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是部署在半導體晶圓制造以及先進封測工廠內部的生命級軟件系統,由制造系統MES、裝備控制平臺EAP、良率分析控制系統YMS、實時調度排產系統APS等數十種軟件系統組成。 8吋、12吋晶圓制造工廠以及先進封測工廠,如果缺少CIM系統可能無法組織有效的大規模生產。CIM系統的優劣將影響半導體工廠的生產效率、良率控制、半導體企業的訂單能力和議價能力,進而影響半導體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擁有20年積累的CIM企業有著怎樣的發展邏輯?在半導體生產管理領域,CIM有何重要性?目前國內外CIM市場有著怎樣的競爭格局?未來又會呈現哪些趨勢?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上揚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CEO呂凌志博士,一起來聽他講述20年艱辛的創業之路以及CIM系統如何助力半導體企業實現“智造”。
以下內容由對話音頻整理
半導體產線必須面對生產實際,國內CIM系統集成制造必須突圍
CIM系統——沒有什么技術難點,但永遠在迭代更新
不斷積累基礎,AI和大數據才有價值
智能制造的未來需要質量、工藝、數據、客戶需求環環相扣
半導體產線必須面對生產實際
國內CIM系統集成制造必須突圍
幻實(主播)本期我們邀請到了上揚軟件(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長、CEO呂凌志先生,下面請呂博士給大家打個招呼!
呂凌志(嘉賓)
大家好!20年前我從新加坡回到中國,開啟了上揚之旅。當初我承諾20年后我的軟件還能在相關行業內使用,現在我可以說我做到了。今天是上揚的新的起點,未來我們有更重的任務——為了國產智能制造軟件的突破,我們需要再奮斗20年!
幻實(主播)
請呂博士給我們講一講您的公司提供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面向哪些客戶?
呂凌志(嘉賓) 上揚公司做的軟件在業界叫制造環節的EDA,準確來說是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計算機集成制造),就是用計算機軟件把整個制造過程集成在一起。 12吋半導體產線的生產過程極為龐大,整條產線都需要用一套軟件來管控 ,包括產品控制、工藝控制、工藝管理等。一千多步流程,幾千臺設備,幾千種產品在一起“混跑”的情況下,保證生產線高效的運行是我們的核心目標。 人們都說光刻機很重要,但是它如果停機,只影響某一道工藝的生產,如果我們的軟件停線宕機,將影響整個生產線的運營,每小時可能損失上千萬,所以我們這個團隊壓力很大,我們一定要把軟件做得非常可靠。 在中國的12吋生產線上,目前使用的還是國外的軟件,作為國內廠商我們自身必須實現突破。
幻實(主播)您當時因為怎樣的機緣選擇了做CIM系統?
呂凌志(嘉賓) 當年我在新加坡當研究員,做了9年的軟件系統的建模研究。研究員的工作比較輕松,每天喝點咖啡,開個會,每年寫兩篇論文,另外,新加坡給我的待遇相當優厚,衣食無憂,但我覺得日子太清閑不好。 當時我的博士論文是制造數據庫方向,我也教過三年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課,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我講的內容是空洞的、是無法征服學生的,我必須面對生產實際,所以我選擇了創業。 我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訪問中國的生產廠商,最后就遇到了我的第一位客戶,就是現在紹興的生產線,他們在進口日本設備的時候忘了買軟件,當時一套軟件要100多萬美元,他問我多少錢可以做,我說大約100萬人民幣。 當時客戶有些心動,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用什么做?我說東西都在我腦子里。第二個問題是:你的員工在哪里?我說明天去招,他心里一沉。第三個問題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我隨即把我的公文包打開說,我的營業執照稅務證都在這。
接著他直言說你這是皮包公司?你憑什么承諾能做好這個軟件?當時我就講了那一句話:做不好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也是我的創業初心。
CIM系統沒有什么技術難點但永遠在迭代更新
幻實(主播)
現在我們國內的發展階段和國外的發展階段是怎樣的?您在這個行業走了這么多年,覺得挑戰在哪里?
呂凌志(嘉賓)
其實這個市場很小,是個冷門領域,也是一件苦差事。一個廠買一套軟件后就不會買第二套了。國外四家相關企業也先后被應用材料收購。
2001年我回國的時候,中芯國際、華虹都在用國外軟件,直到今天中芯國際12吋量產線和華宏量產線都還在用國外軟件。但是去年中芯國際在他們的寧波生產線、紹興生產線中開始使用我們的核心軟件,我也十分感謝我們的客戶能夠提供這樣的機會。 CIM很“奇怪”,其實它從技術上講沒有什么難點,但永遠在迭代更新,需要我們去保證質量,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設計理念,需要客戶給你機會,需要有資金,需要有時間和耐心,這幾個條件具備你才能做,但是誰能全部都準備好給你呢?只有自己去堅持。
不斷積累基礎,AI和大數據才有價值
幻實(主播)
最近幾年做半導體軟件的公司越來越多,但好像很多公司做的都是某個單一模塊,比如說現在比較流行的AI,然后加一些算法來解決良率提升問題,或者去做某一些數據分析和處理。在您的公司版圖規劃里邊有沒有這一塊的內容?
呂凌志(嘉賓) 實際上在整個的智能制造系統中,首先我們得把最基本的系統做好。曾經阿里巴巴也找過我,問我大數據怎么跟你們公司結合,我告訴他你必須懂得專業,先把基礎的東西做好,邏輯理清。 雖然我們公司已經有相關的規劃,但是我們一定要把生產線的基本系統突破以后,再加AI和大數據才有價值。 一片12吋wafer能夠產生10G以上的數據,月產3萬片的產線每月數據量超過30萬G,這些數據里有很多值得挖掘學習的算法。但如果你基本的數據不對,那么你在垃圾堆里是挖不出金子的,正確的數據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這次融資的兩大戰略投資方給了我們3~5年的研發基金,我們要先做好這一塊,當然AI大數據也在規劃當中。另外我在這一屆提出了5G智能制造標準,5G標準是在原有的三個自動化(設備自動化、搬送自動化、排產排程自動化)基礎上,再加兩個智能自動化(工藝自調整、自愈可優化),還有就是在未來的工廠中可以自我學習,自我優化,做到在發生問題之前進行預防,并且針對問題每天都能實時優化。
智能制造的未來需要質量、工藝、數據、客戶需求環環相扣
幻實(主播)
好的,如果給我們未來的半導體制造做一個預期或者做一個預判,你覺得它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子?
呂凌志(嘉賓) 我覺得半導體制造行業未來發展非常樂觀,這個行業它有實際的場景、有行業本身的需求、有行業的原始數據,所以這個行業是在不斷優化、不斷提升效率、不斷節省成本中去滿足人類往前走的智能化或者智能制造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認為路還很遠很長,需要將客戶的產品需求、工藝的需求、質量需求,在這樣一個智能制造領域下做到無縫對接、無縫的繼承、同時加上深度學習和高級算法,最終才能將挑戰迎刃而解。所以我覺得只有源源不斷的市場與客戶需求才能推動這個行業長期發展。 我希望大家要有一種長期主義精神,希望半導體行業能夠對標3年、5年、10年、20年,而不是說我做了兩年,熱情就過去了。過程肯定是曲折的,我們要要有工匠精神,一步步去打磨出好的系統,把每個服務做好,嚴防死堵每個質量環節,保證數據正確,工藝正確,每個系統能夠可靠,CIM集成的運營才能達到很好的智能制造。
我國制造業在近十幾年有長足的發展,2019 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全球第一,然而我國制造業更多的以全球代工廠的身份,從事原材料的基礎加工和中間產品的制造,在關鍵器件與核心技術上處于劣勢。
要想提升行業景氣度,就必須推進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又稱工業 4.0,其內涵是以智能化手段改革工業生產流程,目前包括 中國(中國制造 2025)、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工業 4.0 戰略)、英國(英國工業 2050)、日本(日本再興戰略)在內的全球多個國家戰略層面積極推進智能制造。
“中國制造 2025”的目標是提升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軟件是智能的載體,工業軟件是智能制造的大腦,其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具,國內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的推進將顯著提升工業軟件行業景氣度,再加上外部環境倒逼關鍵產品國產化,工業軟件國產替代可期。
原文標題:芯片揭秘 | CIM系統如何助力半導體產業智造升級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芯片揭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71瀏覽量
423412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35瀏覽量
218394
原文標題:芯片揭秘 | CIM系統如何助力半導體產業智造升級
文章出處:【微信號:ICxpjm,微信公眾號:芯片揭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