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腦洞經常被挪用到技術中,但沒有一個詞能像“元宇宙”這樣聲勢浩大、勢無可擋,畢竟大家都沒聽說過“流浪地球元年”或者“原力宇宙”之類的。
從3月份 Roblox 上市,到全球資本與科技巨頭爭相追捧,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元宇宙,在2021年的科技卦象中,是當之無愧的“震卦”。震為雷,反響巨大,可消除沉悶之氣。
元宇宙火到什么程度呢?炒房團、微商賣課之類的八卦咱就不說了,說個跟泛互聯網領域毫無關系的色彩研究機構PANTONE,都因為元宇宙的興起以及冠狀病毒封鎖的影響,將2022年度流行色定為“Very Peri 長春花藍”,原因是這個顏色正好代表了創意、想象跟活力。
元宇宙何德何能,敢跟“新冠”享有相同的全球影響力?
既然是突如其來、喧嘩異常的一陣“雷聲”,那么本篇文章,咱們就聊聊打雷背后的原因,以及雷聲過后引發的連鎖反應。
雷聲大:一場億萬豪賭
看起來,元宇宙好像是“突然冒了出來”,但正如雷聲突然而至,背后其實經歷了兩朵云摩擦加熱膨脹震動的一系列過程,元宇宙也經過了長期的醞釀。
1992年尼爾·斯蒂芬森在科幻小說《雪崩》(Avalanche)中提出“元宇宙”的概念;2019年凱文·凱利(Kevin Kelly)在《歡迎來到境界中》,也描述了一個數字孿生的大型技術平臺。這些想象都和今天人們對元宇宙的定義——1:1模擬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并且始終在線、永續存在。
但為什么,元宇宙給人的感覺好像憑空出世,甚至入選了多個年度熱詞、流行語榜單?
我們先來簡單梳理一下時間線。
1.升溫期。
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登陸納斯達克,迎來暴漲。全球科技公司迅速跟上,4月Epic Games從索尼等投資者那里籌集了10億美元,創建自己的“元宇宙”;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企業元宇宙”; 8月,英偉達推出全球首個元宇宙模擬和協作平臺Omniverse,字節跳動斥巨資收購VR創業公司Pico。
2.膨脹期。
2021年10月28日,美國科技巨頭臉書(Facebook)宣布更名為“元”(Meta),并將股票代碼改為MVRS,大肆宣傳之下,“元宇宙”引發外界關注“出圈”,除了科技互聯網企業開始積極跟進,百度發布元宇宙產品“希壤”,網易發布兩大元宇宙解決方案,育碧宣布 Ubisoft Quartz 項目,正式進軍元宇宙及 NFT……同時,許多傳統領域公司也參與進來,時尚品牌Balenciaga宣布創建探索虛擬世界營銷的“元宇宙”部門,肉制品企業雙匯注冊了“原生宇宙”商標,張家界景區成立了張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
3.波動期。
熱潮之下必有暗涌,“炒房團”、微商課等亂象出現,年底,元宇宙產業匯聚的國家開啟了一邊加速、一邊治亂的“高難度”動作。政策上,韓國首都首爾在今年11月宣布成為首個加入元宇宙的城市政府,鼓勵三星、現代汽車、LG等企業組成“元宇宙聯盟”;中國浙江省投資78.4億,柯橋打造元宇宙基地。對于引發熱議的“炒作”,也有主體也不斷發出警示,以期規范化發展。12月9日,人民日報就發表評論,提醒大眾元宇宙“是一個漸進式發展的過程,謹防熱到燙傷的風險”。
元宇宙既然不是一個新名詞,為什么偏偏在今年火到瘋狂?可以概括為三種心理。
1.渾水好摸魚。
元宇宙概念宏大,趨勢遙遠,給資本、媒體、企業們留下了足夠大的發揮空間。直到今天,元宇宙還沒有一個廣泛達成共識的確切定義。清華大學2021元宇宙研究報告中干脆將元宇宙定義為“大型多人在線游戲+開放式任務+可編輯世界+XR入口+AI內容生成+經濟系統+社交系統+化身系統+去中心化認證系統+現實元素”一連串技術的融合體。沒有統一標準,意味著想怎么解釋都行。
券商又畫了一個大餅,預測到2025年,元宇宙在社交、游戲、短視頻、移動辦公等領域,僅國內市場空間約3400億-6400億元。打上元宇宙標簽就能吸引一波關注,仿佛身價都提升了,何樂而不為呢。
2.救救孩子吧。
全球疫情反復、各國經濟承壓、反壟斷審查與嚴格的隱私法案、流量紅利觸頂等等內憂外患之下,科技巨頭們也很需要破局。Facebook的改名,也與愈加嚴格的監管及飛速滑坡的用戶口碑不無關系。
元宇宙概念走紅之后,被看好的入口及支撐設備VR和AR,終于在沉寂數年之后又重新活躍起來,迎來了2014、2015年之后的新一波投資熱潮,NOLO VR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愛奇藝智能完成數億元融資,飛蝶VR科技完成千萬級融資……
盡管目前只有OculusQuest 2真正撬動了VR頭顯的消費市場,吸引的也只是部分游戲愛好者,而且VR是不是元宇宙入口還有爭論(腦機接口這位選手也在候場),至少被冷落已久的VR/AR又有新故事可講,這就足夠雞血一波了。所以也有外媒認為,“元宇宙”的普及是對一些公司失敗技術的投資救助。
3.開始無聊了。
疫情之后,虛實融合的數字生活加速到來,大家無法全球自由活動,許多工作和生活都不得不在虛擬世界里完成,這使得很多人開始相信并接受“元宇宙”可能真的存在。
扎克伯格本人也在采訪時提到,疫情證明人們是可以在電腦前工作8個小時的,電視/流媒體/電子游戲也是虛擬世界,所以元宇宙提供的沉浸式虛擬體驗,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或許你會說,那網上沖浪不就夠了嗎,何必還需要搞出個新概念?我們仔細想一想,近兩年來互聯網建構的數字世界是不是越來越實體化了,社交網絡成為現實關系網絡的映照,剛發的短視頻可能被算法推薦給你遠在老家的二姨;互聯網成為支撐實體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開始“由虛向實”,消費互聯網領域很久沒有顛覆式創新出現,應用市場排名前列的APP幾乎都是上一個十年的發明。
大家在數字世界里的精神生活越來越無聊,元宇宙描述的大型虛擬“游樂場”,確實對不少網友有著吸引力。
盡管目前的技術水平決定了,真正的元宇宙根本無法實現,還在“想象階段”;各家公司公開的內容和細節都很有限,不是VR開會,就是虛擬派對,并未出現顛覆性的產品和商業模式,但在各路人馬、各種心理的推動下,元宇宙如同一聲驚雷,讓無數人虎軀一震:“發生啥了?!”
雨點小:久旱難逢甘霖
在咱們務實中國人的語境下,大家期盼雷聲,本質上盼的是打雷后的甘霖普降,滋潤各種作物的生長茁壯,“干打雷不下雨”多少帶著點貶義。
那么,元宇宙這聲雷,是否帶來了寶貴的春雨呢?很遺憾,撇開忽悠成分,真正落地的只有小雨兩三滴。
一方面,現有技術的漸進發展。除了前面提過的VR/AR,其他被認為是元宇宙底層支撐的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云計算、機器人、腦機接口、5G等,技術演進都要適配產業發展的階段,在游戲、應用、工業等現實需求的驅動下迭代。
同時,很多元宇宙都是傳統應用和服務的二次包裝,并沒有帶來需求增量。比如號稱“醫療元宇宙”,通過虛擬現實穿戴設備和AI成像,醫生可以看見病患生理結構遠程會診,給出病理和治療方案,早在2019年就落地了新冠防疫工作中。“營銷元宇宙”,虛擬偶像代言品牌、游戲IP植入營銷方案,以前叫“二次元聯動”“打破次元壁”,現在就“被元宇宙”了。力度最大的Meta前不久推出了元宇宙應用Horizon Worlds,用戶可以在里面用只有半截身子的虛擬形象進行休閑社交,體驗不佳;Horizon Workrooms通過 VR 設備在會議中的虛擬桌面上放置白板寫字,效率并不理想。
那么,真正能夠帶動萬物生長、助力元宇宙加速到來的是什么呢?
1.標準的建立。現有的通訊網絡、互聯網技術、存儲技術、計算中心等數字支柱,都不是為元宇宙而設計的,基礎設施的迭代和適配需要較長的時間。比如元宇宙內交易依賴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就處于爭議和監管之中,未來如何發展仍是未知數。
2.頭顯的普及。目前為止,VR頭顯仍然是大部分人接觸與想象元宇宙的關鍵載體,而目前VR頭顯依然存在供需不匹配、價格不夠親民、滲透率不足等情況。不是人人都有VR頭顯,自然難以像桌面PC、移動互聯網一樣形成規模生態。
(全球VR頭顯設備預測)
3.開發者的參與。豐富多彩的元宇宙體驗需要選擇廣泛、創意無限的軟件和應用支持,目前,開發者只能通過VR廠商搭建的平臺或操作系統進行開發,幾乎都不支持與物聯網、智能設備、車聯網等協同交互、同步開發,完美的元宇宙體驗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至少目前看來,元宇宙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生長土壤的干涸。
躲貓貓:人類終極游戲
當然,我們不是為了唱衰元宇宙。事實上從邏輯推演,元宇宙所描繪的畫面,應該是全人類的宿命。
首先,虛實融合已經開始,人類開始從線下大規模遷移到數字世界。
CNNIC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有10億以上網民,疫情后上網時長大幅增加,數字生活成為常態,意味著元宇宙的虛擬世界一旦開放,很容易吸引“新居民”。不妨想象一下,《動物森友會》風靡后,大家呼朋引伴“上島”的畫面吧。
其次,智能技術造就閑人,他們無需或無法參與生產,精神需求通過虛擬世界來滿足。
世界經濟論壇《未來的工作》中提到,技術造成的人力精簡,將在今后5年內,導致全球發達國家失去710萬個工作崗位,但在科技、專業服務及媒體領域,將創造210萬個工作崗位。兩相抵消之下,未來五年內,將會凈損失5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與白領階層為主。
總的來說,越來越多人會成為技術的“棄民”,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沒有工作、沒有目標、整日靠戴著VR頭盔消磨時光。而他們,正是元宇宙的“人口紅利”。《頭號玩家》中的《綠洲》游戲,一直是元宇宙的首選類比,而它正是主人公正是一個借助游戲逃離現實的底層人。
當然,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很悲慘的事。
劉慈欣曾在《時間移民》中描繪了一個完全虛擬的“無形世界”,那里人們可以真正隨心所欲,創造想要的一切。“您可以創造一個有千億人口的帝國,在那里您是國王;您可以經歷一千次各不相同的浪漫史,在一萬次戰爭中死十萬次;那里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的主宰,比神更有力量。您甚至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宇宙,那宇宙里有上億個星系,每個星系有上億個星球,每個星球都是各不相同的您渴望或不敢渴望的世界!” 一旦經歷過那樣的生活,充滿煩惱的現實世界就如同地獄一般了。
《娛樂至死》中提到,電視和網絡時代,人們變得越來越喜歡瀏覽信息,滿腦子想法而不必做出任何行動。高速流動、沒有連續性的信息世界,是一個不要求也不允許我們做任何事的世界,是一個像躲躲貓游戲那樣完全閉塞的世界。當然,和躲躲貓一樣,它也是其樂無窮的。
這也是元宇宙可能帶給我們的未來,一場終極躲貓貓游戲。不信的話,不妨想想如今喜歡宅著批閱朋友圈、短視頻刷上頭、在社交媒體指點江山的人多,還是約朋友出來吃頓飯、談一場手牽手戀愛的人多?
或許對于“元宇宙原住民”來說,一切是無需選擇的。但從物理世界成長起來的你我來說,未來到底是選擇進入虛擬的元宇宙,在數字世界中尋找慰藉;還是開辟更多現實空間,盡可能保有人與人真實的相遇,從未如此撲朔迷離。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我們聽到了雷聲滾滾。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所言: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
Ar
+關注
關注
24文章
5095瀏覽量
169468 -
Facebook
+關注
關注
3文章
1429瀏覽量
54720 -
vr
+關注
關注
34文章
9638瀏覽量
150207 -
臉書
+關注
關注
0文章
35瀏覽量
8227 -
元宇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393瀏覽量
114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