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GE醫療就提出數字化戰略,四年時間里,相繼建立包括遠程診療、醫療設備的智慧互聯、圖像三維診斷、云膠片、多學科介入等降本增效的智能數字化方案。
新的數字化經濟時代,對于GE醫療這樣的行業“大象”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
近日,GE醫療數字化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侯翔宇,在《醫健AI掘金志》聯合主辦的「鯨犀產業數字峰會」上,對GE醫療的數字化布局進行了分享。
鯨犀產業數字峰會,是由業內最頂尖的企業家、工程領袖、CIO、解決方案專家、投資家,聯合發起的數字化系列論壇。
致力于將全新數字化管理思維和實踐案例,推向傳統產業界、AI界、互聯網界、投資界、經濟學界。
侯翔宇在本次峰會上談到:當前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和分配不均,導致大醫院仍然人滿為患、基層醫院能力發展受限。
從2017年開始,GE醫療就提出數字化戰略。四年時間里,GE醫療相繼建立包括遠程診療、醫療設備的智慧互聯、圖像三維診斷、云膠片、多學科介入等降本增效的智能數字化解決方案。
以云膠片為例,經過GE醫療測算,在部署云膠片之后,一家日檢查量500人/天的小型醫院,一年就可以節省105萬的開支,而且通過云膠片收費還能增收180萬元。
以下為侯翔宇的演講全文,雷鋒網《醫健AI掘金志》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大家好,今天借此機會談談對數字化醫療的見解。
GE醫療是一家醫療技術公司,業務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GE醫療還創造了眾多世界上的第一,例如:世界上第一部留聲機,第一款商用的超音速發動機,第一臺X光機,第一臺CT。
目前,GE醫療全球醫院擁有超過400萬臺醫療設備,其中醫學影像設備超過30萬臺,超聲設備超過45萬臺。
全球每年通過GE醫療的影像診斷設備開展的檢查超過20億次,其中中國市場達到9億次以上,占比近半。
此外,GE的六大業務線,包括影像、超聲、生命關愛系統、診斷藥物、客戶服務和醫療數字化。
其中醫療數字化事業部主要是通過企業級解決方案和愛迪生智能平臺給醫院和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醫療數字化,主要就是解決醫院資源不足和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兩個難題。
近期,國家也陸續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像分級診療、醫聯體,醫共體等,都在致力解決這些問題。
對于科技創新,可謂GE醫療與生俱來的DNA,目前龐大的數據資源,也為數字化創新奠定了基礎。
為此,GE醫療也提出了自己的數字化戰略,通過聚焦智能設備、智能管理、智能臨床應用,在愛迪生平臺基礎上建設智慧醫院,用數字醫療解決行業和病患實際問題。
以這張GE企業級數字化平臺為例,從智能業務平臺到教學科研、再到決策管理等,包含了GE醫療和影像領域的RIS、PACS、OPEN PACS AI等多種結構化報告工具。
在小醫院或民營醫院,已經在普及16排級以及更高排數CT,甚至已經在使用核磁共振,他們的硬件設備容易提升,但人卻是主要的難題。
再好的設備,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都無法發揮實際作用,對此,GE推出了遠程影像質控平臺—IPM。
IPM首先邀請專家對CT和核磁共振掃描協議進行整理和共享,并將其上傳到GE云端,再通過協議下載到基層醫院設備。
之后,由專家共享協議進行遠程掃描和協議指導,幫助基層醫院提高檢測掃描方面的能力。
同時,GE醫療還提供5G模塊,針對較復雜掃描操作,可以將掃描界面與遠程專家共享,通過一鍵式管理推送,使標準協議從一臺到多臺核磁設備保持一致,實現一個集團內的掃描協議共享。 專家還可以通過視頻,指導基層技師進行擺位和拍攝。
除了基層醫院,上級醫院或者大醫院也面臨各種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巨大的檢查量。
以北京協和醫院為例,一年檢查量大約是65萬次,主要集中在核磁和CT方面。
在龐大的檢查量面前,科室管理和患者流程管理顯得異常重要。
為此,GE提供了從放射到超聲、胃鏡等科室的閉環管理,滿足病人整個診斷周期。
從預約登記到叫號、檢查,再到影像拍攝檢查,以及圖像高級可視化處理,還有AI輔助診斷、智能報告分發和結構化報告編寫,報告多級審核,膠片發放等。
同時,結合醫院科室的績效管理,提供360駕駛艙專業的質控工具。
最后還向醫院提供教學科研的完整工具,助力科室全流程管理和科室績效以及科研教學等等工作。
談到AI,事實上各個醫院或多或少的都在應用AI產品,但醫院可能還需要有一個統一AI管理平臺。
GE面向全國推出的AI PACS就承擔了這個角色,為醫生繁雜的工作減負。
AI PACS可以將所有AI應用全部集成在工作PACS里面。
例如在PACS影像系統中可以直接調用AI工具進行結果推算,并將結果展示在醫生的工作流中。比如醫生的智能報告分發和任務分發等等。
同時,AI結果還可以顯示在診斷工作站上,例如肺結節分析結果,統一集成在醫生看片的界面上。
最后,還可以以結構化報告的形式,生成AI結構化報告,助力醫生輔助診斷和診療。并把結果遠程通知給醫生進行下一步處理。
GE醫療還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專業的圖像三維后處理診斷工具,包括胸部、神經、腫瘤、骨科、腹部、綜合影像血管等共38項高級應用的軟件工作包,涵蓋了全模態、CT、核磁和一些DSA等高級影像三維后處理的工具包。
北京協和醫院是GE醫療的全國示范點,2013年開始在協和醫院上線,覆蓋東西兩個院區,截止目前已穩定運行超過8年。
一共接入53臺大型影像設備,年檢查次數超過65萬,目前管理數據量超過300T,涵蓋病理、胃鏡、超聲、放射以及核醫學科等。
同時,還面向臨床發布了CCA產品,解決整個醫院的臨床調閱圖像閉環管理。
在分級診療或醫聯體、醫共體中,應用最多的工具就是遠程診療、遠程診斷概念。
GE醫療現在將整套影像系統搬至云端,在云端實現云協同、云會診和云報告。
在同一區域內醫聯體,醫共體的整體影像報告,可以通過遠程方式書寫,由上級醫院專家幫助底下醫院進行報告書寫和審核工作,實現醫療資源的下沉。
減少32%檢查的GE云膠片
影像上云之后,GE醫療還給患者提供了云膠片的服務。
云膠片對于醫院有降本增收的功能,GE經過測算發現,一個小型醫院如果以日檢查量500來算,可以為醫院節省105萬的開支,還可以通過云膠片的收費,為醫院增收180萬元。
云膠片可以減少傳統膠片以及CT等重復檢查,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轉診,實現影像的互認。
在香港,GE醫療實現了對香港醫管局5個醫院集團全覆蓋,將全香港70%公立醫院全部集合在一個云下面。
覆蓋29家公立醫院,并于2019年開始上線,同時簽訂長達5年服務合同,在未來7年內,香港醫管局將同步使用GE云PACS。
面向大醫院,GE醫療在智能臨床方面推出了相關產品,例如企業級智能管理平臺CIE。
全球一項調查顯示,43%的心腦血管專家感到精疲力盡,挫敗感來自復雜報告需求。
將近70%的心臟病專家表示必須在多個系統才能創建報告的必要信息,從而浪費了大量的患者護理的時間。
GE醫療推出的CIE涵蓋神經腫瘤外周、心臟、血管、冠脈、電生理等綜合介入,面向醫院的綜合介入科室,不再適用于心腦血管單獨科室,而是全院級的介入。
通過臨床數據瀏覽、智能手術排班、影像解決方案、介入臨床路徑、自動報告系統、術后隨訪管理等模塊,幫助醫生提高手術效率。
介入手術的全流程方案
在手術過程中,GE醫療提供術前評估、術中指導和術后隨訪三大模塊。
術前評估,通過整體臨床數據,以及CCA全院級的影像平臺,調閱到全院統一數據,給患者提供院前手術規劃,同時還提供手術排程,將智能手術排程和精準預約并舉。
術中指導,集成DSA、大C設備,對于設備集成,可以實現術中精準圖像引導和手術執行,同時,在術中還可以記錄耗材與計費等。
術后隨訪環節,幫助醫生在術后一鍵生成手術報告和隨訪等記錄,同時還可以生成計費記錄,全流程助力導管室精準診療。
在科室管理方面,還能提供費用收入分析、臨床質控管理、人員績效管理、科室運維管理等綜合BI分析。幫助科室和醫院的管理者,精細化地管理介入中心,輔助決策。
目前,GE醫療的多學科介入平臺CIE可以使冠脈介入醫生報告減少92%,電生理醫生報告減少達82%;
在神經介入領域,可以減少醫生60%的報告時間。同時,使臨床費用降低、醫療效率提高,提高24%臨床診斷效率和18%臨床收益。
在中國醫院排行榜排名前50的醫院中,有25家選擇了GE數字化醫療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協和、華西、301、瑞金、中山、華山等醫院。未來GE醫療還將攜手中國醫療行業,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年規劃綱要。
原文標題:GE醫療數字化事業部侯翔宇:數字化時代,器械廠商如何「守正出奇」?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IoT科技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28瀏覽量
268892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08瀏覽量
61728 -
智能醫療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383瀏覽量
74472
原文標題:GE醫療數字化事業部侯翔宇:數字化時代,器械廠商如何「守正出奇」?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_talk,微信公眾號:醫健AI掘金志】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