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近幾日,圍繞紫光集團重組出現了多篇公告,從紫光國微發布正式的重整公告之后,趙偉國實控的健坤集團作為第二大股東便發布公告質疑,然后紫光集團又再一次發表了聲明,隨后健坤集團又進行了正面回應。
圖源:紫光國微
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紫光集團旗下的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趙偉國及健坤集團認為目前的重組方案嚴重低估了包括長江存儲在內的多個紫光系子公司的價值。
現在,趙偉國及健坤集團使出了最終的殺手锏,要求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出售紫光集團優質、成熟的股權資產,處置所得不低于1300億元,然后一次性償還所有債權人的本金和利息。
后續紫光集團內部對相關債權人的債務逐步進行了確認,截止到11月19日,紫光集團債權人會議共確認債權約1426億元。其中,普通債權人確認的債務為1281億元,這些債務主要的債權方為基本都是各大銀行。有報道稱,有數十家銀行在重組公告發布時進行了債權申報,他們占據1293.82億元的大部分,其他普通債權人的債務金額相對較小。
有知情人透露,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地方銀行申報的有財產擔保債權也基本確認完畢,這部分金額大概在143億元。
稅務債權目前確認的金額和之前沒有變化,依然還是約2億元。
很明顯,重組方案是由實控公司清華控股倡導的。當時,紫光集團在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集團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以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我集團進行破產重整。我集團將依法全面配合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積極推進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支持法院依法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然后,紫光集團便開始積極尋找資方,并設置了資方的報名條件:財務指標應滿足最近一年審計總資產不低于500億元,或者最近一年經審計的歸屬母公司凈資產不低于200億元的要求。
最終,浙江省國資和阿里巴巴組成的聯合體、代表廣東國資的廣東恒健、北京地方國企北京電控、代表無錫國資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兩家投資機構聯合組成的智路建廣、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武岳峰科創與代表上海國資的上海國盛組成的聯合體參與了投資競爭。
智路建廣勝出之后,非常迅速地給出了一份清償計劃,并出資600億元。具體的清償計劃為分三種,債權人有三選一的權利。分別為“現金+股票+三年留債”、“現金+股票+五年留債”以及“現金+八年留債”三種方案。
根據曝光的細節,智路建廣出資的600億元占比為40%,剩余近60%由可用于抵債的股票資源來分攤,這些股票包括紫光股份18.45%股票、紫光國微6.39%股票以及學大教育18.73%股票,最終剩余小部分留置債務。
而趙偉國和健坤集團認為,紫光集團并未達到資不抵債的情況,此前集團管理團隊指出,紫光主體資產客觀公允的市場價值約1214.78億元,這嚴重低估了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等公司的價值,被低估的價值約734億元。因此,這一次的重組方案造成了約734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
在上一份公告中,健坤集團指出,經過對重整方案的仔細研究,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本次紫光集團的重整方案將直接造成當期734.19億(未來價值數千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智路公司的股東穿透后全部是自然人,自然人李濱是智路公司的大股東,李濱等自然人持有建廣公司49%的股權,即流失的734.19億國有資產,大部分將落入李濱等人的私人腰包,這是典型的侵吞國有資產行為。
之前,健坤集團實名投訴的也是這個問題。根據健坤集團當時的公告,集團已經于2021年12月15日通過郵局向中紀委、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財政部紀檢組、教育部紀檢組就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對紫光公司管理人(即原來的現場工作組)進行實名舉報。
目前,健坤集團最新公告中表示,集團對紫光集團全體債權人發出倡議: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出售紫光集團優質、成熟的股權資產,處置所得不低于1300億元,加上紫光集團帳面存量現金90億元,一次性全額清償全體債權人的全部債權本金和利息。再者,如果最后出售的資產加上現金,不足償還債權人的本金加上利息,健坤集團和其主要股東趙偉國愿意出面擔保并承擔法律責任。
兩種方案最終償還的金額大抵相當,但方式卻發生了很大的明顯變化。健坤集團在公告中指出,集團與一些相關方溝通,可以向以下的潛在投資人出售資產:
·韋爾股份、聞泰科技、國科微等大型芯片產業公司;
·本輪七家戰投候選人中實力較強者;
·某些私募股權基金;
·若干央企;
·其他社會企業和資本。
健坤集團最新完整公告如下:
圖源:健坤集團
圖源:企查查
相關統計結果顯示,紫光集團旗下控制企業超300家,間接參股企業超1000家。僅在2013年到2019年這短短6年時間里,紫光集團便斥巨資收購20多家公司,多為不同類型的芯片公司。從2010年-2018年,在這8年間紫光集團總負債增長接近五十倍。截至2020年6月末,紫光集團的有息債務已經累積到1566.91億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
不過,高速發展的紫光集團也籠絡了很多優質半導體資源在手上。天眼查信息顯示,紫光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股份13.29億股,占股份總數的46.45%;紫光集團在紫光展銳的持股占比為35.23%;紫光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春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國微股份數量為1.97億股,占股份總數的32.39%;紫光集團間接持股的湖北紫光國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長江存儲持股比例為51%。
而趙偉國和健坤集團所列的意向投資人無疑對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和紫光股份等公司的股票會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優質資源。
現在,是債權人行使權利的時候了。
圖源:紫光國微
雙方爭議的焦點在于紫光集團旗下的資產到底值多少錢?趙偉國及健坤集團認為目前的重組方案嚴重低估了包括長江存儲在內的多個紫光系子公司的價值。
現在,趙偉國及健坤集團使出了最終的殺手锏,要求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出售紫光集團優質、成熟的股權資產,處置所得不低于1300億元,然后一次性償還所有債權人的本金和利息。
紫光債務情況
在此前集團重組方案推進的過程中,紫光集團的債務已經一點點浮出水面。合計1084家債權人申報,申報總金額1868.93億元,其中普通債權申報1046家,申報金額占比最高近7成,合計1293.82億元,其次是有財產擔保債券43家,申報573.06億元。另外稅務債權申報約2億元。后續紫光集團內部對相關債權人的債務逐步進行了確認,截止到11月19日,紫光集團債權人會議共確認債權約1426億元。其中,普通債權人確認的債務為1281億元,這些債務主要的債權方為基本都是各大銀行。有報道稱,有數十家銀行在重組公告發布時進行了債權申報,他們占據1293.82億元的大部分,其他普通債權人的債務金額相對較小。
有知情人透露,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地方銀行申報的有財產擔保債權也基本確認完畢,這部分金額大概在143億元。
稅務債權目前確認的金額和之前沒有變化,依然還是約2億元。
不一樣的還債方式
目前,債務信息已經基本確認,大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占股為51%)和二股東健坤集團(占股49%)均對債務情況都沒有明確提出異議。很明顯,重組方案是由實控公司清華控股倡導的。當時,紫光集團在官方公眾號發布消息稱,“集團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以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具備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為由,向法院申請對我集團進行破產重整。我集團將依法全面配合法院進行司法審查,積極推進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支持法院依法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然后,紫光集團便開始積極尋找資方,并設置了資方的報名條件:財務指標應滿足最近一年審計總資產不低于500億元,或者最近一年經審計的歸屬母公司凈資產不低于200億元的要求。
最終,浙江省國資和阿里巴巴組成的聯合體、代表廣東國資的廣東恒健、北京地方國企北京電控、代表無錫國資的無錫產業發展集團、兩家投資機構聯合組成的智路建廣、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武岳峰科創與代表上海國資的上海國盛組成的聯合體參與了投資競爭。
智路建廣勝出之后,非常迅速地給出了一份清償計劃,并出資600億元。具體的清償計劃為分三種,債權人有三選一的權利。分別為“現金+股票+三年留債”、“現金+股票+五年留債”以及“現金+八年留債”三種方案。
根據曝光的細節,智路建廣出資的600億元占比為40%,剩余近60%由可用于抵債的股票資源來分攤,這些股票包括紫光股份18.45%股票、紫光國微6.39%股票以及學大教育18.73%股票,最終剩余小部分留置債務。
而趙偉國和健坤集團認為,紫光集團并未達到資不抵債的情況,此前集團管理團隊指出,紫光主體資產客觀公允的市場價值約1214.78億元,這嚴重低估了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等公司的價值,被低估的價值約734億元。因此,這一次的重組方案造成了約734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
在上一份公告中,健坤集團指出,經過對重整方案的仔細研究,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本次紫光集團的重整方案將直接造成當期734.19億(未來價值數千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智路公司的股東穿透后全部是自然人,自然人李濱是智路公司的大股東,李濱等自然人持有建廣公司49%的股權,即流失的734.19億國有資產,大部分將落入李濱等人的私人腰包,這是典型的侵吞國有資產行為。
之前,健坤集團實名投訴的也是這個問題。根據健坤集團當時的公告,集團已經于2021年12月15日通過郵局向中紀委、國務院辦公廳紀檢組、財政部紀檢組、教育部紀檢組就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對紫光公司管理人(即原來的現場工作組)進行實名舉報。
目前,健坤集團最新公告中表示,集團對紫光集團全體債權人發出倡議: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競價出售紫光集團優質、成熟的股權資產,處置所得不低于1300億元,加上紫光集團帳面存量現金90億元,一次性全額清償全體債權人的全部債權本金和利息。再者,如果最后出售的資產加上現金,不足償還債權人的本金加上利息,健坤集團和其主要股東趙偉國愿意出面擔保并承擔法律責任。
兩種方案最終償還的金額大抵相當,但方式卻發生了很大的明顯變化。健坤集團在公告中指出,集團與一些相關方溝通,可以向以下的潛在投資人出售資產:
·韋爾股份、聞泰科技、國科微等大型芯片產業公司;
·本輪七家戰投候選人中實力較強者;
·某些私募股權基金;
·若干央企;
·其他社會企業和資本。
健坤集團最新完整公告如下:
圖源:健坤集團
紫光優質資產
目前,企查查信息顯示,趙偉國依然是紫光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在趙偉國的帶領下,紫光集團近些年的擴張速度驚人。圖源:企查查
相關統計結果顯示,紫光集團旗下控制企業超300家,間接參股企業超1000家。僅在2013年到2019年這短短6年時間里,紫光集團便斥巨資收購20多家公司,多為不同類型的芯片公司。從2010年-2018年,在這8年間紫光集團總負債增長接近五十倍。截至2020年6月末,紫光集團的有息債務已經累積到1566.91億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
不過,高速發展的紫光集團也籠絡了很多優質半導體資源在手上。天眼查信息顯示,紫光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通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股份13.29億股,占股份總數的46.45%;紫光集團在紫光展銳的持股占比為35.23%;紫光集團下屬的全資子公司西藏紫光春華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紫光國微股份數量為1.97億股,占股份總數的32.39%;紫光集團間接持股的湖北紫光國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長江存儲持股比例為51%。
而趙偉國和健坤集團所列的意向投資人無疑對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和紫光股份等公司的股票會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優質資源。
寫在最后
趙偉國和健坤集團認為紫光集團值約2000億元,而這一次的資產重組方案,將紫光集團定價為1214.78億元,這中間的差距是巨大的。那么,到底是“鹿”還是“馬”?公開競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這是趙偉國和健坤集團的殺手锏,用連皮帶肉一把扯下的方式讓大家能夠清楚看到紫光集團的“里子”。現在,是債權人行使權利的時候了。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國內A股芯片公司并購潮起!芯聯集成、紫光股份領銜,產業整合和競爭力提升是關鍵
并購后,我們也看到有四家非半導體公司并購半導體公司的相關標的。 ? 特別是6月之后,芯聯集成、希荻微、晶華微、東芯股份、納芯微等多家A
聞泰科技與KOSTAL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近日,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宣布與全球知名汽車供應商KOSTAL(科世達)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一合作旨在共同開發和生產更符合汽車應用嚴苛要求的車規級寬禁帶(WBG)器件,進一步鞏固
官宣:紫光集團更名“新紫光”!
來源:電子創新網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2024 年 7 月 11 日,紫光集團在當天的品牌發布會上宣布正式更名為 “新紫光集團”,并發布了新的品牌形象。 新品牌字母 “N”,代
紫光國芯成功登陸新三板
7月1日上午,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新三板掛牌典禮(企業簡稱:紫光國芯,證券代碼:874451),來自地方政府、紫光
新紫光集團品牌煥新發布
2024年7月11日,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主辦、新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2024(第十六屆)半導體市場年會暨新紫光集團品牌發布會”在京舉辦。
東軟集團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近日,備受矚目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正式揭曉,東軟集團再次展現了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實力。其中,“智能網聯車路系統與可信測試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和“多源異構數據湖聚存算關鍵技術及應用”兩個項目脫穎而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螞蟻集團高層變動:蔣國飛離職,趙聞飆接任螞蟻數科CEO
近日,螞蟻集團內部發生高層人事變動。據官方消息,原螞蟻集團副總裁、螞蟻數科總裁蔣國飛因個人生活和工作規劃需要,已正式離職。這一變動無疑給螞蟻集團
紫光國微榮登2024中國IC設計Fabless100排行榜首位
近日,全球電子技術領域知名媒體集團AspenCore發布“2024中國IC設計Fabless100排行榜”,紫光國微憑借深厚的技術研發實力、
金航標和薩科微
公司發展,掌握國際領先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功率器件技術。薩科微產品包括二極管三極管、功率器件、電源管理芯片等集成電路三大系列,可以替換英飛凌、安森美、意法半導體、富士、三菱、
發表于 03-18 11:39
半導體A股企業護盤:股票回購+重要股東增持
根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自去年1月到現在,77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共耗資約91.21億元進行回購,平均每次回購成本達到1.18億元。其中,韋爾股份、三安光電、翱捷科技和紫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