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將解救越來越越多枯燥孤獨的高危工種,這個過程艱難,卻充滿生命力。
6月1日中午,天津港的氣溫已經接近30度。一輛集裝箱貨運船正在卸貨,岸邊的橋吊車抓起一個集裝箱,像一臺巨型抓娃娃機。
幾年前,橋吊車是需要配備專業操作人員的。這份工作危險、枯燥且孤獨。他們爬到40米高的橋吊狹小操作室,低頭彎腰去操控橋吊,而且一坐就是12個小時,在上面工作、吃飯,還要盡量減少喝水,以最大限度減少人類的正常如廁需求。
5G解救了他們。現在在天津港的寫字樓里,我們看到,操作員陳師傅坐在空調房里,控制幾個按鈕,像打游戲一樣就輕松完成了這項工作。
屏幕實時顯示高清實時的卸貨圖像,遠程操作橋吊將集裝箱從貨船上拉起,后面的流程就是一鍵自動化——集裝箱被放到無人集卡車上,送到智能解鎖站解鎖,再通過輪胎吊卸貨存放在堆場。
這個技術在鋼鐵廠也是適用的。鋼鐵廠里,一般有一種不可或缺的裝備:橋式起重機。它是橋架在高架軌道上運行的一種橋架型起重機,俗稱天車。這種天車很費操作員,它雖然不如橋吊操作員那么危險,但這個崗位如果稍有差錯,就會給鋼廠里的其他人帶來危險。所以,熟練的天車操作員需要長時間彎腰注意下方情況,通常有比較嚴重的職業病——腰傷。
否則,稍有差錯就容易出現吊裝不穩、零部件脫落等危及地面工人的生命安全等事故。
鋼鐵與港口兩大領域有許多并不適合人力完成的工作,對智能化需求明顯。過去,光纖、WiFi、4G等網絡也可以實現信息化,但在遠程操控、柔性生產方面,缺少靈活性。
以天車為例,相比其他大型固定設備,天車需要移動作業,并不適用于有線光纖網絡,工業WiFi的帶寬、穩定性和切換時延不足以支撐,5G的特點是低延時、高帶寬,可以彌補這一環節。
有了5G技術,天車連上整個鋼鐵制造流程,鋼鐵廠得以實現“一貫制”管理,信息全流程打通。這是鋼鐵行業數字化的一環。5G又是關鍵技術。
數字化轉型需要各項技術的支持5G技術已經在C端開始大規模應用,幾乎所有的新款智能手機都已經連上5G信號。但在B端,5G的應用才剛剛開始,鋼鐵、港口是5G落地的先鋒隊,這兩大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自動化基礎,既有明顯需求,也有資本支持。
5G的B端應用才剛剛起步,依然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通過對鋼鐵、港口兩大行業的觀察,可以一窺5G商業化的前景。
鋼鐵廠:5G彌補缺陷
楊小東已經在首鋼集團工作了26年,此前的崗位是天車操作員。這是一門技術活,又不像挖掘機,有專門的技術學校可以學習,只能靠老師傅帶新人。他在師傅手底下學了3年才正式上崗。
這份工作很辛苦,每天要在20多米高操作室里不間斷工作8個小時,不僅如此,由于靠近煉鋼爐和酸洗車間,天車運行的區域環境并不好,與高溫、噪音、刺鼻氣味共處,也不敢多喝水,因此相比其他工種,天車操作員薪資也較高。
天車是運輸鋼鐵的起重機,在高架軌道上運行,是鋼鐵廠的核心設備之一。天車并不是簡單的運輸設備,每個卷鋼都不一樣,首鋼京唐公司冷軋部物流作業區首席作業長邱樹滿介紹稱,鋼鐵廠并不是批量化生產,而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化生產。運輸線上的每一卷鋼都有自己的ID,尺寸、重量、用途都不一樣。
首鋼京唐中間庫里,智能天車正在抓起卷鋼
過去,因為沒能把天車聯網,這一段數據缺失。鋼鐵廠可以全廠鋪設光纖,但天車屬于移動設備,無法通過有線網絡實現完全智能化。如果用WiFi,信號容易受到干擾,就像一條窄路,如果跑的車多了,就會堵車,5G就是把道路拓寬,可以同時保證更多車輛順暢運行。
2019年起,首鋼與中國移動、華為等公司,共同探索利用5G技術推動鋼鐵制造各環節的智能化。
邱樹滿提到,通過5G網絡實現天車智能化后,不僅可以打通整個環節的數據,還能有效提升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原來這個車間需要20個人,現在只需要5個人了。”
天車可以識別出每卷鋼的信息,按照系統設定,將卷鋼運送至不同的區域。客戶端的感受是,從下單開始,就可以隨時查詢這卷鋼目前的情況,事后也可以追溯每個環節。過去,這個環節包括手動點庫、盤庫、差卷、找卷、抄號等大量人力工作。
楊小東認為,如果看短時間內的工作效率,智能天車不如熟練人工。天車始終保持勻速運行,人工操作可以加快速度,但機器不會累,不會走神,不需要換班,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如果操作失誤,會造成物料損壞。“整體效率肯定是大于人工作業的。”
今天,天車的操作員只需要坐在辦公室里,遠程監控天車的工作。楊小東轉崗去做點檢的工作,相比操作天車,對身體損傷較少,但他需要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
首鋼京唐中間庫的遠程監控操作辦公室里,工作人員正在監控天車作業 同樣的變化也出現在河鋼集團。河鋼唐鋼高強汽車板有限公司運行作業區后備作業長李任龍提到,今天1-4月,中間庫區的6臺天車,共吊運7.35萬次,總量140萬噸,同比提升25%,且吊傷率為0,設備故障率降低21%。
李任龍參與智能天車的研發,一開始他們采用的是工業WiFi,進行大密度網絡布置,但他發現,工業WiFi信號會斷續,天車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因此出現碰撞,會造成設備損傷、卷鋼損傷甚至人員損傷。
另外,他們還需要在天車上安裝移動攝像頭,來保證實時監控,但攝像頭會占用WiFi信號,會影響到天車的運行網絡。5G技術剛好解決了這一難題。
華為5G鋼鐵行業專家彭俊告訴筆者,鋼鐵廠目前最大的訴求就是減少人力成本。5G技術的普及,可以幫助鋼鐵廠進一步實現這一目標,但現在還在起步階段。楊小東提到,雖然具體操作的崗位被機器替代了,同時多出了一些運維的崗位。
港口:系統化改造突破口
效率在港口更為重要,港口以效率為王。港口的主要工作就是卸貨、運貨。貨船停泊在港口,多停一分鐘,都是成本。貨船租金高昂,當前一艘4400TEU(標準箱)的集裝箱船的平均租金水平為55000美元/天。
為了提高效率,港口都是24小時作業。目前全球大部分港口仍然采用三班倒的班制,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生產作業統籌各種大型裝卸設備協同作業,造成各工種人員作業的不均衡和閑置狀態。
華為5G港口專家劉仁桂告訴筆者,目前港口最大的需求就是優化港口用工模式,減少非必要人員成本,這也是港口各項成本中的最大頭,占比約33%。
智能化、無人化港口是未來趨勢,相比鋼鐵廠,港口的作業環境更復雜,移動設備更多,標準化協作更難。近年來,許多新建的鋼鐵廠一開始就做好了智能化的規劃,但全國港口建設審批資源趨近飽和,這就要求港口從傳統集裝箱碼頭勞動密集型以智賦能升級改造創新高質量發展。
傳統集裝箱碼頭升級改造的生動案例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港口自動駕駛示范區”,通過5G技術、AI、北斗導航等技術,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這也是全球首個通過5G技術實現無人駕駛集卡作業的碼頭。
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遠程操控岸橋與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正在配合作業
2021年1月17日,全球首創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實現全面投產運營,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公司技術部經理彭曉光介紹,“整體作業效率提升近20%,單箱能耗下降20%,減少人工60%以上,綜合運營成本下降10%。”
“港口自動駕駛示范區”實現了現場無人化,遠程操控橋吊、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智能解鎖站……各項設備有序配合,就像是工廠里的流水線。
船靠岸后,通過遠程操控橋吊將集裝箱卸貨,但船停在水上,會晃動,每個集裝箱的尺寸也不一樣,高精度云點圖船舶掃描系統,實現遠程操控自動化集裝箱岸橋陸側“一鍵著箱”,同時利用5G技術實現超清視頻的實時傳送,這是遠程操作眾多技術點中的一個。
集裝箱被吊車卸貨后,需要集卡的水平運輸。原有自動化碼頭建設方案,會在車輛行駛線路上鋪設磁釘,來保證無人集的導引行駛,但這樣的方案成本高,難維護,且不夠靈活。現在有了5G通訊技術的加持,再融合AI,天津港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已經全面突破現有技術方案,為世界智慧港口建設貢獻出“中國方案”“天津樣板”。
另外,為了確保集裝箱海上運輸安全,甲板上的集裝箱都被裝上了鏈接鎖扣,給集裝箱解鎖是個技術活,從不同港口、船公司運來的集裝箱,有的時候鎖頭都不一樣,解鎖方式也不盡相同。偶爾還會出現鎖頭擰得太緊,或是卡死的情況,這都需要有經驗的碼頭工人手動解決。
天津港集裝箱碼頭是全球首個獲批建設的港口自動駕駛示范區,創新應用激光掃描系統、六軸自動機器人,實現集裝箱地面智能解鎖站在全球率先投產,加速領跑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設。
劉仁桂提到,目前世界范圍內,超過90%的集裝箱碼頭都是傳統人工碼頭,按行業現行的自動化碼頭建設技術方案來看,占絕大部分的傳統人工集裝箱碼頭的基礎設施需要重新建設,建設成本巨大。這就要求傳統港口進行智能化改造,需要實用且成本合理的方案。天津港的智慧港口建設給所有傳統港口升級提供了樣本。
吊車操作員正在遠程操作卸貨
功夫和挑戰
疫情后,全球數字化進程加速推進。5G正在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合力完成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智庫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有近一半連接將采用5G技術。
但在與產業融合的過程中,相比云計算與AI,5G技術還存在許多問題,包括標準化還未完成,定位不清晰,協調環節多,相關政策法規不齊全等,且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首鋼京唐公司信息計量部部長郭亮在接受包括筆者在內的多家媒體采訪時提到,目前5G設備還很貴,鋼鐵廠需要考慮效益,“如果每噸剛成本是2毛錢,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但是現在要2元錢。”他提到,目前首鋼的天車基礎網絡還是有線,5G作為補充。
想將設備連上5G,并不是簡單架設5G基站就夠了,設備也需要進行改造,這又是一筆錢。鋼鐵廠在前期的有線網絡鋪設上,已經投入了不小的成本,“現在立刻用5G去全面替代,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不過,成本需要與效益對比來看。成本高,如果帶來的回報也高,就值得付出。李任龍提到,5G改造的智能天車,大約3年可以回本。
成本對于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更為敏感,此外,5G是技術升級,需要基礎,不少制造業企業還在向自動化轉型的過程中,許多環節依然依靠人工,且還缺少能夠運行、維護5G設備的技術人員。這些問題都要靠5G產業生態的進一步完善。
目前,5G在B端應用的商業模式還在各方探討階段。一家企業、一個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涉及到多個參與方,除了三大運營商、設備商以外,各個行業還有自己的信息化服務商、技術方案提供方等。落到整個產業鏈上,涉及到的公司更多。
彭俊表示,現在5G工業終端進入市場不久,所以價格相對會比較高,但未來價格會明顯降低。
今年5月,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表示,目前中國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3.1億,占全球比例超過了80%;5G基站81.9萬個,占全球的70%以上,覆蓋了中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在工業領域和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示范項目已經超過了1萬個。
在B端,5G已經開始發揮明顯作用。2020年疫情期間,5G遠程會診系統、5G救護車都已經投入使用;農業領域,有無人駕駛拖拉機、無人噴灑農藥機;還有線上博物館、線上展覽等。
在工業領域,除了天車與港口吊車,電力巡檢、采礦、質檢、廠區安防等場景,也都有5G技術落地的案例。數字化覆蓋的范圍越大,5G生態也會隨之越來越完善、成熟。
原文標題:5GtoB丨橋吊工、天車操作員,這些高危工種正在被5G解救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華為無線網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74瀏覽量
13735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183瀏覽量
238264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36瀏覽量
563969
原文標題:5GtoB丨橋吊工、天車操作員,這些高危工種正在被5G解救
文章出處:【微信號:hwwireless,微信公眾號:華為無線網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