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在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多次提到對物聯網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要求和重點,值得業界高度重視,筆者通過幾個角度對其進行提煉和解讀。
3月12日,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分為19篇,高屋建瓴地對中國未來五年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全面部署,并對2035年遠景目標進行展望。綱要內容中多次提到對物聯網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要求和重點,在這一涉及到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發展方向的總綱領中提到的細分產業,一定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值得業界高度重視,筆者通過幾個角度對其進行提煉和解讀。
數字經濟:入選核心經濟指標和單獨成篇
五年規劃設定的總體目標對未來產業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導向性,本次規劃提煉出20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指標,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新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的指標,目標是到2025年這一指標達到10%。
過去幾年,我國數字經濟穩步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 (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6.2%。不過,規劃強調的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增加值,因為核心產業對于數字經濟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撬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根據十四五規劃,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8%,即超過7.8萬億元。
除了設定目標外,本次十四五規劃還將數字經濟單獨列為一篇,可以看出中央對數字經濟的重視,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數字經濟將是未來5-10年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而數字經濟也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十四五規劃中劃定了7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這7大產業也將承擔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超過10%目標的重任。可以看出,規劃中不僅劃定7大重點產業,也給每個產業提出了重點發展的領域和方向。
規劃中提到了物聯網重點發展的領域包括:推動傳感器、網絡切片、高精度定位等技術創新,協同發展云服務與邊緣計算,培育車聯網、醫療物聯網、家居物聯網產業。這些內容確實也是近年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點,比如,網絡切片就是5G面向各垂直行業提供物聯網服務的重要手段,通過網絡切片給5G To B用戶帶來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專網服務;又如,云邊協同已成為業界共識,大大小小的云服務商都在推動其能力下沉,提供邊緣節點計算能力,滿足用戶多層次智能化需求。
新基建:再次確認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地位
眾所周知,“新基建”一詞源自于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20年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經濟社會年度關注熱點,本次十四五規劃也將其納入其中,在規劃的第十一章“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專門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一節。
首先,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新基建范疇。去年年初,新基建突然爆紅,圍繞新基建形成各種概念和解讀,其中很多說法形成誤導,夸大了新基建的范疇和作用。去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即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類,而且也給出了每一類中包含的主要內容。本次規劃進一步明確了3類新基建的概念和范圍,凸顯對新基建認識的承上啟下。
其次,新基建的內容更多仍是數字化基礎設施。規劃中強調“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重點對信息基礎設施進行布局,其列出的具體內容包括:推定5G規模化發展和6G儲備、擴容骨干網互聯節點、推進IPv6商用、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構建大數據中心體系、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車聯網等,可以看出數字化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核心。融合基礎設施方面強調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
再次,規劃提出要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新基建雖然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但其包含著多個領域,每一領域有其自身規律和評價指標,顯得比較碎片化,對新基建整體發展質量的評價目前還沒有完善的標準體系,因此建設標準體系非常必要。近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標準體系無疑是規劃中的組成部分。
新基建一節中,一個亮點是提出了5G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這一目標,即超過7.8億的用戶數。在筆者看來,這一目標偏保守。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國內5G用戶數已突破2億,這僅僅是5G商用18個月后達到的成果,而未來5年5G用戶將加速,新增5.8億的目標并不難。
物聯網:基礎設施、接入能力、應用場景均有布局
十四五規劃全文中5次提到“物聯網”一詞,除了劃定數字經濟的7大重點產業外,其余4次提到的場合均體現出對物聯網發展重點的表述。
規劃中提到物聯網的內容主要包括:“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從這些表述中可以總結為基礎設施、接入能力、應用場景3方面的布局。
(1)物聯網感知設施將被視為智慧城市公共基礎設施
智慧城市的推進已超過10年時間,在不少領域形成了明顯的成果,尤其是各類互聯網手段的應用,市民也感受到了對衣食住行等生活領域的改變。不過,面向更高進階的城市智慧化任務,進一步升級的公共基礎設施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包括城市物聯網感知設施。將感知設備嵌入到城市各個角落,形成泛在感知網絡,采集各領域數據,是城市數字化的基礎。當前,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顯然還未形成大規模感知數據的來源,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要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這依賴于未來在城市中物聯網感知網絡的部署。
(2)固移融合、寬窄結合是物聯網接入能力的要求
十四五規劃提到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正是目前業界推進的方向。
固移融合方面,作為物聯網產業主管部門,工信部高度重視移動物聯網的發展,在2017年和2020年分別發布了促進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文件,并在全國推動移動物聯網優秀案例征集,截至2020年底,三家運營商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11.36億戶;固定物聯網則更多針對局域物聯網的接入,通過固定寬度網絡和網關設備實現相對固定的物聯網設備的接入,這一領域國內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部分企業已脫穎而出,例如小米和涂鴉的平臺均實現了局域物聯網設備接入數量超過2億。
寬窄結合方面,2020年工信部發布的促進移動物聯網發展文件(25號文)有明確的指引,其中提到“建立NB-IoT、4G(含Cat.1)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正是推進物聯網連接形成寬帶到窄帶、高成本到低成本的多層次接入體系。目前,NB-IoT已成為窄帶、低速率和低成本物聯網接入的核心方式,Cat.1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中速率物聯網接入的主要方式,而4G Cat.4+及5G eMBB則組成了高速率、高帶寬物聯網接入的主要方式。
(3)市政公共設施和建筑依然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場景
一直以來,城市公用事業是物聯網應用的主要場景。舉例來說,NB-IoT的發展歷史就是伴隨著城市水務、燃氣智能化升級的歷程而共同成長的,目前水表、燃氣表已成為NB-IoT連接規模最大的設備。當然,僅僅實現抄表的智能化遠遠不夠,以智能抄表為契機,推進物聯網在整個行業的廣泛深入應用才是目標。當前,市政公共設施智能化水平依然有限,從十四五規劃來看,這一領域將是未來5年物聯網重點發力方向。
另外,城市建筑中也存在大量物聯網應用的場景。GSMA在其年度移動經濟報告中預測,2019-2025年期間,全球智慧建筑領域將新增超過50億連接,成為新增連接數最多的細分領域,其中節能方面就在智慧建筑中形成明顯的投資收益。在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求下,以物聯網助力建筑智能化將成為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
編輯:lyn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01瀏覽量
373974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7瀏覽量
18294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73
原文標題:十四五規劃全文重磅發布!5次提“物聯網”,明確新基建,還要讓5G用戶普及率提高到56%
文章出處:【微信號:xmwlwhyxh,微信公眾號:廈門市物聯網行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