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大數據套路了嗎?
新客低價、熟客高價,向低價手機用戶定向推送大額優惠券,上海市消保委最新發布消保委觀點指出,大數據“殺熟”套路正在不斷升級,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應健全數字規則,盡快出臺算法規制,促進平臺算法公平,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互聯網平臺通過不斷優化的算法和不斷提升的算力,向消費者提供更為高效、豐富、精準的全領域優質服務,帶給廣大消費者極大的便利。但在交易效率不斷提高的同時,算法的不透明性與難解釋性也給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反不正當競爭帶來新的挑戰。
差異化定價
初代的“大數據殺熟”,依靠的是算法的簡單判斷。
比較典型的是“熟客賣高價”,比如平臺對新客展示的是低價,因為新客通常會在不同平臺比價。而如果你是老顧客,習慣已經養成往往不會貨比三家,那自然價格就會高一些。
和“熟客賣高價”相類似的還有“新人插隊”,比如打網約車時,算法會判斷你是不是購買了代金券?如果你買了券,自然會忍受更長的等待時間(因為券不用會過期作廢)。算法就會把沒買過券的乘客插隊排在你前面。
差異化定價不一定是錯的。多年前洋快餐經常在店門口發優惠券,對價格比較敏感的顧客會把優惠券藏在錢包里,下回買漢堡的時候可以“便宜2塊錢”。插隊也不一定就錯,比如銀行的VIP客戶就有權優先辦理業務。
消費者對“大數據殺熟”的厭惡在于平臺的欺騙。老顧客不會奢望打折,但也不愿意被套路。購買了代金券的乘客一直打不到車,誤以為是高峰時打車人多?;谄垓_達成的交易自然沒有公平性可言。
個性化推送
由于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運用,算法快速迭代,再加上平臺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全方位收集,個性化推送就成為了平臺主要的營銷手段,而競爭的核心就是推送精準度。
其一是內容推送,基本方法就是這個人喜歡什么就給他看什么,投其所好。算法如果再聰明點,還能潛移默化地固化或是改變他的認知。比如說,某人曾經搜索過“白芝麻”,那么他會在很多APP里接收到關于芝麻的信息推文。如果他曾經在網上買過兩次白芝麻,那么大概率能經常看到關于“白芝麻比黑芝麻好”的各種文章。如果他正好40歲,可能就會看到“40歲以后應該吃白芝麻”的“知識科普”。
其二是產品匹配,就是根據個人信息匹配相關的產品廣告或產品。比如,2020年下半年,上海市消保委曾使用多個手機終端模擬不同收入群體的消費者使用相同的APP,并進行一段時間的虛擬人設操作。測試發現,不同手機接收到的廣告差異度極大,模擬低收入人群的手機高頻度收到各類低價劣質商品和網絡貸款廣告。又如,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孫金云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件打車”調研,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
其三是價格組合,相較于初代大數據殺熟顯而易見的欺騙性差異化定價而言,基于復雜算法的價格組合更為隱蔽,也更能被合理化解釋。上海市消保委在不同平臺測試了訂房、買菜等業務,不同賬號的價格差異比以前更大,但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千人千價”是由原價與各種優惠券所組成的。這些券并不是賬號錢包里原有的,而是算法臨時生成的。算法也為這些優惠券說明了各種不同的理由,比如“上個月你打過車”“前天你買過菜”等。
上海市消保委呼吁,應健全數字規則,盡快出臺算法規制,促進平臺算法公平,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lq6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54瀏覽量
10330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74瀏覽量
238474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89瀏覽量
1374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