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位歸國回業的大咖聊到一件事,十年前全球的手機處理器芯片廠商,不止有現在的MTK、高通、HS和紫光展銳,還有TI、ST-Ericssion,博通、Marvell、大唐聯芯、英特爾,甚至NEC、MOTO、ADI、RK也能算進來。后來,隨著3G、4G時代到來,基帶的門檻越來越高,做手機芯片的廠商要集成基帶進去,再加上要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工藝的成本太高,玩家越來越少。
其實有幾家的實力,還真的是不錯,例如ST-E,博通、英特爾、Marvell的手機SOC,還有不少國際品牌在采用。后來為什么這幾家還是退出了呢?這里就想說一說在芯片外企資本的考核標準:產品線的毛利。
前面說到的一個手機芯片公司,在這里不太方便直接說出公司的名字,我就說是X公司吧。該公司在通信方面還是有較強的實力,無線和處理器都做得不錯。以我現在的觀察,他們如果堅持一下,做到現在手機芯片玩家這么少,應該有個不錯的結局。但現實不能假設,只是可以復盤。
我問到X公司芯片的一位負責人,為什么當初不堅持一下。說是當時企業的投資方有個要求,手機產品線毛利必須過50%,否則就要處理掉。另外呢,當時還有一個非常強的客戶A公司在談是否用他們家的手機芯片,而當時入圍的廠商只有兩家。
后來眼看要成功了,A公司要求X公司簽一個幾年的長期供貨協議。X公司的CEO就是因為這塊的芯片業務毛利不能過50%會被資本賣掉,而沒有簽這個協議。理論上簽下來,X公司的手機事業部堅持到現在,單憑借這個A公司的采購量,也能過上不錯的好日子。再加上可以把其他的芯片一起做進去,在我們中國芯片公司看來是極佳的一塊業務,也就因為這個毛利低于50%而放棄了。
這樣的案例在全球有很多,但在中國幾乎不太可能出現。你去查一下現在的芯片公司的整體毛利就知道了。
當然現在中國芯片公司做的是替代為主,毛利肯定會要比進口芯片低。但憑借流量(走量)就可以低價做到長久了么?事實上這個問題,才是目前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第一,資本的要求。如果資本在一二級市場都拿不到高回報,回到經營的根本,企業利潤分紅是否合理。那就是成熟產業的玩法,股價穩定的基礎上,年分紅超過銀行大額定期利率,就會有他的價值。如果長期不看好,分紅又沒有,那資本圖個啥?
第二,流量做大,還能帶來其他的增長機會,那就值得搏一下。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大概的思路都是這樣。圖個長遠的增長,而不是眼前的紅利,或分紅。企業估值和股價做上去。芯片賣到全世界去。這是目前拿到投資的芯片公司、半導體科創企業高管們所有的共同的理念。所以接下來,拿到錢的并不等于好日子就一定會來。做好產品客戶接受才是未來。
第三,目前的現狀。科創板IPO對于芯片公司來說,已經進入到后半場,甚至可能是收尾場。每個賽道的頭部企業越來越明顯,后面能做的可能是并購。資本是最聰明的一波人。有資本團隊對我說,現在他們在看并購的機會。也就是資本尋找退出的時機快來了,這個時機要快。因為企業發展慢了,估值一下去,故事后面越來越難講,前期資本可能會不賺錢退出,甚至虧錢退出。雖然這個可能時候肯定不會出現HD那樣的風險,但有資本在考慮退出了肯定是個事實。并且,越來越多的芯片公司,把未來的主題放在非消費類市場,工控和汽車市場。
消費類這種“低價走量”的故事已經走不通了,科創板的下半場會如何走向,我們保持繼續的觀察。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32瀏覽量
423275 -
毛利率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瀏覽量
51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