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們從T7這個管子說起。T7這個管子的存在主要是增加對稱性,減小運算放大器本身不對稱帶來的誤差。這句話怎么說呢?如果沒有T7這個管子,那么T5、T6這兩個管子的基極偏置電流,是不是都來自于Q3的Ic。還是沿著上篇文章的例子來分析,如果IN-電壓不斷抬升,IN-和IN+之間的壓差不斷增大。那么流過T5的Ie不斷增加,那么T5 E極的電壓不斷抬升;相對應的,流過T6的Ic不斷減少,T6 E極的電壓不斷降低。那么流向T6的Ib電流在不斷加大,流向T5的Ib電流在不斷減小。
因為T7這個管子的存在,T5、T6這兩個管子的Ib電流主要來自電源,而對T6的Ic造成的影響是最小的,這個時候T6這個管子Ic和Ib之間的關系才逐漸往飽和方向移動。如果沒有這個T7呢,那么T5、T6的Ib電流是不是全部來自Q3的Ic了呀。對于T6這個管子而言,它是不是處于臨界放大狀態。臨界放大狀態也是放大狀態。那么T6 Rce的阻抗也就降低不到更低的水平,那么反過來說,T5、T6的B極電壓也就無法降低到更低的水平,這樣會使得T5的Ib減少不到更低的水平,那么對于T5的Ib和Ic而言,放大程度就不會更深。而我們希望的是不是讓T5處于深度放大狀態,這樣才能盡可能提高F點的輸出電壓。那么很顯然把T7去掉的做法,對這種工作狀態是不利的。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狀態,如果IN+大于IN-,那么是不是T6的Ic大于T5的Ic,那么這個時候T5是往飽和狀態移動,而T6是往放大狀態移動,對吧。我們要想T5的輸入增益更大,也就是說T5這個管子C極電壓的變化范圍更寬,是不是T5的飽和深度越深越好呀。T5要想飽和深度更深,是不是只能T5的基極電壓相對來說可以更高一些,或者說在T6的C極電壓上升的過程中,T5的基極依然可以獲得更多的電流。那么如果沒有T7這個管子,T5、T6的基極電流則主要靠Q3的Ie電流分得,如果T5所需的基極電流越大,那么也就會對T6這個管子本身的工作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大家看一下T6這個時候本身就是臨界放大狀態的接法,二極管當成三極管來使用,那么T6這個管子的Vbe之間的壓差也就被鎖定了,是零。那么隨著T6的Ic電流加大,T6這個管子C極的電壓也相對難上去,因為B極和C極電壓被T5這個管子B極到地的電壓鉗位住了。如果通過T7這個管子把T5、T6的基極和T6的C極隔離開,那么T6的C極電壓也就會高一些。
那么由于T7的存在,T5和T6的C極電壓變化就會更對稱一些,比如當IN+電壓大于IN-的時候,T6的C極電壓可以升高得更高對應著T5的C極電壓可以降得更低;當IN-大于IN+的時候,T5的C極電壓會升得更高,對應著T6的C極電壓可以降得更低。如果沒有T7,就沒有這樣的對稱性,如上面兩種情況分析,這個時候T6工作在臨界飽和狀態。但是T7這個器件是不是一定是必須的呢?實際上較新的運算放大器,比如LM324,T7都是不存在的。那么也就是說,其實這樣嚴格的對稱性,從實踐上來說,應該是不是必須的。
我們下面看一下T5、T6這兩個三極管的射極電阻。那么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這里需要下面需要加兩個電阻呢?我們說當IN+=IN-的時候,T5這個管子的C極輸出應該是剛剛好使得輸出為零。T5的C極輸出信號是驅動后級的達林頓管的,也就是中間的放大級。那么我們可以調整這兩個電阻使得輸出值達到要求,這里本質上也就是實現阻抗匹配,R4+T5的Rce與T2、Q4的Rce之和進行合適的分壓,R3+T6的Rce與T1、Q3的Rce之和進行合適的分壓。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
責任編輯:haq
-
放大器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13609瀏覽量
213639 -
電流
+關注
關注
40文章
6882瀏覽量
132300 -
電壓
+關注
關注
45文章
5611瀏覽量
115898
原文標題:講透有史以來廣受歡迎的運算放大器μA741(5)---增強鏡像電流源
文章出處:【微信號:fcsde-sh,微信公眾號:fcsde-sh】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