頭,電動汽車的核心零部件,整車企業也不會將這部分拱手讓人,這點可以從整車企業對發動機的態度中推測出。 出現能夠滿足整車需求、相對成熟的產品和技術,產品進入穩定期,是整車企業介入電芯領域的時間點。 這個時間點的好處是,技術更新趨緩、產品成熟度較高,車企只需要對產品進行局部性能的提升,對研發能力的要求較低。 目前來看,能夠滿足能量密度、安全等性能的產品大概率是固態電池。 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時間點,業內普遍認為是在2030年前后。 因此,《電動汽車觀察家》大膽預測,在固態電池規模化之前,吉利大概率仍然需要依靠外采電池。 固態電池規模化生產之時,或許是以吉利為代表的整車企業,開啟新一輪入股、吞并動力電池企業的時候。
責任編輯:haq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01瀏覽量
169961 -
吉利
+關注
關注
3文章
486瀏覽量
475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