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ounterpoint的最新數據表明,2021年Q2季度全球蜂窩通訊模組出貨量達到了1億,其中5G模組的發展最為迅猛,同比增長率800%;其次是4G Cat.1模組,同比增長率100%。隨著2G/3G的加速退網,Cat.1填補了中低速率物聯網的市場用戶需求,將成為蜂窩物聯網推動產業轉型的主要載體。
什么是Cat.1?
Cat.1即UE-Category,UE是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Category是類別。根據3GPP的定義,UE-Category分為1~10共10個等級,其中Cat.1-5為R8定義,Cat.6-8為R10定義,Cat.9-10為R11定義。Category 1作為最低版參數配置的用戶終端等級,可以支持低成本設計的4G終端,一般簡稱為Cat.1。
Cat.1的發展歷史
在LTE發展初期,Cat.1并不是業界的重點關注對象。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逐漸普及,Cat.1才逐漸得到行業的重視。當時的LTE技術雖可以支持移動寬帶通訊,但在一些尺寸小、電池供電的應用產品上和網絡覆蓋不好的應用場景中,就很難滿足部分物聯網設備通信需求。傳統4G蜂窩終端都是選擇雙接收天線,而可穿戴類設備往往尺寸較小,很難強行放入雙天線。支持單接收天線的規范又僅限于Cat.0/M1/NB1,最高1Mbps的極限吞吐不足以滿足可穿戴場景的用戶體驗。
2017年3月,3GPP Release 13 LTE Cat.1 bis核心部分正式凍結,將初代LTE Cat.1作為技術錨點,會同后續配套的標準性能部分和一致性認證部分,通過極低的標準修訂成本,定義出了符合中速人聯/物聯應用場景且具備完善后向兼容能力的終端能力等級——Cat.1 bis。Cat.1 bis的后綴“bis”意指“再次”,寓意了傳統Cat.1能力的新生。
隨著Cat.1 bis單天線標準的落地,Cat.1的定位也更加清晰,催生了Cat.1專用芯片的誕生。與此同時,在現網覆蓋能力增強,DRX、eDRX、PSM等省電模式的協同加持下,Cat.1應用場景也將拓寬,填補了低功耗窄帶物聯網與傳統寬帶物聯網之間的蜂窩通信方案空白。除了共享經濟、BMS、手表手環、云喇叭、公網對講等新興行業外,Cat.1預計還將蠶食Cat.4一部分POS機、IPC等低端市場,蜂窩物聯網1:3:6的格局或許也會迎來顛覆。
LTE Cat.1是兼顧制式、性能、功耗、成本的優選物聯網解決方案,適用于對于寬帶速率要求不高,但對功耗與數據傳輸穩定性有一定要求的場景,可廣泛應用于共享經濟、金融支付、公網對講、能源、工業控制等。
Cat.1模組優勢
LTE Cat.1是兼顧制式、性能、功耗、成本的優選物聯網解決方案,適用于對于寬帶速率要求不高,但對功耗與數據傳輸穩定性有一定要求的場景,可廣泛應用于共享經濟、金融支付、公網對講、能源、工業控制等。
從國家政策角度來說,去年工信部已經明確:要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同時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
從網絡建設成本方面來說,Cat.1可以無縫接入現有的LTE網絡當中,全球覆蓋網絡,且無需對基站進行軟硬件升級。從運營商的角度考慮,Cat.1在網絡方面不需要額外的投資,可說是基礎設施側已準備就緒。
和NB-IoT相比,Cat.1有更快的傳輸速率,兼具移動性和語音通話功能,支持的終端下行速率最大為10Mbps,上行速率5Mbps,可實現更高性能的連接和更低時延,保障溝通的實時性。
和傳統Cat.4模組相比,Cat.1具備低成本和低功耗的優勢。它擁有與LTE Cat.4相同的毫秒級傳輸時延,支持100KM/H以上的移動速度。借助已成熟的4G產業鏈,Cat.1作為低配版4G,價格已經和Cat.4拉開了差距,具有相當大的成本優勢。
編輯:jq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36瀏覽量
374483 -
工業控制
+關注
關注
38文章
1460瀏覽量
85904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61 -
Cat.1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2瀏覽量
13000
原文標題:Cat.1如何推動IoT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igsmart,微信公眾號:美格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