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外面風大浪急,中國堅定保持著自己的節奏。
不久前國家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理想國度的長卷。
長達6萬字的著墨,我們看到國家對科技的倚重,向著雙循環轉向,區域格局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傊磺械囊磺?,都更側重于向內的自我修煉。
中國無比清楚,大國崛起之路,除了拼經濟、拼國防,更要以先進科技推動人類進步,以先進文化改變人的生活。
這樣看似艱巨的挑戰,也給一些城市帶來了新的機遇。
01科技與文化貌似屬于抽象的宏大敘事。
但下面4個故事,足以說明它們,離我們并不遙遠。
1667年,巴黎為街道安裝了街燈,掀開了真正惠及大眾的照明服務革新,巴黎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座使用路燈照明的城市。
巴黎一小步,黑夜從此如白晝。犯罪率降低了,夜生活豐富了,商業繁榮了,街燈一時成了幸福生活的同義詞。
巴黎從此收獲了“光之城(La Ville-Lumière)”的美譽。
1863年,倫敦用一條地鐵震驚了世界。
那時倫敦看似風光,實則面臨成長的煩惱。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進程,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規模迅速擴張,造成交通擁堵、環境破壞、生活質量下降等尾大不掉的城市病。
地鐵的出現,不僅讓倫敦獲得重生,倫敦也為世界貢獻了一個現代城市解決方案。
倫敦一小步,城市從此大不同。時至今日,其它城市依舊把地鐵作為大城市和現代化的標志。地鐵的英文metro,因此成為大都市英文metropolis的前綴。
1964年,全球第一列商用高鐵從東京站飛馳而出,僅用兩小時就抵達大阪。
彼時面對航空業來勢洶洶,鐵路早已被人們定性為夕陽產業,毫無招架之力。新干線居然能從速度、舒適度、準點率等多方面,徹底顛覆鐵路的垂暮,為人們創造出全新出行體驗。
東京一小步,時空從此被壓縮。德國ICE、法國TGV紛紛效仿。1978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訪日時被新干線“推著跑”,深感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中國高鐵趕超的序幕,其實從那時開始,就已經拉開。
1971年,因特爾公司在硅谷發明了第一臺商用電腦。為了這一薄發,硅谷已厚積了3個大招:1894年,硅谷發明了無線電;1939年,硅谷發明了晶體管;1961年,硅谷發明了芯片。
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硅谷一小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爆發。硅谷的崛起至今激勵著無數渴望彎道超車的城市:深圳、成都、杭州、班加羅爾等前赴后繼。
4個故事,4個世界城市崛起的注腳,亦是人類進步的4個歷史時刻。
這4座城市的創新之舉,對人們生活改變之深,為中國提供了鏡鑒。
以科技和文化推動人類進步,是大國、大城的沉甸甸的責任。
眼下西落東升,潮水發生變化。當世界向東時,中國在向西,這里藏著希望之城的新火。
02眾所周知,中國之前有3個世界級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分別坐鎮華北、華東、華南。
這3個城市群,無論是區域經濟還是創新驅動,都已碩果累累。但這些還不夠。
去年,內循環的概念一度引發熱議。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繼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之后成為中國又一大重大國家戰略。
種種跡象表明,全新的區域格局正呼之欲出。
中國幅員遼闊,注定無法像巴黎、倫敦、東京那樣,一城驅動一國。美國與中國的對標意義,其實更大。
美國版西部大開發,在當年極大程度拓展了美國的戰略縱深,還在美國西海岸打造出了新的區域經濟和科技創新引擎。不僅解了當時內卷化的燃眉之急,還送自己走上了世界科技最強國的快車道。
歷史有時候就是如此巧合。
今日長三角、大灣區種種繁華,像不像當年的新英格蘭地區(紐約)、五大湖地區(芝加哥)?當年美國東部早早興旺,并沒影響西部開發的腳步,如今舊金山、洛杉磯與紐約相得益彰。
美國不曾安于東部獨秀,中國同樣不該如此。
當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國西部,意外發現這里的另一張面孔。
人們印象中,成都是當之無愧的休閑之都。憑借良好的營商環境、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多年來吸引了眾多世界500強在蓉設辦事機構,成都開辦國際航班數量、外國設立領事館數量均穩坐第4城。
早在2003年,全球第一臺電腦發明者——因特爾公司就把全球第5個制造基地放在成都。但因特爾公司一位負責人曾這樣說:“英特爾在全球建了很多廠,但研發中心一直沒有離開美國?!?/p>
“原始創新能力是買不來的。”于是成都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開始追趕。近年,成都在原創科技成果方面不時有亮眼表現,但為了全面參與全球競爭,成都還在拼命加速。
2020年5月20日,四川省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第一批支撐項目在成都科學城正式啟動。本次集中啟動的6個項目,涉及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空間天文、軌道交通等領域。
2020年6月30日,成都正式印發《關于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實第一條就是高標準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茖W城總規劃面積361.6平方公里,構建“一核四區”為主的空間功能布局。
科技創新并不看先來后到。越重大的突破,越能顛覆現有行業,并成為創造新產業主動權的基石。
如同路燈之于巴黎、地鐵之于倫敦、高鐵之于東京、電腦之于硅谷。置于更仰望星空的基礎科學領域,如同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之于核能發展,量子通信理論成果對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其影響力的廣度和深度堪比歷次工業革命。蒸汽革命成就了英國,電氣和信息化革命成就了美國,人工智能或成就中國。
2020年11月,成都印發了《成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提出要培養1萬名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打造50個以上創新應用場景,謀劃建設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平臺。
2021年2月,成都獲批西部首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除此之外,騰訊成為成都深度城市戰略合作伙伴,在新文創、數字政府、智慧產業、疫情防控、生態集群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現在希冀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干一場。
2021年4月8日,首屆“2021騰訊STAC科創聯合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會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聯盟與人工智能科創聯合體,匯眾望為希望。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成都、騰訊與人工智能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03足以載入史冊的2020年,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在醫療、城市治理、工業、非接觸服務等領域快速響應,從云端落地,擔當了關鍵角色,提高了抗疫效率。
后疫情時代,長周期的經濟恢復成為重點方向,新基建呼喚人工智能承擔全新使命,發揮未來產業頭雁效應,助力產業轉型。
這是一次偉大的機會,更是一個空前的挑戰。
為此,騰訊與成都再度攜手舉辦了首屆“2021騰訊STAC科創聯合大會”。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盛會,也是一次思想的盛會,群賢畢至。
大會聚焦多智能體、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計算機圖形學、腦科學等相關交叉學科以及交通、醫療等延伸應用場景。
騰訊的優勢是海量的數據與先進的算法,成都的強項是豐富的城市應用場景以及科研院所、人才儲備。強強聯合,可以有力助推人工智能技術、人才資源匯聚,教育、產業融合發展,場景、城市共同進化。
AI無限的前景、美好的藍圖,需要一步一步實現,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邁出的第一步,就是人才從何而來。坦誠地說,這是一個亟需突破的瓶頸。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國內高校踴躍開設人工智能專業,截止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達到了180所。可據有關部門測算,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國內供求比為1∶10,嚴重失衡。
一邊是國家和高校的重視,一邊是人才培養依舊不易。為什么?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個實踐出真知的領域,高校強項是理論教學,學生很難有實戰的機會。實戰需要大量數據,數據不是空想而來,沒有數據根本無法進行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有了數據,還需要高成本的運算中心。
缺乏實戰、缺乏數據、算力成本高,成了AI人才培養必須翻過的“三座大山”。
AI對數據要求量極大,否則無法達到人類正確識別的程度。AlphaGo在擊敗李世石之前進行了3000萬次圖譜學習。除了海量數據,對數據維度也要求全面。說白了就是能有的全給我,越全面越好。
游戲是絕佳的數據來源池,也是AI的實驗場,世界頂級科技公司均在推進相關研究。
業界普遍認為:下一個AI里程碑可能會在復雜策略游戲中誕生。若AI能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中,學會人一樣實時感知、分析、理解、推理、決策到行動,就可能在多變、復雜的真實環境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一款國民級游戲,王者榮耀的策略規劃、英雄選擇、技能應用、路徑探索及團隊協作上面臨大量、不間斷、即時的選擇,帶來了極為復雜的局面,預計有高達10的20000次方種操作可能性,而整個宇宙原子總數也只是10的80次方。
如此復雜,恰恰為AI提供了理想的實驗場。更復雜的環境往往能訓練出更智能的AI。
有了實踐場、有了數據源,就剩算力問題了。
海量數據需要計算,搭建算力平臺需要大量GPU。谷歌AlphaGo使用的TPU(類似GPU的算法芯片)能耗功效比極高,這樣的成本只有大公司才能hold住,而如果大公司不開放平臺,高校和小公司很難扛住這樣的算力成本。
依托于王者榮耀和騰訊AI Lab在算法、算力方面的核心優勢,騰訊牽頭構建了AI多智能體與復雜決策開放研究平臺——“開悟”。并向為學術研究人員和算法開發者開放。
“開悟”是首個向高校開放的游戲AI平臺,這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教融合是很重大的一步?!伴_悟”提供具有挑戰的前沿模擬環境、豐富的脫敏數據、開放多元的技術沉淀資產、教學和驗證支撐,從多個維度彌補了高校在應用場景和算法資源、數據資源的不足。
本次大會騰訊AI Lab、王者榮耀聯合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聯盟,將進一步加深與高校的產教融合。它能提供豐富的技術交流、分享和學習的場景,將產學研徹底打通。
騰訊在成都種下了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邁出了探索人工智能征途的第一步。眼前是一片星辰大海,等待下一步的探索。
04AI的想象力,不止于此。
我們之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AI這樣的黑科技是抽象而冰冷的,認為科技與文化是無法共生的。AI+文化是否可能?
2020年8月,騰訊新文創總部落地成都,這一舉措,為成都的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環境?!?021騰訊STAC科創聯合大會”則進一步助推了新文創總部的建設。
新文創搭建了傳統文化與潮流體驗有機融合的橋梁。既提升數字內容的文化內涵與吸引力,同時也進一步放大經典文化符號的影響力和情感附加值。
有了這樣的嫁接,文化可以自我生長,也能生產價值。從“以作品為單位”進化到“以IP為單位”,推動對產業價值良性循環。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科技的力量,而科技因為文化才更有溫度??萍假x能管理,文化塑造靈魂,這是成都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與騰訊的戰略定位不謀而合。
如此一來,文化超越了文化本身,而具備了創新的意義??萍?文化,拓展了雙方的邊界。不可復制,又包羅萬象,還能三生萬物。
除了文化,人工智能還點亮了更多希望。
去年疫情突如其來。挑戰之下,AI不再是以往的旁觀者,而是主角,提高抗疫戰爭的整體效率。經過疫情,中國已經不再有純粹的“傳統產業”,每個產業或多或少都開啟了數字化進程。
醫療領域還有很多痛點,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老齡化社會慢性病增多等,都期待著AI領域的圖像識別、醫藥篩選、遠程問診能有落地應用。
騰訊小試牛刀,建立的國家級AI醫療平臺“騰訊覓影”,AI Lab發布首個AI驅動的藥物發現平臺“云深智藥”。
疫情也讓我們更加關注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中國也宣布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這是大國對世界和這個星球的莊嚴責任。
AI正好為地球挑戰提供了一個可能的革命性方案,其中包括碳中和探索。AI For FEW揭開了騰訊AI+環保的努力。當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談論地球的未來時,騰訊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應用技術來應對地球最大的挑戰。
類似的AI+還有很多。AI讓人能夠以全新而強大的方式履行使命。騰訊正助力建立一個以解決全球最迫切問題為宗旨的企業生態系統,利用新一代技術改善全球人類的生活。
某種意義上,AI不僅是一個風口,更是一把打開通向未來之門的鑰匙。推開那扇門,是一片浩渺的充滿無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過去和現在,人們已經充分見識到了科技改變世界的洪荒之力。在未來的美麗新世界,人們還將感受到科技的溫度。
人除了想改變世界,也愈發回歸自身、關照個體。在這樣一個開拓-回歸的辯證中,人們最終會驚訝發現,科技也能朝著良善的方向,點亮人性的光。
只有向善,人類才值得擁有更好的地球與未來。
編輯:j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879瀏覽量
424139 -
電腦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708瀏覽量
68889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985瀏覽量
269275 -
ICE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瀏覽量
186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