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點評──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產業時事新聞,以最獨到的角度點評產業發展趨勢。
集微網消息,似乎去年防疫需求爆發導致MCU供應不足的場景又再現了,不過此次更加“慘烈”,一方面AIoT、汽車電子需求強勁;另一方面晶圓代工、封測端產能吃緊,再加上得州暴雪、瑞薩大火等天災影響,MCU市場供需失衡情況愈演愈烈。
眾多亂象
4月21日,中國臺灣地區的MCU大廠盛群發布通知稱即日起暫停2022年訂單,初步預計5月中旬前恢復接單。另外,盛群預警晶圓及包裝廠通知近期將有另一波漲價,漲價幅度為15%-30%。
當天另一家臺灣地區MCU大廠松翰也指出,由于晶圓廠交期拉長,就算是在第三季投片,也多在明年第一季產出,為考量成本浮動、交期等不確定因素,因此只要是2022年交期的訂單,現在也已全數暫停接單。
除了暫停接單外,臺灣地區的義隆、凌陽、九齊、新唐等MCU廠商此前就宣布了漲價的消息。
縱觀中國大陸地區市場狀況,隨著供應鏈情況的日益緊張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的日益加大,靈動微、敏矽微、瑞納捷半導體等本土MCU廠商相繼發布了漲價函。
此外,美國得州暴雪、瑞薩火災也大大沖擊了車用MCU的供應情況,盡管英飛凌、恩智浦的半導體工廠已于三月下旬著手復工,不過復工的首要任務將是生產因停工而延遲交付的訂單,所以短期內供給吃緊的程度仍持續維持。前幾天復工的瑞薩也面臨著相似的情況,且預計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將生產恢復到大火之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MCU產品的交期也一再拉長,招商銀行研究院研報稱,當前MCU的交貨期已經從此前的3~4個月延遲到6個月以上,有些種類的交貨期甚至長達9個月以上,幾乎所有的MCU交貨期都增加了兩個月以上。
(附:除了MCU外,漲價信息也充斥著半導體各個領域,以下為集微網的不完全匯總)
國產替代
在眾多亂象的背后,是AIoT、汽車電子的持續火熱,MCU作為不可或缺的零部件迎來了高速增長期。市調機構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MCU需求將達到438億顆,市場規模達1500億元人民幣。然而,該市場仍由恩智浦、瑞薩、瑞薩電子、Microchip、英飛凌等國外廠商壟斷,本土MCU廠商份額寥寥。
國際巨頭牢牢把持下,本土MCU廠商真的沒有機會了嗎?其實不然。業內人士認為,全球貿易日益緊張的局勢以及MCU缺貨危機都給國內廠商帶來了機遇。國內某知名分析師唐宇(化名)表示:“MCU這波缺貨漲價潮加速了國產替代的進程。國際大廠交期延長,急于拿到貨的公司已轉向本土廠商。中穎電子、兆易創新等公司的訂單飽滿,在其一季度的財報便有很好的體現。”
國內某MCU廠商在慕尼黑展會上更是對集微網記者直言:“車用MCU缺貨的大環境加速了國內芯片廠商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落地,我們也快速地進入了國內一流的整車廠甚至國際大廠。”
如今各大MCU廠商的訂單均較為充足,不過如何真正地實現國產替代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上述MCU廠商認為要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打造差異化創新的產品,只有設計出更高功能安全等級的MCU,才能真正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彎道超車。
不過,唐宇也指出了國產MCU的隱憂,即等歐美大廠緩過來,訂單會不會回流?對此,唐宇認為國內廠商需在“綁定客戶”上多下功夫,加強技術的同時也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結語:全球MCU市場呈現的缺貨、漲價、交期延長、暫停接單等亂象,對本土廠商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能否抓住機會實現“國產替代”還有待市場的進一步觀察。另一方面,在全球晶圓廠、封測廠產能飽滿的情況下,能不能拿到足夠的產能也在考驗著各大廠商的供應鏈關系。
責任編輯:lq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135瀏覽量
351024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895瀏覽量
127939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71瀏覽量
38875
原文標題:【芯點評】MCU集體漲價、大廠暫停接單 有望加速國產替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