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前沒怎么接觸前端,對 JavaScript 的異步操作不了解,現在有了點了解。一查發現 Python 和 JavaScript 的協程發展史簡直就是一毛一樣!這里大致做下橫向對比和總結,便于對這兩個語言有興趣的新人理解和吸收。
共同訴求隨著 cpu 多核化,都需要實現由于自身歷史原因(單線程環境)下的并發功能
簡化代碼,避免回調地獄,關鍵字支持
有效利用操作系統資源和硬件:協程相比線程,占用資源更少,上下文更快
什么是協程?總結一句話,協程就是滿足下面條件的函數:
可以暫停執行(暫停的表達式稱為暫停點)
可以從掛起點恢復(保留其原始參數和局部變量)
事件循環是異步編程的底層基石
混亂的歷史Python 協程的進化
Python2.2 中,第一次引入了生成器
Python2.5 中,yield 關鍵字被加入到語法中
Python3.4 時有了 yield from(yield from 約等于 yield + 異常處理 + send), 并試驗性引入的異步 I/O 框架 asyncio(PEP 3156)
Python3.5 中新增了 async/await 語法(PEP 492)
Python3.6 中 asyncio 庫“轉正” (之后的官方文檔就清晰了很多)
在主線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支線的協程實現如 Gevent。
deffoo():
print("foostart")
a=yield1
print("fooa",a)
yield2
yield3
print("fooend")
gen=foo()
#print(gen.next())
#gen.send("a")
#print(gen.next())
#print(foo().next())
#print(foo().next())
#在python3.x版本中,python2.x的g.next()函數已經更名為g.__next__(),使用next(g)也能達到相同效果。
#next()跟send()不同的地方是,next()只能以None作為參數傳遞,而send()可以傳遞yield的值.
print(next(gen))
print(gen.send("a"))
print(next(gen))
print(next(foo()))
print(next(foo()))
list(foo())
"""
foostart
1
fooaa
2
3
foostart
1
foostart
1
foostart
fooaNone
fooend
"""
JavaScript 協程的進化
-
同步代碼
-
異步 JavaScript: callback hell
-
ES6 引入 Promise/a+, 生成器 Generators(語法function foo(){}* 可以賦予函數執行暫停/保存上下文/恢復執行狀態的功能), 新關鍵詞 yield 使生成器函數暫停。
-
ES7 引入 async函數/await語法糖,async 可以聲明一個異步函數(將 Generator 函數和自動執行器,包裝在一個函數里),此函數需要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await 可以等待一個 Promise 對象 resolve,并拿到結果
function*foo(){
console.log("foostart")
a=yield1;
console.log("fooa",a)
yield2;
yield3;
console.log("fooend")
}
constgen=foo();
console.log(gen.next().value);//1
//gen.send("a")//http://www.voidcn.com/article/p-syzbwqht-bvv.htmlSpiderMonkey引擎支持send語法
console.log(gen.next().value);//2
console.log(gen.next().value);//3
console.log(foo().next().value);//1
console.log(foo().next().value);//1
/*
foostart
1
fooaundefined
2
3
foostart
1
foostart
1
*/
Python 協程成熟體
可等待對象可以在 await 語句中使用,可等待對象有三種主要類型:協程(coroutine), 任務(task) 和 Future。協程(coroutine)
-
協程函數:定義形式為 async def 的函數;
-
協程對象:調用 協程函數 所返回的對象
-
舊式基于 generator(生成器)的協程
任務(Task 對象):
-
任務 被用來“并行的”調度協程, 當一個協程通過 asyncio.create_task() 等函數被封裝為一個 任務,該協程會被自動調度執行
-
Task 對象被用來在事件循環中運行協程。如果一個協程在等待一個 Future 對象,Task 對象會掛起該協程的執行并等待該 Future 對象完成。當該 Future 對象 完成,被打包的協程將恢復執行。
-
事件循環使用協同日程調度: 一個事件循環每次運行一個 Task 對象。而一個 Task 對象會等待一個 Future 對象完成,該事件循環會運行其他 Task、回調或執行 IO 操作。
-
asyncio.Task 從 Future 繼承了其除 Future.set_result() 和 Future.set_exception() 以外的所有 API。
未來對象(Future):
-
Future 對象用來鏈接 底層回調式代碼 和高層異步/等待式代碼。
-
不用回調方法編寫異步代碼后,為了獲取異步調用的結果,引入一個 Future 未來對象。Future 封裝了與 loop 的交互行為,add_done_callback 方法向 epoll 注冊回調函數,當 result 屬性得到返回值后,會運行之前注冊的回調函數,向上傳遞給 coroutine。
幾種事件循環(event loop):
-
libevent/libev:Gevent(greenlet + 前期 libevent,后期 libev)使用的網絡庫,廣泛應用;
-
tornado:tornado 框架自己實現的 IOLOOP;
-
picoev:meinheld(greenlet+picoev)使用的網絡庫,小巧輕量,相較于 libevent 在數據結構和事件檢測模型上做了改進,所以速度更快。但從 github 看起來已經年久失修,用的人不多。
-
uvloop:Python3 時代的新起之秀。Guido 操刀打造了 asyncio 庫,asyncio 可以配置可插拔的event loop,但需要滿足相關的 API 要求,uvloop 繼承自 libuv,將一些低層的結構體和函數用 Python 對象包裝。目前 Sanic 框架基于這個庫
例子
importasyncio
importtime
asyncdefexec():
awaitasyncio.sleep(2)
print('exec')
#這種會和同步效果一直
#asyncdefgo():
#print(time.time())
#c1=exec()
#c2=exec()
#print(c1,c2)
#awaitc1
#awaitc2
#print(time.time())
#正確用法
asyncdefgo():
print(time.time())
awaitasyncio.gather(exec(),exec())#加入協程組統一調度
print(time.time())
if__name__=="__main__":
asyncio.run(go())
JavaScript 協程成熟體
Promise 繼續使用
Promise 本質是一個狀態機,用于表示一個異步操作的最終完成 (或失敗), 及其結果值。它有三個狀態:最終 Promise 會有兩種狀態,一種成功,一種失敗,當 pending 變化的時候,Promise 對象會根據最終的狀態調用不同的處理函數。async、await語法糖
async、await 是對 Generator 和 Promise 組合的封裝,使原先的異步代碼在形式上更接近同步代碼的寫法,并且對錯誤處理/條件分支/異常堆棧/調試等操作更友好。js 異步執行的運行機制
-
所有任務都在主線程上執行,形成一個執行棧。
-
主線程之外,還存在一個"任務隊列"(task queue)。只要異步任務有了運行結果,就在"任務隊列"之中放置一個事件。
-
一旦"執行棧"中的所有同步任務執行完畢,系統就會讀取"任務隊列"。那些對應的異步任務,結束等待狀態,進入執行棧并開始執行。
例子
varsleep=function(time){
console.log("sleepstart")
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
setTimeout(function(){
resolve();
},time);
});
};
asyncfunctionexec(){
awaitsleep(2000);
console.log("sleepend")
}
asyncfunctiongo(){
console.log(Date.now())
c1=exec()
console.log("-------1")
c2=exec()
console.log(c1,c2)
awaitc1;
console.log("-------2")
awaitc2;
console.log(c1,c2)
console.log(Date.now())
}
go();
event loop 將任務劃分:
-
主線程循環從"任務隊列"中讀取事件
-
宏隊列(macro task)js 同步執行的代碼塊,setTimeout、setInterval、XMLHttprequest、setImmediate、I/O、UI rendering等,本質是參與了事件循環的任務
-
微隊列(micro task)Promise、process.nextTick(node環境)、Object.observe, MutationObserver等,本質是直接在 Javascript 引擎中的執行的沒有參與事件循環的任務
總結與對比
說明 | python | JavaScript | 點評 |
---|---|---|---|
進程 | 單進程 | 單進程 | 一致 |
中斷/恢復 | yield,yield from,next,send | yield,next | 基本相同,但 JavaScript 對 send 沒啥需求 |
未來對象(回調包裝) | Futures | Promise | 解決 callback,思路相同 |
生成器 | generator | Generator | 將 yield 封裝為協程Coroutine,思路一樣 |
成熟后關鍵詞 | async、await | async、await | 關鍵詞支持,一毛一樣 |
事件循環 | asyncio 應用的核心。事件循環會運行異步任務和回調,執行網絡 IO 操作,以及運行子進程。asyncio 庫支持的 API 較多,可控性高 | 基于瀏覽器環境基本是黑盒,外部基本無法控制,對任務有做優先級分類,調度方式有區別 | 這里有很大區別,運行環境不同,對任務的調度先后不同,Python 可能和 Node.js 關于事件循環的可比性更高些,這里還需需要繼續學習 |
到這里就基本結束了,看完不知道你會有什么感想,如有錯誤還請不吝賜教。
原文鏈接:https://www.cnblogs.com/lgjbky/p/14759463.html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82瀏覽量
212229 -
JAVA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972瀏覽量
104867 -
函數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38瀏覽量
62762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803瀏覽量
68754 -
生成器
+關注
關注
7文章
317瀏覽量
21053
原文標題:Python 協程與 JavaScript 協程的對比
文章出處:【微信號:magedu-Linux,微信公眾號:馬哥Linux運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