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外的媒體消息報道,正在準備造車的蘋果公司與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在電動車關鍵部件電池的供應商選擇談判上陷入僵局,此次蘋果公司的談判進展并不順利,理由是單純為了服務蘋果而成立專屬團隊并在美國建廠表示拒絕。
蘋果公司青睞中國電池制造商磷酸鐵鋰電池技術,不過蘋果并沒有放棄與寧德時代或比亞迪恢復談判的希望,而早在兩個月前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就已經通知蘋果無法滿足其要求。
據悉,蘋果公司已考慮來自日本的電池供應商松下電器尋求合作,寧德時代等公司由于難以找到足夠的人力,拒絕單純為了服務蘋果服務在美國建立電池工廠。
本文綜合整理自參考消息網 科技犬 快科技
責任編輯:p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31瀏覽量
199191 -
磷酸鐵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8文章
514瀏覽量
21384 -
寧德時代
+關注
關注
21文章
1200瀏覽量
482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寧德時代發布天恒儲能系統,實現5年零衰減,動力電池廠商齊聚儲能
式儲能系統,為新型儲能的規模化應用和高質量發展按下加速鍵。 ?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穩定期后,國內動力電池廠商紛紛拓展新賽道,儲能成為大家共同的選擇。當然,國內頭部的動力電池廠商其實早已經齊聚儲能領域,只是大家在這個領
安徽18650鋰電池廠家批發 18650 鋰電池:應用廣泛的能源利器
山東18650 鋰電池廠家批發有著諸多優勢,但選擇靠譜的廠家至關重要。希望大家在進行批發采購時,能夠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挑選到滿意的合作廠家,讓 18650 鋰電池為自己的事業助力,開啟更高效、更優質的發展之路。
全世界超70%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
近年來,我國鋰電池廠商在全球市場上已經占據領先地位,全球競爭力不斷增強。據央視新聞報道,現在;全世界70%以上的鋰電池在中國生產;
中國電池產業整合浪潮襲來,小型企業直面生存困境
透露,今年年初至今,中國已有19座超級電池工廠項目被叫?;蛘哐舆t建設。歐洲電動汽車制造商的銷售吃緊,無疑加劇了投資者對電池廠投資的疑慮。
曝比亞迪擬10億美元在土耳其投資建廠
征收額外稅費。 有行業人士分析稱,由于當前貿易逆差的壓力,土耳其更希望中國車企來土耳其投資建廠。據最新消息,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將在下周一舉行的儀式上宣布在土耳其投資10億美元。這
小米等企業共建電池廠開工
近日,備受矚目的北京時代電池基地項目開工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該項目由寧德時代與北汽集團、京能集團、小米集團等共同投資建設,標志著“車企+電池廠”深度合作的新篇章正式拉開帷幕。
頭部電池廠商Q1業績深度解析
在技術進步方面,動力電池行業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以提高電池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發表于 04-29 16:10
?267次閱讀
怎么知道鋰電池是不是虛標?
鋰電池虛標是指電池廠商在電池的標稱容量上進行夸大,實際容量遠低于所標示的容量。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還可能影響電池的使用安全。
中國電池企業在歐地位逐步上升,韓國倍感壓力
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以高達35.6%的市場出貨量占比,穩坐銷量冠軍寶座,銷售額同比增長高達30.6%;比亞迪緊隨其后,市場份額達到15.6%,銷售額同比上漲10.6%。
中國電科:加快汽車芯片、高效能電池等領域技術攻關
據中國電科消息顯示,中國電科黨組3月14日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強調,要積極參與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跟進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導向,加快汽車芯片、高效能電池等領域技術攻關,提高核心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規?;瘧盟?/div>
電池廠赴歐建廠倒計時 或是基于歐盟《新電池法》
電池廠赴歐建廠倒計時 或是基于歐盟《新電池法》 因為歐洲車企提出新的要求,強調2027年之后的動力電池必須要本地化,最起碼是電芯和正極材料是在
電池廠商面臨嚴峻挑戰,客戶發出緊急“最后期限”通知
近年來,中國電池企業正“馬不停蹄”奔向歐洲大陸。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多家電池企業宣布在歐洲建設電池工廠。
錳系鈉離子電池廠商安鈉能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近日,錳系鈉離子電池廠商安鈉能源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廣東威懇電磁材料有限公司、天鷹資本及置柏資本。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研發投入、產能擴建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加速安鈉能源在鈉離子電池領域的商業化進程。
臺積電美建廠推遲:疫情及工會問題致成本高昂
據稱,由于美國當地政府監管部門對高端晶圓廠的管理經驗較少,使得項目拖延了不少。盡管現狀有所緩解,但美國政府仍須反思讓臺積電在美設廠的初衷。同時,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即將退休亦引起業內對其美國建廠計劃的憂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