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華為公開兩項鋰電池相關專利,分別為“一種正極預鋰化材料的制備方法、產物及應用”和“一種電化學過程制備預鋰化劑的方法”。
繼獲得硅碳負極新專利之后,華為在預鋰化技術上嶄露頭角。
3月23日,華為公開兩項鋰電池相關專利,分別為“一種正極預鋰化材料的制備方法、產物及應用”和“一種電化學過程制備預鋰化劑的方法”。
鋰離子電池首次充電會在負極表面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消耗了正極提供的部分活性鋰離子,導致電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降低。而在現有添加劑補鋰方案中,主要有正極補鋰和負極補鋰兩種。
正極補鋰主要使用富鋰材料如Li2NiO2,Li6CoO4,但這類材料的比容量相對較低。另一類鋰鹽如Li2C4O4、LiC2O2、Li2C3O5和Li2C4O6比容量較高,但在首次充電過程中會分解產氣。
針對現有技術缺陷和改進需求,華為的專利提供了一種正極預鋰化材料的制備方法(公布號:CN112542589A)。
通過對制備方法的整體工藝流程、反應原料的組成與配比等進行改進,相應能夠得到主要由Me單質、LiF和Li2O組成的Me/LiF/Li2O預鋰化劑,把該正極預鋰化添加劑添加到正極,能夠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
此外,基于電化學原理,華為的另一項專利還提供了一種制備預鋰化劑的方法(公布號:CN112542581A),具體為:
選取活性材料以制備成電極作為工作電極,并以金屬鋰作為對電極,加入電解液組裝成電池;接著對電池進行放電處理,使工作電極鋰化;最后對電池進行拆解,分離并收集活性材料轉變后所得的物質,然后經清洗及干燥即可得到預鋰化劑材料。
(生產流程示意圖)
專利顯示,通過對制備方法的整體流程工藝進行改進,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有效解決預鋰化劑制備工藝復雜、安全性差、制備環境條件苛刻和難以量產等問題。
對于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如硅碳),由于庫倫效率低于傳統石墨,造成更多活性鋰離子損失,而預補鋰技術可以補齊硅碳負極首次庫倫效率過低的短板。
在國內,包括璞泰來、星城石墨、斯諾、杉杉、正拓等都在積極推進硅碳負極的產業化。而華為在硅碳負極領域的研究也早已涉足。上個月,華為公布了一項“硅碳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鋰離子電池”的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來,在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循環壽命,以及整車續航方面,包括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蔚來汽車、智己汽車等在內的整車或電池企業,紛紛對硅負極材料和預鋰化技術出手。而華為能否借力在該領域的研究占得市場先機,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lq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238瀏覽量
77686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13瀏覽量
27210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10瀏覽量
20049
原文標題:【德福科技?材料專欄】華為“狙擊”預補鋰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