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汽車產業出現了新的發展軌跡。世界資源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碳排放主要來自發電和供熱行業,占比為41.6%,其次是制造業和建筑業用能、交通運輸領域,分別占據23.2%、7.5%,而以上三大領域中,汽車行業均有涉及。
汽車預言家曾估算,生產一輛汽車需要至少3萬個零部件,消耗40公斤塑料、9件皮革、800公斤鋼鐵等材料,除此之外,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還會釋放二氧化碳,這些都是汽車供應鏈中的碳足跡。西門子執行副總裁朱驍洵表示,預計2021年約有20萬輛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隨著出口量的攀升,未來將會有大量的汽車電子產品碳足跡追溯需求。可以預見,汽車供應鏈碳足跡管理已成為發展趨勢。
圖源:電子發燒友網攝
對應對汽車供應鏈碳足跡管理,西門子推出可信精算與追溯解決方案——SiGreen,朱驍洵介紹,SiGreen這是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追溯系統,產品直接排放的碳會在生產自動化過程當中做數據被收集起來,再通過計算模型計算出生產過程中相關工藝在制造產品當中產生了多少碳,包括供應鏈里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實現“從搖籃到大門”的產品碳足跡追溯。
在完成產品碳足跡追溯后,朱驍洵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以西門子成都工廠已經完成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的可信精算與追溯的兩款PLC產品為例,生產PLC過程產生的碳其實占據不到1%的比例,而供應鏈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占據了99%。另外,也有數據顯示,電動汽車極星2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26噸碳排放中,其中塑料制品聚合物產生碳排放有1.82噸,而聚合物僅僅占據“極星2不同材料生產和加工中產生的碳排放”占比的7%,占比最大依次是鋰離子電池模組、鋁、鋼和鐵,分別達到29%、29%、17%。
圖源:電子發燒友網根據公開資料制圖
這些數據都表明了在整車里,真正的耗能大戶是鋼鐵、鋁、玻璃等材料。盡管汽車電子占比較小,但是對于汽車電子產品碳足跡追溯的需求也不少,在極星2中,汽車電子生產和加工中產生的碳排名占比為10%。朱驍洵表示,“近期已大量的汽車企業聯系西門子艾聞達,他們共同的訴求是如何計算自己產品的碳足跡、怎么認證、怎么樣得到一個歐盟能夠認可的、透明可信的報告”。
2021年7月,歐盟委員會出臺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法規提案,汽車行業由此迎來新的“標準”。朱驍洵認為,CBAM可以協助業內人士預測未來雙碳減排發展情況,與此同時,CBAM憑證的價格將不斷攀升,未來四年,大型企業的需求將在兩大方面,一是精算,精確測算碳排放的極限,追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二是碳足跡的減少,例如通過西門子提供的數字孿生技術將數字化應用到雙碳減排中,通過仿真能夠迅速模擬各種工藝的優化,加速工藝減排的路徑。
朱驍洵提到,碳中和之旅是一個迭代的過程,要不停地在規劃和落地當中循環優化,預計需要四十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完成企業的碳中和目標。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069瀏覽量
231135 -
碳中和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3瀏覽量
1368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