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用“一路高歌”來形容。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汽車行業產銷情況,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合計雙雙超過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2倍和2.8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增長超過30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比增長180%。相比未受疫情影響2019年同期,銷量增長72.2%。
圖 | 源自中汽協
快速的增長,在疫情后時期的經濟環境下顯得十分可觀。與此同時,百度、華為、小米、大疆等跨界企業陸續加入電動造車梯隊,給行業帶來新的力量。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高熱的現象?是疫情之后的短期反彈,還是產業進入大規模推廣階段的開始?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又有哪些新特征,蘊含和預示著怎樣的新未來?
真火還是虛火?
新能源汽車半年來的表現可謂“優秀”。自去年下半年起,行業便一路逆勢上揚,即便在疫情沖擊下,2020年全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仍同比增長7.5%和10.9%,保有量同比增長近30%,已連續三年增量超過100萬輛。
進入2021,在幾個爆款品牌和車型的帶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搞溫,尤其私人消費領域大漲。根據乘聯會數據,一季度,上汽通用五菱累計銷量超過10萬臺,市場占比達約21%;特斯拉在華銷量69280輛,市場占比約18%;排名第三的比亞迪銷量總計近5萬,市場占比約11%;新勢力中,蔚來、小鵬、理想分別為20060輛、13340輛、12579輛,各自實現了423%、487%、334%的同比增長。
新能源汽車市場看上去的火爆熱鬧是真火亦或是虛火?
根據百人會與汽車之家聯合推出的最新一期新能源汽車行業指數(傳送門:《新能源汽車景氣指數:新能源汽車市場穩步增長趨勢明確》),2月份新能源汽車一致指數達到119點,處于過熱狀態。根據先行指數走勢,預計2021年4月-6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處于穩定增長狀態。即伴隨疫情后經濟的快速恢復,2020年底新能源汽車的長尾效應仍有持續,但因近兩個月來全球汽車芯片短缺等問題的凸顯,行業需要逐步“消化”特殊情況的影響,才會逐步步入穩增的態勢。
此外,考慮到一季度增比的參照基數是2020年初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階段,導致結果可能相對顯高。那么從實際新能源車輛注冊登記方面來看,對比公安部2019年同期,新增數量為21.6萬輛,增幅86.76%,增勢仍然顯著。該數字對比去年增幅更加明顯,高達295.20%。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3月份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了10%。回顧智能手機大范圍普及的時間節點,其市場滲透率正是10%。“參考德國等歐洲國家滲透率提升歷史經驗,我們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有望進入較快增長階段。”廣發、中銀等證券機構對此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2021年有望爆發,后續高增長確定性強。”
與過往短期呈現的“虛火”情景不同,伴隨行業補貼等的逐步退出,新能源汽車對政策扶持的依賴度已經越來越弱,尤其對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的高低兩端產品。補貼對高端車型售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續航里程不滿足補貼要求的低端車也享受不到這一政策利好,這也令近年來的產銷數字越發貼近市場真實需求。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在做3月份銷量分析時介紹,“通過近幾個月的數據,可以看到新能源車市場已回歸正常消費節奏,補貼退坡也沒有導致預料中的銷量大幅下降,說明行業從政策驅動到市場化拉動轉換的效果良好。”
“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了大范圍普及的轉折點,現在正是起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近日召開的研討會上指出。
他同時強調,新能源汽車只有令用戶的體驗超出預期,才能與燃油車展開全面競爭。一方面,市場規模的擴大已令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即將到達下一階段的臨界點;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仍然需要一個自我完善過程,方能與燃油車“平起平坐”。
入局者紛至,行業面臨新洗牌
“起量中”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當前的整體現狀,而“量”的來源已不再局限于汽車行業本身,跨界造車正在掀起新浪潮。
“華為計劃與三個車企合作打造3個汽車子品牌。”4月12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從今年四季度開始,華為將陸續推出子品牌汽車。3月底,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造車業務正式立項。在雷軍的親自帶領下,計劃10年投資100億美元。年初,吉利汽車與百度雙雙發布公告,正式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有關集度汽車的大合作正在醞釀中。
這些具有互聯網基因的“玩家”陸續加入到了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網聯汽車的生產制造甚至銷售鏈條中來,憑借超強的“用戶體驗”,新入局者們在產品和服務方面無疑具有更強的優勢和競爭力,這也將給現有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帶來不一樣的沖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近日表示:“跨界造車新力量有四類:互聯網企業、信息通信行業、新的制造力量以及新的運營商,這些新力量正快速融入汽車,已經成為產業內生力量。3~5年甚至更短時間內,會成為推動汽車產業深度變革的主導性力量。”
實際上,2021上海車展已顯現出新舊交替的變化。在各種新品牌閃耀亮相的背后,是多達幾十家車企的消聲隱退,有的甚至已徹底退出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舞臺。對于現存的無論內資、 外資、合資還是自有品牌車企,新力量的沖擊都異常猛烈,未來充滿挑戰。
找準定位,順勢而為
“現在的確到了新能源汽車實現規模化的拐點,但還沒有進入穩定發展期,還有進一步拉升空間。”崔東樹進一步提醒。雖然車市在整體發力,但市場格局仍未穩定,對于車企來說,如何生存和更好的發展下去,仍是第一要務。
據乘聯會分析,2021新能源車銷量高起步,環比走勢好于預期的主要原因,是面向私人消費的新品拉動,尤其五菱宏光MINI、比亞迪漢、特斯拉Model 3以及新勢力企業等很多定位精準的新品。這些處于價格帶高低兩端的新能源車型對補貼依賴度很低,主要是市場需求拉動。
尤其A00級車型的崛起,更與準確的市場定位密切相關。宏光MINIEV、歐拉黑貓、奇瑞小螞蟻、奔奔EV、哪吒EV均已進入3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的前10,空間潛力巨大,且因成本較低而“生命力”極強。目前,傳統燃油A00級車型已基本退出市場,完全被電動車型取代。
同時,智能化已經成為高端車型的必備。“過去消費者會覺得安裝雷達沒有必要,現在則是在考慮給車安裝幾個雷達,這種變化真是很難想象。”一位車企老板在行業沙龍上感慨。如今,智能化水平已經成了車企決勝的法寶。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國內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新增285家。
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外部大環境也正在趨好,這有利于推動行業穩步快速發展。
根據最新的雙積分并行管理辦法,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逐年提升(分別為14%、16%、18%),該政策或將鼓勵制造業車企重視新能源車的生產,以抵消燃油負積分給企業帶來的負債。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特斯拉在連續多年虧損后首次實現全年盈利,其營收的主要主要構成正是售賣碳排放積分獲得的15.8億美元營業收入。目前,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市場交易價格已經從2019年的最高800元/積分上漲到3000元/積分左右。
而在宏觀政策上,得益于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電動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應用將“席卷”更多工業領域。對此,張永偉副理事長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雙積分’政策+碳政策會成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低碳化轉型的重要的政策組合。2021年,政策組合的框架效應會進一步凸顯。”
原文標題:3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10%,新能源汽車臨近規模化轉折點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19瀏覽量
99414 -
乘用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0瀏覽量
10510
原文標題:3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10%,新能源汽車臨近規模化轉折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