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當前,不少手機產業鏈廠商開始“另辟蹊徑”,紛紛跨界進軍汽車行業。去年12月,A股手機產業鏈龍頭立訊精密在互動平臺表示,汽車電子是公司重要業務之一,公司已具備為客戶提供高壓、大電流等汽車電源解決方案以及相關汽車線束、電子模塊等產品服務的能力。藍思科技也表示,中控組件已為特斯拉、賓利、保時捷、寶馬等供貨;
碩貝德的智能天線業務已為多個主力車型大批量提供天線;領益智造早在2018年就完成特斯拉在內的多家新能源汽車客戶認證,目前部分產品在打樣,也有部分已到量產階段并開始供貨。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的背景下,手機產業鏈企業進入汽車領域,既可以拓展自身業務,也有助于提升利潤空間。
此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產業鏈下游的頭部手機品牌客戶也正加碼布局汽車行業。2月23日,華為帶來提供人-車-家全場景智慧互聯的HUAWEI HiCar車機解決方案,并已搭載在比亞迪、新寶駿、榮威等品牌的車型上;
同時,OPPO也宣布將攜手一汽大眾、NXP(恩智浦半導體)、Anker(安克)等合作伙伴,繼續拓展VOOC閃充技術的應用領域;海外市場方面,蘋果也展示進軍汽車行業的“雄心”,將會在2025年左右推出首款汽車產品,并且將在自動駕駛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眾多手機公司“跨界”汽車領域,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伴隨產品出貨量持續下滑,手機廠商必須尋找新領域拓展業務范圍,增加新盈利點;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對智能電子產品的需求日益加大,在萬物互聯的“風口”之下,相關產業鏈企業將共同受益。
手機存量競爭之下,汽車成為新“賽道”
從手機市場來看,在疫情和美國禁令的雙重擠壓下,去年手機制造產業鏈以及消費者需求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盡管2020年下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持續復蘇,但整體來看,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為12.94億臺,與2019年的13.87億臺相比,仍同比下降了6.7%。伴隨智能手機出貨量的下降、人口和普及性紅利逐漸消失,透露出舊消費群體的開發殆盡以及新群體的拓展乏力現象,也意味著中國手機市場已由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
從終端消費層面來看,消費者的換機欲望和頻率也越來越低。據Ting Mobile對3540名手機用戶的調查顯示,55%的受訪者表示,計劃將使用現有手機三到五年。
而在三千多名手機用戶中,也有47%的人使用前一部手機超過三年。只有15%的受訪者是在兩年內購買了自己目前正在使用的手機。在存量市場下,各大手機品牌廠商的市占率也維持著此消彼長的狀態。
如果將手機市場比作一塊蛋糕,那么若A品牌的出貨量增加,被分到的蛋糕就多一點,而B或C品牌分到的蛋糕自然會少一些,出貨量也會因A品牌的增加而相應減少。
可以預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只會愈演愈烈,相關廠商唯有另尋“賽道”。與之相對,隨著車聯網及汽車智能化、輕量化進行的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車正快速發展,汽車產業鏈也發生了革命性變革。
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提升至60%;而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75%。
未來汽車或集自動化、數字化、電氣化為一體,成為新型智能終端載體,這也是萬物互聯的大勢所趨。
在汽車產業鏈領域,更具交互性的車載屏幕、更精確的車機導航、更靈敏的語音操控系統、更智能的車載鏡頭、實現遠程家居控制等功能都需要相關技術的支撐。
在以軟件主導的智能汽車時代,手機產業鏈企業顯然深諳此道,諸如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頭部品牌,以及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長盈精密等手機產業鏈龍頭企業,本身已具備芯片研發和資金實力,入局汽車行業自然游刃有余。
52家企業入局汽車行業,汽車PCB量價齊升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在跨界汽車領域中,車載鏡頭以聯創電子、舜宇光學為主;動力電池供應商包括欣旺達、寧德時代等鋰電龍頭企業;中控組件中,則有藍思科技和長信科技,分別提供中控組件和中控屏模組。
隨著車企銷量于去年下半年逐漸復蘇,帶動了汽車電子產業鏈需求的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表現依舊強勁。
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達到了10.9%。
國際市場上,以特斯拉為例,其CEO馬斯克在去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特斯拉上海工廠到2020年底實現80%的零部件本土化”。
隨著特斯拉國產化進程提速,國內電子零部件廠商也加速布局其產業鏈,以期搶搭這波零部件本土化的“順風車”。
據統計,其A股核心供應商主要包括長盈精密、藍思科技、聯創電子、長信科技等23家企業。比亞迪供應商包括長信科技、贏合科技、中京電子、合力泰、安潔科技等6家企業。
此外,手機概念股跨界汽車產業企業還包括立訊精密、滬電股份、東山精密、領益智造等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其中,藍思科技與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和傳統汽車廠商合作進一步加深,其為汽車供貨的大尺寸防護玻璃收入占比也處于高速增長中,業績也隨之實現持續增長。
最新公告顯示,其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369.84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2.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23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99.43%。
此外,隨著5G和新能源汽車浪潮迭起,汽車PCB也迎來量價齊升的機遇。PCB龍頭企業滬電股份也受益于此,其部分PCB產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例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BMS)PCB產品,已在2017年度已實現穩定供貨。
2020年其實現營收74.51億元,同比增長4.53%;實現凈利潤13.43億元,同比增長11.35%。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全球銅價上漲愈演愈烈的趨勢也傳導至PCB,業內人士指出,在“缺芯”的前車之鑒下,車用PCB廠商為控制成本會提前備貨,而滬電股份未來業績也有望受益于此。
綜合來看,隨著一眾手機概念股龍頭企業和電子科技等企業入局,中外車企的競爭格局或將重塑。同時,對于手機概念股來說,在消費電子高速迭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跨界汽車產業不僅能夠為企業分散經營風險并帶來新的業績突破,這也是不可多得的轉型機遇。
責任編輯:lq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7文章
7972瀏覽量
167150 -
汽車行業
+關注
關注
0文章
307瀏覽量
15375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738
原文標題:存量市場競爭下:手機概念股紛紛跨界汽車領域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