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于快充的需求提高,這些設備的充電功率正在不斷攀升,而氮化鎵(GaN)在移動設備快充的趨勢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近幾年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的大功率充電頭上,氮化鎵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快充的“代名詞”。
這些終端廠商大力推動氮化鎵應用背后,就不得不提起氮化鎵功率芯片供應商納微半導體。最近,納微半導體宣布通過與Live Oak II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以超過 10 億美元的企業價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在近期一場媒體溝通會上,納微半導體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查瑩杰就公司成功上市做了分享:“納微是全球第一家在7年之內,從初創做到上市,整個企業價值突破10億美金的功率半導體企業,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并且我們通過技術的革命帶來了整個行業的巨大變化,這個是我們非常驕傲的。”
從消費領域突圍,中國市場營收占比達70%
“我們的目標是要提高整個電力關鍵行業的效率,我們認為氮化鎵會成為改變行業規則的一個技術”
“氮化鎵器件的開關速度比硅器件快20倍,進而氮化鎵充電器的體積和重量比硅充電器減少近3倍,效率的提升可以達到40%。相同體積內可以傳輸3倍于硅器件的功率,充電速度秒升3倍,所以氮化鎵充電器可以比大家常用的硅充電器,充電速度快3倍。”
這就是氮化鎵。
同是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的商業化進程要比碳化硅晚不少。據查瑩杰介紹,納微的創始團隊從2003年開始對氮化鎵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真正整個工藝能夠實現量產是在2014年左右的時間節點,這個過程研究了大概10年的時間。“納微在那個時候成立了,我們運用了我們在工藝、材料以及系統的應用,開發增強型的大功率器件。”
不過,從2014年量產,到2019年真正開始出貨,期間還經歷了5年時間。對于這段時間,查瑩杰對電子發燒友網表示:“當時高頻系統是非常新的,高頻系統包括了磁材料,變壓器的設計,控制器的配合,以及在控制器這一塊新的控制方法的變化。像傳統的硅的話,我們用低頻的方式做,現在有了氮化鎵以后,我們用軟開關技術,在效率不斷提升的時候,開關損耗幾乎接近于零。所以,我們跟大公司的控制器產品配合,也是從2014年到2018年中間,大家集體去發力,催生了整個生態的完善。從2018年開始,生態和制造工藝最終完善了。”
2018年,也是納微中國在深圳成立首個應用和銷售中心的一年,深圳團隊主要為包括小米、戴爾、聯想、LG、亞馬遜、OPPO、安克、貝爾金在內的幾十家快速充電器、適配器制造商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查瑩杰表示:“最早我們只有兩個人擠在一個小辦公室,而現在我們擁有了整個中國最重要的應用團隊,面積1000多平米。”。
同年,納微還在杭州成立了GaNFast應用設計中心;2019年納微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辦公室,這也是納微在洛杉磯以外成立的第一個功率芯片的設計中心,承載了納微整個未來中國IC設計的重任;去年納微還在2020年在中國臺灣地區設立了一個包括銷售,技術支持等功能的團隊。
事實上,目前為止,中國擁有超過整個納微40%的員工,今年全球新招聘員工,50%以上都是在中國,而營收方面超過70%來自中國。
對于目前客戶主要來自中國的消費終端客戶,查瑩杰認為消費領域:“現在消費類的主體在中國。其實所有的氮化鎵企業,一開始的夢想是都要,什么都要做,這是所有做氮化鎵同行的夢想。我們的方向則變得越來越聚焦,我們認為在消費領域,它的驗證周期是相對比較短的,對于初創公司很重要的一點要產生短期的利潤,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可以在這個龐大的消費類市場去驗證產品的可靠性。我們現在已出了3000萬的貨,這個是一個信心的提升。為什么選擇中國呢?很明確,我們一開始與Anker安克、Baseus倍思這樣的客戶合作,因為他們對創新產品的接受度很高,他們能夠在亞馬遜,在國內電商上,很快把更小體積、更高效的充電器做出來,能夠去驗證這個產品,實際的結果也可以看到他們很喜歡這樣的產品。”
“第三個,我們不迷戀于短期的成功,而是很快把所有的精力、資源都轉到一類廠商來。這些一類廠商不僅僅是中國的,也包括全球的。我剛才提到了納微跟全球90%以上的一類客戶,一類的手機和筆記本廠商客戶都已經在合作。”
對于未來納微的規劃,查瑩杰向電子發燒友網透露,將會進一步增加銷售、研發團隊覆蓋整個全球的市場能力,擴張整個芯片的設計團隊。不過查瑩杰也坦言,現在很多IC的人員變得越來越難招,因此未來會以海外的資源加國內新招聘的人員結合的形式運作。
氮化鎵成本轉折點!在適配器之后,汽車是納微的下一個主戰場
“‘氮化鎵將成為手機充電的未來’,這是納微講的,也是客戶講的。”查瑩杰表示,目前手機和筆記本充電器一年全球出貨量大概有25億只,除此之外還有像音響、家電等適配器,實際出貨量遠超25億,而適配器市場中,氮化鎵的每年的規模超過25億美元。
他向電子發燒友網透露,實際上納微已經跟全球90%以上的一線適配器OEM/ODM廠商在合作,零售市場主要的客戶有Anker,Aukey,Ravpower,倍思,綠聯,貝爾金等全球知名的品牌,同時還有超過150多個項目在開發中。
大家最關注的成本問題上,查瑩杰表示,到2023年,整個氮化鎵技術會比硅的每瓦成本會更便宜。
除了消費類適配器以外,納微還將會在汽車、服務器、太陽能和儲能等領域進行突破。其中,汽車是納微將會大規模投入的一個領域,比如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納微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面向全球的電動汽車相關應用產品研發中心;上市交易所得的3.2億美元收益,也將有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電動汽車市場。查瑩杰透露,未來陸續會有更多電動汽車領域的專家加入納微。
據預測,一輛電動車中,潛在能夠應用到氮化鎵的部件的市場機會超過250美元,到了2025年,電動汽車中,氮化鎵功率芯片市場機會總值每年將有望超過25億美元。
查瑩杰告訴電子發燒友網,納微汽車產品在今年第四季度已經交給客戶,完成所有的測試,按照目前的項目開發進度,2025年將會進入大規模量產。
“納微的愿景是希望成為一個新一代功率半導體的領導者。”查瑩杰表示,不僅僅是氮化鎵本身,納微希望在眾多的領域,能夠有更廣闊的空間。
目前,納微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從20W到20KW功率,提供完全方案的氮化鎵企業。氮化鎵前景,未來可期,當未來電動汽車、數據中心、太陽能等行業都逐漸淘汰硅基功率芯片,氮化鎵的高效能夠真正將電力應用提升到新的層次。
這些終端廠商大力推動氮化鎵應用背后,就不得不提起氮化鎵功率芯片供應商納微半導體。最近,納微半導體宣布通過與Live Oak II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并的方式,以超過 10 億美元的企業價值,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從消費領域突圍,中國市場營收占比達70%
“我們的目標是要提高整個電力關鍵行業的效率,我們認為氮化鎵會成為改變行業規則的一個技術”
“氮化鎵器件的開關速度比硅器件快20倍,進而氮化鎵充電器的體積和重量比硅充電器減少近3倍,效率的提升可以達到40%。相同體積內可以傳輸3倍于硅器件的功率,充電速度秒升3倍,所以氮化鎵充電器可以比大家常用的硅充電器,充電速度快3倍。”
這就是氮化鎵。
?
納微半導體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查瑩杰
納微半導體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查瑩杰
同是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的商業化進程要比碳化硅晚不少。據查瑩杰介紹,納微的創始團隊從2003年開始對氮化鎵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真正整個工藝能夠實現量產是在2014年左右的時間節點,這個過程研究了大概10年的時間。“納微在那個時候成立了,我們運用了我們在工藝、材料以及系統的應用,開發增強型的大功率器件。”
不過,從2014年量產,到2019年真正開始出貨,期間還經歷了5年時間。對于這段時間,查瑩杰對電子發燒友網表示:“當時高頻系統是非常新的,高頻系統包括了磁材料,變壓器的設計,控制器的配合,以及在控制器這一塊新的控制方法的變化。像傳統的硅的話,我們用低頻的方式做,現在有了氮化鎵以后,我們用軟開關技術,在效率不斷提升的時候,開關損耗幾乎接近于零。所以,我們跟大公司的控制器產品配合,也是從2014年到2018年中間,大家集體去發力,催生了整個生態的完善。從2018年開始,生態和制造工藝最終完善了。”
2018年,也是納微中國在深圳成立首個應用和銷售中心的一年,深圳團隊主要為包括小米、戴爾、聯想、LG、亞馬遜、OPPO、安克、貝爾金在內的幾十家快速充電器、適配器制造商提供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查瑩杰表示:“最早我們只有兩個人擠在一個小辦公室,而現在我們擁有了整個中國最重要的應用團隊,面積1000多平米。”。
同年,納微還在杭州成立了GaNFast應用設計中心;2019年納微在上海成立了上海辦公室,這也是納微在洛杉磯以外成立的第一個功率芯片的設計中心,承載了納微整個未來中國IC設計的重任;去年納微還在2020年在中國臺灣地區設立了一個包括銷售,技術支持等功能的團隊。
事實上,目前為止,中國擁有超過整個納微40%的員工,今年全球新招聘員工,50%以上都是在中國,而營收方面超過70%來自中國。
對于目前客戶主要來自中國的消費終端客戶,查瑩杰認為消費領域:“現在消費類的主體在中國。其實所有的氮化鎵企業,一開始的夢想是都要,什么都要做,這是所有做氮化鎵同行的夢想。我們的方向則變得越來越聚焦,我們認為在消費領域,它的驗證周期是相對比較短的,對于初創公司很重要的一點要產生短期的利潤,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可以在這個龐大的消費類市場去驗證產品的可靠性。我們現在已出了3000萬的貨,這個是一個信心的提升。為什么選擇中國呢?很明確,我們一開始與Anker安克、Baseus倍思這樣的客戶合作,因為他們對創新產品的接受度很高,他們能夠在亞馬遜,在國內電商上,很快把更小體積、更高效的充電器做出來,能夠去驗證這個產品,實際的結果也可以看到他們很喜歡這樣的產品。”
“第三個,我們不迷戀于短期的成功,而是很快把所有的精力、資源都轉到一類廠商來。這些一類廠商不僅僅是中國的,也包括全球的。我剛才提到了納微跟全球90%以上的一類客戶,一類的手機和筆記本廠商客戶都已經在合作。”
對于未來納微的規劃,查瑩杰向電子發燒友網透露,將會進一步增加銷售、研發團隊覆蓋整個全球的市場能力,擴張整個芯片的設計團隊。不過查瑩杰也坦言,現在很多IC的人員變得越來越難招,因此未來會以海外的資源加國內新招聘的人員結合的形式運作。
氮化鎵成本轉折點!在適配器之后,汽車是納微的下一個主戰場
“‘氮化鎵將成為手機充電的未來’,這是納微講的,也是客戶講的。”查瑩杰表示,目前手機和筆記本充電器一年全球出貨量大概有25億只,除此之外還有像音響、家電等適配器,實際出貨量遠超25億,而適配器市場中,氮化鎵的每年的規模超過25億美元。
他向電子發燒友網透露,實際上納微已經跟全球90%以上的一線適配器OEM/ODM廠商在合作,零售市場主要的客戶有Anker,Aukey,Ravpower,倍思,綠聯,貝爾金等全球知名的品牌,同時還有超過150多個項目在開發中。
大家最關注的成本問題上,查瑩杰表示,到2023年,整個氮化鎵技術會比硅的每瓦成本會更便宜。
除了消費類適配器以外,納微還將會在汽車、服務器、太陽能和儲能等領域進行突破。其中,汽車是納微將會大規模投入的一個領域,比如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始,納微在上海設立了第一個面向全球的電動汽車相關應用產品研發中心;上市交易所得的3.2億美元收益,也將有一部分資金投入到電動汽車市場。查瑩杰透露,未來陸續會有更多電動汽車領域的專家加入納微。
據預測,一輛電動車中,潛在能夠應用到氮化鎵的部件的市場機會超過250美元,到了2025年,電動汽車中,氮化鎵功率芯片市場機會總值每年將有望超過25億美元。
查瑩杰告訴電子發燒友網,納微汽車產品在今年第四季度已經交給客戶,完成所有的測試,按照目前的項目開發進度,2025年將會進入大規模量產。
“納微的愿景是希望成為一個新一代功率半導體的領導者。”查瑩杰表示,不僅僅是氮化鎵本身,納微希望在眾多的領域,能夠有更廣闊的空間。
目前,納微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從20W到20KW功率,提供完全方案的氮化鎵企業。氮化鎵前景,未來可期,當未來電動汽車、數據中心、太陽能等行業都逐漸淘汰硅基功率芯片,氮化鎵的高效能夠真正將電力應用提升到新的層次。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功率器件
+關注
關注
41文章
1773瀏覽量
90494 -
GaN
+關注
關注
19文章
1944瀏覽量
736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日本企業加速氮化鎵半導體生產,力推電動汽車續航升級
日本公司正積極投入大規模生產氮化鎵(GaN)功率半導體器件,旨在提升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盡管氮化鎵與碳化硅(SiC)在
電動汽車有序充電優化策略
引言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碳達峰、碳 中和”目標,其中電能替代是達到目標的途徑之 一,電動汽車的規模化應用有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然而,電動汽車的普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其中之一便
電動汽車充電類型和常見拓撲
隨著全球電氣化和脫碳趨勢的持續發展,電動汽車(EV)的需求預計也將以10%的復合年增長率(CAGR)增長。到2025年底,預計將有近5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這將迫切需要更多的充電樁和
納微半導體下一代GaNFast氮化鎵功率芯片助力聯想打造全新氮化鎵快充
加利福尼亞州托倫斯2024年6月20日訊 — 唯一全面專注的下一代功率半導體公司及氮化鎵和碳化硅功率芯片行業領導者——納微半導體(納斯達克股
氮化鎵芯片和硅芯片區別
氮化鎵芯片和硅芯片是兩種不同材料制成的半導體芯片,它們在性能、應用領域和制備工藝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本文將從多個方面詳細比較氮化鎵芯片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