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思芯科與RISC-V的淵源
睿思芯科是在2018年成立的,因為我是David Patterson的學生,此前我都在美國創業。 但當時有一個重要的事件,就是中興被美國制裁,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在中國關于芯片這塊的自主設計,本土化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2018年的時候,我們就在深圳成立了這家公司,專門經營RISC-V和RISC-V相關的技術。那么當時為什么叫睿思芯科呢?其實就是取的RISC的音譯,那么睿思芯科和現在的清華-伯克利,RIOS圖靈獎實驗室都有一定的關系。以前UC Berkeley在做RISC-V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Par Lab,我們就是希望把Berkeley的模式拿到中國來,我們也在這邊的TBSI(清華-伯克利)建立了RIOS實驗室。所以你可以認為睿思芯科就是實驗室孵化出來的企業,專門commercial這種開源的技術、產品的模式。 研發團隊規模如何 我們現在研發主要以深圳的團隊為主,在成都有一個office,美國也有幾位同事這樣子。 全球指令集架構競爭格局如何 通用的指令集來講的話,目前主要就是X86和ARM,RISC-V是一個新興的指令架構,可以說是最有希望的。其它的我覺得暫時沒有那么高的希望,從整個生態的活躍度和關注度來講,是沒有RISC-V勢頭這么好的。 那么X86主要是在服務器和桌面市場,ARM開始是以手機為主,然后包括服務器和桌面也在慢慢滲透。RISC-V當時設計是為了所有平臺都可以應用的,最先走向成功的是IoT,AIoT,物聯網這些,慢慢的現在也拿RISC-V做一些高端的東西。就我們公司來講,也是比較集中于中高端的這種RISC-V,包括domain specific,針對特定的處理器、DSP,都是我們現在比較專注的,三個主要general purpose的東西。那么我們說一些特殊的domain,比如GPU的指令集;音頻DSP,視頻DSP,這些在各大廠商應該也有他們自己的一些指令集。所以通用的有2-3個,我認為就是RISC-V未來10年內最有希望的;那么專用的,每個垂直領域也會有一些,你會看到這些垂直領域里面有RISC-V的身影,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IOT中RISC-V的應用優勢 在IOT,AIOT里面,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痛點,是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分散,所以你能否在市場里形成差異化是非常重要的。之前大家很多采用集成ARM的處理器,集成公版的設計來講的話,差異化并不是特別明顯。 但是真正說,當你在一個特定的domain里,是否能將一些domain knowledge做到你的處理器里面,這就能夠充分反映到這一點。然后提供一些與公版不一樣的設計,這個是一個比較大的,也是真正有意思的挑戰。那另外一個就是說,我認為在這個市場里面,你的迭代速度要非常快。舉個例子,像在智能穿戴領域的TWS藍牙耳機,它們的迭代速度是非常快的,大概每半年到一年,它就會推出新一代的產品。所以這個領域里面,能夠快速迭代,能夠結合domain,我認為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睿思的RISC-V芯片有哪些 我們現在對外有一個給鴻蒙的IoT智能穿戴,智能連接的芯片,還有一些是給非常大的客戶available的,集中在高端的智能穿戴場景里面。 多核異構芯片架構的特殊性是什么? 多核異構主要是為了能效。像Pygmy(睿思芯科芯片產品)里面是有一個定義的向量指令集,相當于針對特定語音里面做一些相應的優化。所以我們一直說在RISC-V上增加指令集domain specific,然后用這種異構架構。像每個CPU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有向量擴展,有的是沒有向量擴展的,那么它主要是為了解決這種在特定場景下的東西。之前可以看到我們給鴻蒙開發板上用的,就是Pygmy里面其中一個子集的版本。我們包括給其它一些大客戶銷售,圍繞這種定制化的向量指令的產品也是有的,相當于你可以認為是一個我們比較template的設計。 RISC-V IP業務情況如何 其實RISC-V的模式來講,大家都在做探討,那么不可能純粹是芯片,因為RISC-V本身的模塊和定制化非常強,所以針對不同領域的客戶,我們會采用不一樣的方式做penetration。 我們也確實有些處理器的核心技術,我們是會license的,就是通過IP或者合作研發的方式license給我們比較大的合作伙伴。但目前來講,我們并不愿意做非常通用的IP授權,因為我們的客戶都是在各個行業里面非常頭部的企業,我們對真正的差異化,它整個的volume還是比較在意的。并不是說我過來,可以買一個通用的任何一個公版的設計。那么我們這些設計里面,與其說是IP,倒不如說是定制化的研發,定制化的聯合開發更多。 但根據不同客戶的需求,我們會采用不同的模式,包括你說的這種IP的license的模式。我們出去的并不是那種非常廉價的設計,很多里面肯定還是要包含有domain knowledge的。另外從它的性能功耗上來講,比起市面上公開的一些版本,有很高的價值,我們會做一些高端的license。 RISC-V落地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總的來說一下行業吧,我覺得RISC-V推廣對所有人來講,就是它的軟硬件的一個生態,RISC-V處理器周邊的這些東西。ARM這些方面來講的話,目前做的算比較成熟了,但RISC-V從軟硬件到軟件工具開發、調試器,以及周邊的IP來講,可能還沒有ARM那么強的生態。但是它也在逐漸地改變,也有些公司在做比較通用式的RISC-V的license的模式。我個人認為,RISC-V的未來可能還是在這種domain specific,就是幫助別人實現差異化的地方,而不是說ARM的一個廉價替代。 我們的定位實際上還是做中高端的RISC-V處理器,并且我們的處理器在針對一些特定的行業和場景,還是有自己非常不錯的積累的。尤其是我們在向量這塊,有一些像向量處理器,向量編譯器的非常獨到的產品。針對不同的垂直領域,我們也和各種各樣的頭部企業有一些聯合產品和進展,慢慢地大家也會看到更多關于我們的信息。 RISC-V競爭格局前瞻 在這個生態來講,目前大家拿RISC-V做集成做SoC的比較多,但是真正有研發RISC-V處理器內核能力的,具備開發自主IP的企業并不多,而在研究高端處理器上的企業就更屈指可數。那么研究高端處理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迭代,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永遠保持領先。 我覺得一個是迭代能力,另外一個就是說對行業的理解,跟特定的一些domain的能力,是我們能夠保持在這個領域里面能夠非常有競爭力,非常重要的優勢。 如何助力RISC-V生態建設 我們也在RISC-V這個基金會,包括我自己也是基金會的董事,那么我覺得生態建設就是軟硬件一起往前推進的事情。比如說要有一些足夠好的開發環境/開發硬件,很多軟件才會動起來。實際上是一個雞跟蛋的問題,我們對這種開源的開發板/open spec都很感興趣, 我覺得其實是一個所有人一起努力的事情。那當然了如果說有更多的RISC-V硬件,high qualified RISC-V硬件的話,我覺得會對整個生態發展比較好一些。 RISC-V對自主可控的意義 我覺得RISC-V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放標準,但是真正所謂的自主可控,關鍵是你能不能在本土做這種非常核心的微架構,甚至包括核心的架構研究。如果你還是依靠本土做一些集成的話,我覺得并不能代表自主可控,而真正的是說你在本土完成從產品設計迭代到應用的一個閉環,我覺得才是真正意義的本土研發。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最后會把公司開回中國,開回深圳,這個離終端產品都非常近的地方。所謂自主可控,我覺得是真正地打通整個商品的商業閉環,那這樣就會有一個能從產品來驅動的迭代,把整個產業鏈和設計鏈留在中國。
關注我們,了解最新risc-v資訊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