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等決策部署,引導國有企業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國資央企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做出全面部署。國有企業響應積極,數字化轉型工作勢頭良好,取得積極進展。
先進制造業將持續推出“國企數字化轉型”系列報道,聚焦國有企業負責人謀篇布局數字化轉型的新思考。今天,為大家帶來中核集團、航天科技、中國電科、兵器裝備集團、中國航發五家軍工央企負責人的新思考,一起來看——
中核集團:
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核工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余劍鋒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當前,以信息化、智能化為典型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以大數據、云計算、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持續涌現,數字經濟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核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核工業安全發展、創新發展,產業經濟快速增長,產業鏈進一步完善,發展實力進一步增強,國際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面向新時代,推動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是實現核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中核集團“建設先進核科技工業體系,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集團,推動我國建成核工業強國”的新時代“三位一體”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數字賦能、變革重構,培育核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要通過整合企業內外部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術,圍繞數據、業務流程、組織機構的互動創新,持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中核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主動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要求,持續推動核工業數字化建設,提升核工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核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數字技術應用推動產業鏈升級。系統規劃人工智能與核科技產業融合應用的頂層架構、技術路線和實施路徑,發布《中核集團人工智能與核科技產業融合發展規劃指南》,成立核工業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協同創新聯盟,有效推動中核集團產業鏈創新體系建設。在數字核電領域,不斷迭代升級數字核電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促成實現核電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工程、數字化交付、數字化運行以及數字化退役,逐步提升數字核電產業鏈智能化水平,促進產業協同發展。在核燃料智能生產領域,著力應用工控安全技術、裝備智能化技術、數字孿生與仿真驗證技術,加速核燃料產業智能化升級。在數字鈾礦山領域,建立我國首個鈾礦山數字化基礎數據庫,構建中鈾礦冶云平臺,自主研發國內領先的數字鈾礦勘查系統并全面推廣應用,實現鈾礦勘查全流程數字化。
二是以數據治理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中核集團擁有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匯聚了我國完整的核工業數據資源,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數據基礎。中核集團正在著力開展數據治理工作,全面梳理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進而不斷提升集團資源的配置效率。
三是以“新基建”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石。“新基建”是國內大循環加快發展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推動核工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中核集團正有序推進核工業數據中心項目建設,一期建成后將首先面向集團內部提供持續穩定可靠的IT基礎設施共享服務;圍繞核電工程建設和生產運營,積極策劃并推動5G網絡部署和應用工作,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特殊環境在客觀上給企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許多“痛點”、“堵點”和“難點”,但也凸顯了數字化在快速應對不確定性沖擊方面的重要作用。中核集團各單位利用網絡協作平臺,進行健康監測、遠程辦公等,確保重大工程項目和生產得到全面復工。
牢記使命、把握機遇,推動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中核集團作為我國核科技工業主體、核能發展與核電建設的中堅、核技術應用的骨干,肩負著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重歷史使命。我們要把握“后疫情時代”數字化發展新機遇,借“新基建”的東風,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核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邁進。
一是加強數字化發展統籌規劃。要深刻認識數字化轉型的艱巨性、長期性和系統性,注重頂層設計,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見成效不收兵,切實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落實。數字化轉型規劃要從集團發展的實際出發,聚焦優勢,按照“點、線、面、體”的路徑逐步推進。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重點在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生態方面著力。要在“產業+科技”上積極布局,創新核工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搶占核工業價值鏈中高端,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強開放協同,注重共建共享。數字化轉型不是“單打獨斗”,要加強集團公司與高校、外部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深化全集團的分工協作,基層單位基于集團賦能,開展數字化落地實施,挖掘核工業各領域的數字化機會。要打通資源要素流通壁壘,不斷加強經驗、技術、成果等各類資源的交換與共享,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下游企業數據貫通、業務協同,打造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生態圈。
三是加快數字技術與核科技的創新融合。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在新的形勢下,必須把自主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加快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問題。中核集團的23家科研院所要加大數字化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補齊核工業數字化的短板和弱項,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制造技術、材料技術等的滲透與融合,加快形成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盡快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核工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四是堅決守住安全底線。網絡安全對國家、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愈加突出。我國核工業始終保持著安全發展的良好局面。當前,隨著數字化紅利不斷釋放,數據安全、業務連續性、網絡攻擊等風險隱患日益凸顯。我們要切實增強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利用安全可靠的技術,加強平臺、系統、數據等安全管理,提升核工業數據信息的本質安全水平。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要以數字化需求為重點,以豐富的數字化實踐培養人才,最大限度地調動數字化人才的奮斗激情和創造活力,引進培養支撐核工業數字化轉型的中堅力量。要不斷培育與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企業文化,激發員工創新創造的活力,主動融入數字化進程,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數字化大潮滾滾向前,推動核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中核集團將主動對接和落實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最前沿的數字技術重塑管理和產業形態,實現核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實現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為數字中國貢獻中核智慧和中核力量。
航天科技:
全面實施數字航天戰略 為航天強國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吳燕生
航天科技集團始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總書記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全面推進數字航天建設。
深刻認識數字化轉型的形勢要求
(一)是支撐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的重要手段。航天科技集團認真落實***總書記“8·26”重要批示,以國家安全觀、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聚焦主責主業,履行航天強國建設和支撐世界一流軍隊建設首責,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就必須搶抓數字化轉型的重大機遇,全面開啟建設新征程。
(二)是建設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必然途徑。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傳統行業帶來沖擊甚至顛覆,人工智能、5G、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與工業融合將改變我們所知的世界,將會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能。對照國資委關于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建設要求,航天科技集團必須抓住全球數字化發展新趨勢,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推動實現數字化轉型。
(三)是航天科技集團“三高”發展的內在需要。航天科技集團型號研制任務重、周期短、質量要求高,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航天科研生產任務緊密融合,需要管理和商業模式深度變革重構,通過科研生產和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構建以數據為核心的數字航天工業新體系,助力航天科技集團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
航天科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目標與思路
航天科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緊密圍繞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航天企業集團的要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航天科技工業體系融合,立足數據思維推進數字航天建設,建立覆蓋國密網、商密網、互聯網全場景,集團、院、廠所全級次,經營管理全要素和科研生產全過程的數字化體系,實現研制協同高效、管理規范精細、數據實時共享和決策科學智能,助力集團公司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
數字化轉型本質上是業務轉型,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研制業務和管理模式的變革重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面臨方方面面的挑戰。航天科技集團從轉意識、轉路徑、轉方法、轉組織四個方面來推動數字化轉型落地實施。
(一)強化數據思維轉意識。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正向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數據已成為航天科技集團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核心資產。航天科技集團正在樹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發展意識,通過數據來改變傳統的管理思路和模式,習慣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最終實現全量數據采集匯聚、全域數據貫通融合、全維數據智能分析,徹底盤活數據資產,提升基于大數據的科學決策能力,實現從傳統的小樣本經驗思維向智能的大樣本數據思維模式轉變,最終推動經營管理效能提升。
(二)注重執行成效轉路徑。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級的戰略,是企業總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天科技集團堅持戰略與執行并重。戰略制定強調頂層設計、全局統籌和體系發展,從企業戰略逐層解碼,找到行動的目標、路徑;戰略執行強調上下結合,在頂層規劃的指引下,積極組織科研生產一線單位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和創新,將數字技術和具體的業務場景結合起來,從一線歸納總結經驗,又反向完善頂層戰略規劃。
(三)堅持雙輪驅動轉方法。數字化轉型不僅要求企業能夠迅速學習和掌握數字化新技術,還要將新技術與業務融合貫通形成組合優勢,航天科技集團數字化轉型堅持業務與技術雙輪驅動。集團公司從業務視角主動思考轉型的目標和路徑,將轉型落實到具體的業務運作中,在業務變革上找準結合點,使之運用和改變現有業務;同時借鑒外部的實踐經驗,找到數字化新技術對業務變化的支撐點,把新技術的威力變現為實際的業務價值,推動業務持續改革。
(四)立足系統工程轉組織。強大的組織保障是順利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航天科技集團正在依照航天系統工程理論,構建數字化“兩總”體系和信息技術技術抓總的組織體系,在型號單位設立數字化總指揮和總設計師,協調業務和信息化部門,統籌推進數字化轉型落地。在各級單位設置信息中心,負責數字化技術的總體支撐和具體建設任務實施,形成集團、院、廠所三級聯動機制。
航天科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探索與實踐
圍繞實施數字航天戰略、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的目標,航天科技集團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探索與實踐,啟動了“管理信息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數字一院”、“宇航智造工程”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初步取得成效。
(一)構建模型和數據驅動的科研生產數字化體系,提升型號協同研制水平。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方法,完善航天型號產品數字化協同研制環境,強化虛擬設計與仿真驗證應用,提高設計效率。構建航天產品智能制造體系,針對航天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特點,實現生產過程的柔性化、智能化以及生產現場的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質量。構建航天裝備敏捷服務和精準保障體系,實現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裝備綜合保障、航天器在軌運行管理,提高運營效益。長征五號、長征七號、新一代載人飛船和火星探測器等國家重大工程初步實現全數字化研制,有效保障了研制質量和任務周期。
(二)構建以大數據應用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數字化體系,提升戰略管控水平。基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基于國密網、商密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的統一管控平臺,人財物初步實現集中管控,型號項目多要素管理、科研生產全過程質量管理和全級次供應商管理等系統不斷向“縱向各級打通、橫向業務協同”的方向深化應用。深化大數據智能分析應用,基于大數據開展管理業務量化分析和預測預警,全面提升戰略管控水平。
(三)創新商業模式,“互聯網+航天應用”成效顯著。基于北斗導航和高分遙感衛星建設的“四維地球”遙感云平臺,已有近20萬注冊用戶,日均訪問次數突破1500萬次,廣泛服務于國土、應急、水利、環保、農業、林業、交通等國民經濟行業,也吸引了大量新興互聯網用戶。正在建設的低軌互聯網衛星星座和業務運營平臺將能夠提供一站式、標準化、規模化的移動通信運營服務,支撐百萬用戶終端接入,承載行業應用需求及增值業務服務。
(四)完善數字化“新基建”,有效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集團公司各單位、各基地的互聯互通網絡不斷擴充與完善,互聯帶寬進一步提升,提高了跨地域、跨組織的型號協同研制效率。各單位持續開展高性能計算中心建設并實現資源動態調配,全集團計算能力已達到千萬億次,并行計算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建立多級、完善的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機制,開展航天關鍵工業軟件自主研發,保障重要型號數據的信息安全。
航天科技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展望
航天科技集團第七次工作會制定了數字化轉型發展藍圖,要建設數字航天,推動航天數字化產品、數字化研制、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產業協同發展。一是著力推動航天產品向高可靠、可重復、智能化方向發展。二是推進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升級,打造航天智能制造體系。三是推進精益化管理,逐步構建以流程主導和數據驅動的企業管理模式。四是推動航天技術應用及服務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航天+”產業形態。
航天科技集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時刻不忘航天報國初心,勇擔航天強國使命,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航天,全面提升集團公司核心競爭力和經營發展效益,為航天強國和世界一流軍隊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兵器裝備集團:
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 全面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許憲平
***總書記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機遇,要推動產業數字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是我們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遵循。兵器裝備集團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全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數字經濟,不斷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和抗風險能力,有力促進了集團高質量發展。2020年,兵器裝備集團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規模效益同比大幅逆勢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379.6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利潤總額95.2億元,同比增長94.1%。
數字中化轉型是支撐深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一是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應對國內外環境重大變化復雜局面,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續流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對華戰略轉向,對我國有企業全面打壓遏制,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產業升級換代核心關鍵技術受制于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信息化戰爭加快新一代信息化、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發展;汽車“新四化”和產業生態重構催生產業新模式;光電信息等戰略新興產業競爭激烈。我們必須加快實現核心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升級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作用,打造現代產業鏈集群,貫徹落實好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有效應對大變局和國內外風險挑戰。
二是數字化技術在實施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提升管理科學能力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營監控和大數據分析助力兵器裝備集團戰略管控。財務、人力、資產、審計、黨建、“三重一大”等戰略管控主要業務全部實現信息化,全面推進管理會計工具全行業信息化應用,業財一體化100%覆蓋,顯著降低兩金占用。集團供應鏈管理實現集中率95%,采購降本28.88億。“大安全體系”14個一級、57個二級指標,科技大數據近2萬條專利、數百個核心技術以及智能制造核心能力指標,汽車大數據研、產、供、銷等1300個指標全部實現實時監控和智能分析,有力支撐產品、業務、管理和組織創新。面向未來,集團將構建戰略管控體系,支撐戰略管理、資產配置、運營監控、智慧黨建等核心職能;建立競爭態勢預測評估體系,模擬推演戰略規劃、產業布局、投資決策等業務活動;完善數據治理體系,統一數據資產標準,打造數據產業鏈,實現數據資產增值。形成數字化大監管體系,增強集團治理能力,建設數字化總部,實現精準管控、精準決策、精準運營。
三是大力實施數字兵裝建設,是兵器裝備集團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業集團的戰略重點。“十四五”是兵器裝備集團貫徹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和國企三年改革行動計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集團將切實擔負起“強軍報國、興企富民”歷史使命,大力實施“1343”數字化轉型戰略。圍繞“數字兵裝”一個總體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全力推進“戰略管控、智能制造、數字經濟”三大任務;構建“數據驅動戰略監管體系”“產業鏈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創新平臺支撐體系”“數字化能力與安全保障體系”等四大創新體系;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生產制造型向科研先導型三個轉變;推動兵器裝備集團提質增效、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轉型是貫徹制造強國戰略、實現產業智能制造升級的基礎
一是數字化轉型有力提升自主創新和提質增效的能力。“十三五”期間,兵器裝備集團制定了《信息化規劃》和《智能制造專項規劃》,以智能車間、智能化產品、智能化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五個智能化為抓手扎實推進智能制造,實現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需求能力,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大力推進工信部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示范,75%的企業達到綜合集成水平。建成了汽車、醫藥等領域5個國家級智能車間示范項目,實現數字孿生數字化工廠虛實制造,產品生產周期縮短25%以上,制造成本降低10%以上。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等21家高水平創新平臺,數字化研發、設計、仿真、試驗、驗證能力國內領先,有力支撐重點領域正向研發體系建立,研制周期縮短30%。汽車產業 “六國九地”全球數字化協同研發平臺建立了多學科綜合數字化建模仿真系統,填補了國內總體設計空白,大幅提升研發質量,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2020年,在中國品牌乘用車同比下降6%的情況下,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逆勢同比增長20.8%,銷量增加17.1萬輛,行業增量第一。十四五期間,兵器裝備集團重點領域企業數控化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覆蓋率將分別達到85%和95%,生產效率提升30%,制造成本下降20%。
二是智能制造能力在國企履行“壓艙石”“頂梁柱”職責,助力經濟復蘇中作用凸現。兵器裝備集團通過視頻會議、在線協同辦公及時傳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決策部署,落實各項工作要求。創新“云簽約”模式,與光大集團、國藥集團順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發揮“云制造”優勢,汽車產業實現異地協同生產;利用“云服務”方式,提供戰“疫”資金10億元;數字化技術支撐生產線快速轉產醫用產品,日產口罩百萬只、護目鏡7000副,有力支撐了疫情物資供應。充分發揮汽車國家支柱產業的帶動作用,積極貢獻國家經濟復蘇。汽車板塊逆勢增長,作為龍頭企業有力推動了全產業鏈經濟復蘇,1月至9月,在實現自身銷售收入1200億元的同時,帶動了全國3000多家經銷商、1000多家供應商復工復產,拉動了就業超30萬人、供應鏈產值超千億元。
數字化轉型是貫徹網絡強國戰略,實現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大力推進兩業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有力促進傳統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兵器裝備集團積極布局智能駕駛、共享出行、智能光電、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領域,智能網聯汽車累計銷售140萬輛,打造了長安出行APP等核心共享出行產品,注冊用戶數達到1398萬,實現一系列智能出行服務;打造了金融一體化服務平臺,對數百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金融服務,累計為數百萬消費者提供個人汽車貸款服務。2020年數字經濟占營業收入30%以上。
二是存量優化和增量創新相結合的產業結構調整,是推進數字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兵器裝備集團將積極貫徹“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十四五期間,圍繞智能出行、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城市與安防、智能服務等產業方向,建設以汽車產業鏈、光電信息為代表的產業創新生態圈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新格局,數字經濟規模占比達到60%。實現L4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建設新一代5G車聯網數字創新平臺,實現全部車型入網,接入能力超1000萬,以創造客戶價值為導向,建立共享出行服務生態圈,網約車市場占有率達到10-15%。
兵器裝備集團推進數字化轉型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尚有較大差距。集團將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資委正確領導下,堅定不移推進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業集團。
中國電科:
加快數字化轉型 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陳肇雄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影響深遠。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把握大勢、著眼未來,對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中國電科牢記“大國重器”使命擔當,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戰略加緊推動落實,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興動能、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賦智。
▲中國電科與上海嘉定區攜手,初步構建“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及運營服務能力,賦能上海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快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的迫切需要。全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動能持續釋放,數字經濟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重要驅動力。美、歐、日、韓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在機構設置、戰略規劃、政策法規等方面持續加大支持力度,搶抓第四次工業革命先機。全球數字技術創新版圖、產業分工格局尚處于調整中,我國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嚴峻挑戰。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數字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路徑,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其疊加效應、倍增效應正在快速釋放。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8%,數字化引擎作用十分顯著。從轉型進程看,服務業、工業、農業數字化滲透率分別是37.8%、19.5%、8.2%,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別是制造業從2.0企業的補課、到3.0企業的普及、再到4.0企業的示范引領,需要一個長期的梯次并進過程,也為我國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加快數字化轉型是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由之路。2019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7家是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全球領先企業加快數字化戰略布局,美國通用電氣、羅克韋爾、思科、IBM、微軟等諸多領軍企業在數字化的軟件、硬件以及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已形成領先優勢。歐洲西門子、ABB、博世、施耐德、SAP等工業巨頭不斷強化數控產品、平臺技術、系統解決方案優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化平臺超過70家,西門子MindSphere平臺接入工業設備達1000萬臺,平臺開發者10萬人,GE Predix平臺接入工業傳感器超過1000萬個。
中國電科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
中國電科繼承了我國電子工業完整科研體系,長期從事信息化建設,是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參與者和有力推動者。近年來,中國電科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關于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抓數字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戰略機遇,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現代化,加快企業經營、資源管理、服務模式轉型,實施了一系列大項目大系統大工程,助力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
一是持續提升數字產業化基礎創新能力
聚焦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升基礎創新能力,支撐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發力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聚焦開放應用、整合通用、打牢共用,建設泛在先進的骨干網絡、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和算力中心;打造完全適配國產CPU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安全云,在多地建成全國產化的云數據中心;構建“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架構,形成深度互聯、高效互通、應用豐富的特色數字化產品和服務。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眼我國電子信息領域全面、系統、可持續的自主可控,在元器件、材料、裝備、安全等10大領域體系布局,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轉化,夯實電子信息產業基礎能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探索形成“以應用促基礎”的科技創新模式,電子元器件領域自主研發和生產供貨能力顯著提升,實現了大量“點”、部分“線”和“面”的突破,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強化網絡安全能力建設。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架構保護體系,持續開展網絡監測、態勢感知、安全情報、運營管理、應急響應等領域的技術研究、產品孵化以及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實現安全與發展同步推進。探索央企網絡安全服務新模式,成立中資網絡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央企網絡安全整體保障平臺,支撐國資央企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二是大力拓展產業數字化融合應用空間
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產業生態,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邁進。
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推動民用航空、軌道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公安等成熟產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加快培育智慧司法、航天信息、應急管理、生態環境、衛生健康等新興產業的數字化動能,助力產業結構優化重塑,助推相關行業數字化轉型。
積極發展數字融合新業態。堅持“以能力帶產品,以應用帶產業”的思路,在數據運營服務、數據交易流通等領域,積極培育新型數字產品和解決方案,打造企業發展“新增長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電科開物”,主導國家標準16項、國際標準9項,并成功實現落地應用;海康子集團打造智能視頻終端大規模定制新模式的智能工廠,具備年產5300萬臺的能力;太極子集團推出TECO工業互聯網平臺,為近30家行業龍頭企業提供服務;國睿子集團構建“3+N”智慧企業整體解決方案,服務超過200家交通、能源等領域重點企業數字化轉型。
三是大幅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支撐服務水平
圍繞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著力增強業務流程、數據運營和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能力。
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打造“云+數+應用+生態”的數字政府電科模式,在多地成功實踐;承建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及“互聯網+監管”系統,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體系。
支撐新冠疫情防控。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大數據專題組和科研攻關信息化專班技術支持單位,主動對接有關部委,第一時間組建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開發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為相關部委及全國多個省(區、市)提供服務,累計服務超30億人次。
四是全面提高適應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管理能力
順應數字化轉型浪潮,推動管理變革,夯實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調整組織機構推動管理提升。緊扣有利于履行使命責任和響應市場需求兩條主線,圍繞業務和流程數字化的新需要,推進全面管理提升工程,調整優化總部組織機構和職能,建立健全子集團和研究院所密切協同的組織方式,推動傳統科研院所型組織架構轉變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組織,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全面啟動“數字電科”建設,統籌規劃技術路線和發展路徑,以提升智慧管控、高效協同、信息共享等核心能力和員工幸福感為目標,通過打造企業內部基礎數據平臺、加強基礎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構建企業智慧管控應用體系,推動集團管理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優化。
努力開創數字化轉型新局面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任務,中國電科將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總書記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對標國資委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要求,進一步增強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加快推動組織創新、技術創新、融合創新、跨界創新,持續增強數字化創新發展能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助力形成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更大貢獻。
一是加強戰略謀劃,賦能數字經濟發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等決策部署,適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以重塑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為主導,以構建企業數字時代核心競爭能力為主線,謀劃好數字化轉型的推進路徑,加強數字化轉型共性解決方案研發應用。持續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做強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新興產業動能,提升數字化轉型產品和服務供給,向黨政軍企民提供優質服務,支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價值、貢獻力量。
二是強化創新突破,掌握數字化核心技術。聚焦網絡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短板,注重發揮科技驅動作用,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打造形成國際先進、安全可控的數字化轉型技術體系,推進數字化產品研發及產業化,為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夯實基礎。建設協同創新平臺,打造數字技術領域“產學研資用”新合作范式,加快集聚各方創新資源,構建系統創新集群。強化數字應用創新,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新應用,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拓寬產業鏈領域,優化產業鏈格局。
三是構建產業生態,加強數字化要素保障。引導人才、數據等生產要素發揮疊加效應。注重發揮人才支撐作用,加快培育高水平、創新型、復合型數字化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激發人才創新熱情。進一步發揮數據融通作用,深化數據對接和信息共享,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重構企業創新鏈條、融入產業創新生態,逐步改變傳統的封閉式創新,建立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將企業內部和外部生態伙伴的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人才、投融資等能力進行有機整合協同,壯大數字化新生態。
四是深化企業改革,激發企業內生發展活力。堅定不移推進機構改革和管理提升,以信息技術、工業技術、管理技術和安全技術融合為途徑,創新工作機制,實行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制,集團各部門、各成員單位有序銜接、相互配合、齊抓共管,推動數字化轉型工作高效開展。調整優化考核體系,跟蹤、評價、考核、對標和改進數字化轉型工作,確保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穩步前進。
中國航發:
重塑業務價值 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曹建國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于2016年8月成立,所屬研究所、企業分布全國11個省市,研發力量分散,廠所分離,急需加強數字化轉型,集成分散的信息系統,推進橫向集成與縱向貫通,形成合力,提升效率。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集成了空氣動力學、燃燒學、熱力學、結構力學、控制學、冶金、材料、機械制造等等眾多專業學科的最高成就,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復雜、最精密的工業產品之一。采用全權限數字控制、智能化決策、大數據健康管理,能夠提升發動機性能和適應性,實現發動機狀態的實時跟蹤,更好地服務用戶。
充分認識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
數字化轉型是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總書記作出了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重要指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等決策部署,這為我們推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數字化轉型既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也是推動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外部形勢的壓力,還是內部發展的需要,都迫切要求我們推動數字化轉型,加速實現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和制造生產。
數字化轉型是建成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集團的必然要求。系統仿真、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從獨立的技術方向轉變為技術生態系統,數字化技術的賦能作用已經在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企業得到充分體現,不斷創新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服務保障模式。2019年,中國航發成立了壓氣機研發中心,依托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通過建設先進、協同、跨地域的集成研發平臺,創新研發工作模式,實現共建共享共用,打造世界一流的壓氣機研發能力。航空發動機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產業生態體系,打通數字化應用“最后一公里”,實現航空發動機產業優勢資源快速匯聚,提升航空發動機研發、制造、試驗、服務全過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協同發展能力,助推中國航發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企業。
數字化轉型是中國航發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還遠未得到控制。在疫情期間,中國航發蘭翔利用遠程視頻技術指導外協單位表面處理工藝操作,保證了緊急任務的交付;中國航發動控所利用智能物流、全自動生產線、自動化測試等設備設施,在現場復工人員有限的情況下有序推進研制任務。可以看到,數字化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搶抓任務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日益嚴峻的形勢和挑戰,中國航發要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實現數字化轉型并助推集團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
全力推進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的轉型
提供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業務流程、企業全價值鏈的服務解決方案。逐步建立集成化研發的工程體系,高度整合集成應用系統,實現全球協同價值鏈和企業工業網絡集成,努力向智能化制造和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實現服務增值和制造精益化。
以客戶需求為牽引,重構業務流程。圍繞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客戶價值,不斷優化運營業務流程。以流程來引領和規范數字化轉型的實現,以信息化來實現和保障流程的高效規范運行,實現業務協同、均衡發展和集成共享。
一是構建科學完整的流程架構。建立全局視角的研發流程框架,橫向貫穿產品研發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縱向打通設計試驗、制造工藝、服務保障等各業務域,解決分散割裂、各自行動的問題,實現端到端打通,支撐業務流程的持續建設和優化。二是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流程設計。運用流程管理的方法論設計業務流程,集成各項管理基礎要素,實現業務流程顯性化、標準化和持續優化,讓產品持續獲得客戶和市場的認可。三是加強業務流程和信息化的緊密結合。基于統一的業務架構和端到端的業務流程,開展信息化建設,解決煙囪式系統、集成度差等問題;同時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驅動業務模式不斷創新,實現業務數字化,為客戶提供成本價值、體驗價值和平臺價值。
以夯實基礎為重點,構建數字化平臺。支撐以產品研發體系為核心內容的AEOS(航空發動機運營體系)建設,加速航空發動機核心業務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對科研生產的數字化支撐能力。
一是構建航空發動機科研生產管控和多廠所協同研制平臺,提升集團對型號研制過程的管控能力。基本實現集團對項目、生產和質量等資源的統一、及時和有效管理,初步形成涵蓋需求、設計、仿真、試驗、制造等過程的內外部協同研制環境,提高產品研制質量和效率。二是構建集團級數據中心,提升數據傳遞能力。以“大數據”技術,整合工程有效的數據和知識資源,通過數據共享服務專項型號研制,加快型號研制進程通過分析挖掘形成有效的數據資產,支撐航空發動機正向研發體系建設。三是搭建部件多學科協同仿真、多系統聯合仿真和整機三維仿真技術環境,優化航空發動機研發模式。結合型號項目研制仿真需求,逐步完成“以虛輔實、以虛補實、以虛預實”的迭代演進,逐步實現航空發動機研制由試驗驅動的“傳統試錯式串行研制模式”到由仿真驅動的“預測式并行研制模式”的跨越。
以持續改進為抓手,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通過數字化轉型,重新定義數字化戰略定位、愿景、使命、原則和總體策略,提升數據管理、數字化管控等能力,重構數字化治理組織和流程。
一是建立全數字化戰略愿景,將數字化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的價值觀、文化和運營模式中,構建超強感知能力、基于數據決策能力和快速執行能力,建立工業互聯網和工業應用平臺,持續優化各項業務。二是將數據定位為戰略資產,建立有效的數據管控機制,形成數據管理體系和大數據管理體系,不斷提升科研生產的效率、質量和能力。三是形成適應中國航發的數字化治理組織,通過業務與技術的雙輪驅動,建立數字化治理流程,不斷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
切實做好數字化轉型的資源保障
實行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制,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親自推動,動員各級領導提高責任意識,確保中國航發數字化轉型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嚴格落實數字化轉型及建設項目投資和預算經費,確保在做好廉潔工作的同時高質量完成項目建設;推進數字化人才選拔,加快培養數字化專家,逐步打造一批業務過硬、勇于創新的高水平技術團隊;建立以我為主、自主可控的集團一體數字化應用體系,實現系統平穩過渡,保持業務連續。
原文標題:五家軍工央企董事長談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76瀏覽量
61895
原文標題:五家軍工央企董事長談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mfg2025,微信公眾號:智能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