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種類很多,不單單指手機、電腦等常見集成芯片。按照功能可以分為:集成電路,光電子,分立器件和傳感器,而且集成電路占到83%,所以大部分人都把集成電路看成半導體產業。
在半導體的新聞中,總是會提到以尺寸標示的晶圓廠,如 8 寸或是 12 寸晶圓廠,然而,所謂的晶圓到底是什么東西?
晶圓(wafer),是制造各式電腦芯片的基礎。我們可以將芯片制造比擬成用樂高積木蓋房子,藉由一層又一層的堆疊,完成自己期望的造型(也就是各式芯片)。然而,如果沒有良好的地基,蓋出來的房子就會歪來歪去,不合自己所意,為了做出完美的房子,便需要一個平穩的基板。對芯片制造來說,這個基板就是晶圓。
芯片的制造,分為4個階段:原料制作、單晶生長和晶圓的制造、集成電路晶圓的生產、集成電路的封裝。
芯片制造企業使用4種最基本的工藝方法,通過大量的工藝順序和工藝變化制造出特定的芯片。
這些基本的工藝方法是:增層、光刻、摻雜和熱處理。
芯片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制造芯片的第一步,通常是將材料薄膜沉積到晶圓上。材料可以是導體、絕緣體或半導體。
進行光刻前,首先要在晶圓上涂覆光敏材料“光刻膠”或“光阻”,然后將晶圓放入光刻機。
在掩模版上制作需要印刷的圖案藍圖。晶圓放入光刻機后,光束會通過掩模版投射到晶圓上。光刻機內的光學元件將圖案縮小并聚焦到光刻膠涂層上。在光束的照射下,光刻膠發生化學反應,光罩上的圖案由此印刻到光刻膠涂層。
光刻期間產生的物理、化學效應可能造成圖案形變,因此需要事先對掩模版上的圖案進行調整,確保最終光刻圖案的準確。ASML將現有光刻數據及圓晶測試數據整合,制作算法模型,精確調整圖案。
晶圓離開光刻機后,要進行烘烤及顯影,使光刻的圖案永久固定。洗去多余光刻膠,部分涂層留出空白部分。
顯影完成后,使用氣體等材料去除多余的空白部分,形成3D電路圖案。
芯片生產過程中,始終對晶圓進行計量和檢驗,確保沒有誤差。檢測結果反饋至光刻系統,進一步優化、調整設備。
在去除剩余的光刻膠之前,可以用正離子或負離子轟擊晶圓,對部分圖案的半導體特性進行調整。
從薄膜沉積到去除光刻膠,整個流程為晶圓片覆蓋上一層圖案。而要在晶圓片上形成集成電路,完成芯片制作,這一流程需要不斷重復,可多達100次。
最后一步,切割晶圓,獲得單個芯片,封裝在保護殼中。這樣,成品芯片就可以用來生產電視、平板電腦或者其他數字設備了!
ASML,尋芯問料,世聯芯科技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李倩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8文章
11561瀏覽量
362004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22瀏覽量
128047 -
芯片制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24瀏覽量
288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