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相較于“元宇宙”帶來的虛擬世界,可穿戴設備帶來的未來更加觸手可及。隨著軟硬件技術的升級,可穿戴設備的功能、產品形態都在不斷的變化與迭代,智能手表、智能手環、VR眼鏡、戒指、智能衣服等等都將慢慢融入生活中。那么,未來需要怎么樣的可穿戴設備呢,主控芯片、傳感器等元器件隨著功能的變化,真正的需求點又在哪里?
在電子發燒友網的《智能穿戴設備的性能痛點與生態》線上直播活動上,英飛凌公司安全互聯系統事業部市場經理趙明智、ADI 公司醫療/消費與新興業務總監趙延輝、深圳市愛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何岸、深圳市友宏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 顏宏武四位業界嘉賓共同分享了最新觀點。
從離散到緊耦合
不管是產品功能的升級還是形態的變化,最終都離不開元器件的迭代。近幾年,智能手表在健康功能、運動功能的監測都備受消費者青睞,針對不同的市場,終端廠商也推出了差異化功能。在發展過程中,傳感器技術的迭代是重要因素。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傳感器的需求點到底是什么?
英飛凌專家趙明智認為,智能手表軟硬件做到低功耗和準確度結合或許會是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品牌廠商會針對不同的市場進行差異化競爭,以健身市場為例,為了精準獲得用戶的心率、體脂率等數據,在解決系統功耗、硬件體積等問題的同時集成相關傳感器,然后再提供給客戶。ADI專家趙延輝提到,未來需要芯片廠商和方案解決商實現“緊耦合”,這包含算法對硬件的需求(例如傳感器需要同步某些功能),如果僅僅是離散的器件,很難簡化客戶的算法設計。
在電源設計方面,目前不少智能手表都具備快充的功能,例如OPPO Watch Free官宣能5分鐘實現快充的情況下能用一整天。由于手表集成的功能越來越多,可能每一個傳感器都是需要單獨的電壓控件,在亮屏時需要較高的驅動電壓,如何把鋰電輸出的電壓做到快充的同時,又能實現多路電壓輸出呢?ADI公司針對不同的市場推出不同的電源管理IC,通過相應的技術有針對性地提高電源效率和精度,包括EMI和噪聲等特性。
在主控芯片方面,大多數芯片廠商都是基于ARM架構做算力提升。英飛凌專家趙明智認為,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將不只是簡單的算力提升,還會做系統架構上的轉變。除了安卓Wear OS,現在主流運動手表會采用RTOS系統。“未來,RTOS系統里能否在保持低功耗的前提下,又具備像Linux、安卓一樣的運算能力呢?”這涉及到邊緣計算的概念。趙明智提到,英飛凌等芯片廠商將在下一代芯片中采用新的核,實現在RTOS系統中也可以媲美到安卓系統能達到邊緣計算功能的主控芯片,“它將不僅是把屏幕的刷新率、運算速度提高,而是真正做到用這種神經網絡、邊緣計算處理語音、圖片、攝像頭等等復雜數據的本地運算。”
從分裂到生態統一
就像智能家居,智能手表也存在生態融合過程中的問題。IOT互聯已經成為是趨勢,但在互聯網向物聯網轉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也是“標準統一”。愛都科技CEO何岸提到,現在的生態系統相對來說是比較分裂的,設備協同的前提是要標準統一,其次是逐步開放,最后才是合作共贏。
生態融合的難點除了“標準”之外,另外的難點在于“萬物互聯”,因為萬物互聯需要萬種傳感器,ADI專家趙延輝提到,“體量足夠大時才會觸發芯片廠商去開發一些相應的低功耗、符合統一標準的無線連接傳感器,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然而從目前的體量來看,還不足以支撐芯片廠商投入相關的研發。
由于不同廠商之間有不同協議,統一的標準很難形成。友宏科技CEO同樣分享了智能穿戴設備在生態融合方面的觀點,他提到通過APP互聯的難度較大,且實現的價值也不大。“萬物互聯的核心或許會是‘無感’。例如帶上穿戴設備時能自動識別、連接物品帶來無感體驗。”這樣的未來是否能成為可能,還需要繼續探索。
隨著標準的加入,萬物互聯將越來越簡潔。目前,華為鴻蒙系統已經接入了互聯生態,未來或許會有其他廠商一同進入系統,生態融合將加速到來。在生態融合的背景下,智能手表或許會成為下一個通信入口,通過加入4G/5G通信模塊,為人機交互提供新的可能,例如遙控器、網關,控制家里的設備,或者以車用鑰匙的形態出現。此外,除了鴻蒙系統,未來是否還有另外一個大系統整合WiFi、藍牙,甚至鴻蒙、小米生態等系統,這一切都值得期待。
小結:國產品牌或將趕超外資品牌
在2021年Q2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統計中,全球出貨量達到1800萬,同比增長了47%,其中,Apple Watch以5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出貨量為950萬,排名第二的三星出貨量僅為200萬。可以很明顯地看到,Apple Watch在市場中基本處于領先地位,與排名在后面的三星在出貨量方面出現了斷層。
為何Apple Watch可以備受消費者青睞,英飛凌專家趙明智認為,這是生態圈轉化帶來的效果。蘋果通過相同的操作系統iOS將手機與手表、耳機等產品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生態圈轉化。在蘋果、三星等品牌處于領導地位的市場上,未來國產品牌的發展會走向何方,是否會主導可穿戴設備市場呢?
英飛凌專家趙明智提到,國內優秀企業正在慢慢成長,未來在軟件設計、內容提供等方面的能力將逐漸提高。其次國內人口紅利足夠大,也就是說未來有足夠的數據量、產品形態去支撐市場。友宏科技CEO顏宏武提到在制造方面,國內的發展毋庸置疑,但他也提到了現存的三個壁壘,首先但目前國內還存在像手機一樣的技術壁壘,能不能突破這些技術壁壘進行生產制造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第二是符合醫療級的傳感器能否順利生產;第三是面對大量的數據,能否進行深度的數據分析,讓消費者接受。
本文為原創文章,作者微信號MTT1473340595,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14瀏覽量
167015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085瀏覽量
489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