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超億元芯片公司第一批已經上市,還有的正在路上,如此數量龐大的超億元芯片公司,代表著國產芯片的中堅力量。
2021年底,中國半導體協會發布了最新的行業數據,2021年,預計有413家企業的銷售超過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的289家增加124家,增長42.9%。2021年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已經由去年的2218家增長592家,達到了2810家,同比增長26.7%。
也就是說只有15%的IC設計公司營收超過億元,如果你是其中一家,那么恭喜你戰勝了85%的對手。
營收超過1億元,對IC設計公司來說是一個標志性的指標
從上圖的占比我們可以看到,營收超過1億元的IC設計公司的比例并不高,可以說都是行業翹楚。
他們的數量占比雖不高,但這413家銷售過億元的企業的銷售總和達到3288.3億元,比上年的3050.4億元增加了237.9億元,占全行業銷售總和的比例為71.7%。2021年中國芯片設計行業整體銷售預計為4586.9億元,比2020年的3819.4億元增長20.1%,增速低于去年的23.8%。
也就是說,整個行業的絕大部分銷售額是由這400多家企業創造的。他們是整個IC設計行業絕對的中堅力量。
在此我們分城市來看,2021年的一大亮點是銷售過億元的企業數量第一從去年的北京(33家)變為南京(52家)。南京成為了過億IC設計公司的一匹黑馬。此外,深圳仍排第二,有50家,無錫第三,42家。
另一個標志性的意義就在于上市。根據科創板的申請上市標準,若以營收來看,一億元是一個門檻。
科創板的上市標準之一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營收過億芯片公司的基本情況
我們從芯片公司的公開招股書中可以窺見一斑。在這里選取了模擬芯片的思瑞浦,以及MCU企業中微半導。
思瑞浦在2017年的營收就達到了1億元,凈利潤超500萬元,員工僅92人。而在2019年其業績來到了3億元。中微半導在2018年也有1.75億元的營收,在2020年達到3.7億元。相比于1億元的營收基準,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走向資本市場的公司其實遠超1億元營收。
從毛利率來看,思瑞浦在2019年創新高達到59.14%,中微半導在2018年產品毛利率最高也有45.03%。處于較好的水平。
2021年雖然超億元企業多了124家,不過如果剛好超出1億元的營收,那么要想登陸科創板可能實力還并不足夠。除了營收表現一般之外,比如在毛利率、研發占比等方面,若公司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同樣會受到質疑。
“鳳凰飛天”,第一波營收過億的芯片公司陸續上市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2019-2021這三年登陸科創板的芯片公司是第一批吃到螃蟹的。既說明他們是最早在芯片行業具備營收、研發等綜合實力的企業,也不得不說他們是幸運的。
粗略統計,科創板推出以來,成功上市的IC設計公司超過20家,這還不算分立器件、IDM企業。例如思瑞浦、芯朋微、樂鑫科技、晶晨、恒玄、瀾起科技、格科微等,這些公司本身在各自領域排在前列,具有較高的認知度。例如樂鑫的WIFI MCU在物聯網和家居領域,恒玄的藍牙SOC在TWS耳機領域,都取得了成功。
當時還有一個機遇點是,在2019-2020年間華為在融資和供應鏈上的支持,助攻國產芯片公司的業績突飛猛進,例如思瑞浦、燦勤科技等都因此受益。
第一批上市的芯片公司之所以也是幸運的,是因為,我們應該都注意到2021年底-2022年初開始,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好幾例,外界對科創板的狂熱正在回歸理性,因此,今年還會不會有更多芯片股破發,或許是大概率的事情。
“金蟬脫殼”,營收過億還未上市的芯片公司
根據統計,2021年以來在排隊IPO的半導體類公司有100多家。筆者不完全統計了40多家營收過億但還未上市的芯片企業。其中,像燕東微、芯天下、慧智微、中感微等已上市輔導,輝芒微上市獲受理后中止。杰理科技、晶華微等已問詢。同時還有一些芯片、分立器件企業雖營收過億但并未開始IPO。
從這些企業我們可以看到,模擬、功率、MCU已經有不少營收過億。特別是MCU,在統計中達到了10家;此外電源芯片廠商也達7家。
模擬和MCU這兩類芯片企業應該會是今后一段時間資本動作最多的企業。這兩年對這些企業來說會非常關鍵,大家都需要更高的營收和時間賽跑。
“神龍擺尾”,大整合不可避免
營收過億規模的芯片公司已經超過400家,未來會如何走呢?以筆者的淺見:
首先,營收數億的公司將加速進行或完成上市動作;
其次,在行業處于領先的這些公司,有了資本的加持,加強在產業中的布局,通過投資或者收購補強,也許對于營收較小且有特色的公司被收購會是一條路徑。
再者,這兩年受益于芯片漲價,有的公司沖到了一億,但其成本受上游晶圓漲價影響也隨之上升。有行業士對筆者表示,營收過億這個規模看起來大,但其實過億銷售額企業,很多也是掙扎在生死線上。所以被漲價送入億元俱樂部的芯片公司,持續向上的挑戰并不小。
此外,我們現在芯片公司真的不少,反應出超高的行業熱度,其數量規模已經相當大,但大而不強,尤其是模擬芯片公司占比高,卻小而散,而像MCU企業我們看到不少公司都將產品線延伸到傳感器、電源等領域。也就是說,接下來,我們迫切需要走強強聯合等道路形成頭部效應。
2021年底,中國半導體協會發布了最新的行業數據,2021年,預計有413家企業的銷售超過1億元人民幣,比去年的289家增加124家,增長42.9%。2021年國內芯片設計企業已經由去年的2218家增長592家,達到了2810家,同比增長26.7%。
也就是說只有15%的IC設計公司營收超過億元,如果你是其中一家,那么恭喜你戰勝了85%的對手。
營收超過1億元,對IC設計公司來說是一個標志性的指標
從上圖的占比我們可以看到,營收超過1億元的IC設計公司的比例并不高,可以說都是行業翹楚。
他們的數量占比雖不高,但這413家銷售過億元的企業的銷售總和達到3288.3億元,比上年的3050.4億元增加了237.9億元,占全行業銷售總和的比例為71.7%。2021年中國芯片設計行業整體銷售預計為4586.9億元,比2020年的3819.4億元增長20.1%,增速低于去年的23.8%。
也就是說,整個行業的絕大部分銷售額是由這400多家企業創造的。他們是整個IC設計行業絕對的中堅力量。
在此我們分城市來看,2021年的一大亮點是銷售過億元的企業數量第一從去年的北京(33家)變為南京(52家)。南京成為了過億IC設計公司的一匹黑馬。此外,深圳仍排第二,有50家,無錫第三,42家。
另一個標志性的意義就在于上市。根據科創板的申請上市標準,若以營收來看,一億元是一個門檻。
科創板的上市標準之一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營收過億芯片公司的基本情況
我們從芯片公司的公開招股書中可以窺見一斑。在這里選取了模擬芯片的思瑞浦,以及MCU企業中微半導。
思瑞浦在2017年的營收就達到了1億元,凈利潤超500萬元,員工僅92人。而在2019年其業績來到了3億元。中微半導在2018年也有1.75億元的營收,在2020年達到3.7億元。相比于1億元的營收基準,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走向資本市場的公司其實遠超1億元營收。
從毛利率來看,思瑞浦在2019年創新高達到59.14%,中微半導在2018年產品毛利率最高也有45.03%。處于較好的水平。
2021年雖然超億元企業多了124家,不過如果剛好超出1億元的營收,那么要想登陸科創板可能實力還并不足夠。除了營收表現一般之外,比如在毛利率、研發占比等方面,若公司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同樣會受到質疑。
“鳳凰飛天”,第一波營收過億的芯片公司陸續上市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2019-2021這三年登陸科創板的芯片公司是第一批吃到螃蟹的。既說明他們是最早在芯片行業具備營收、研發等綜合實力的企業,也不得不說他們是幸運的。
粗略統計,科創板推出以來,成功上市的IC設計公司超過20家,這還不算分立器件、IDM企業。例如思瑞浦、芯朋微、樂鑫科技、晶晨、恒玄、瀾起科技、格科微等,這些公司本身在各自領域排在前列,具有較高的認知度。例如樂鑫的WIFI MCU在物聯網和家居領域,恒玄的藍牙SOC在TWS耳機領域,都取得了成功。
當時還有一個機遇點是,在2019-2020年間華為在融資和供應鏈上的支持,助攻國產芯片公司的業績突飛猛進,例如思瑞浦、燦勤科技等都因此受益。
第一批上市的芯片公司之所以也是幸運的,是因為,我們應該都注意到2021年底-2022年初開始,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已經出現了好幾例,外界對科創板的狂熱正在回歸理性,因此,今年還會不會有更多芯片股破發,或許是大概率的事情。
“金蟬脫殼”,營收過億還未上市的芯片公司
根據統計,2021年以來在排隊IPO的半導體類公司有100多家。筆者不完全統計了40多家營收過億但還未上市的芯片企業。其中,像燕東微、芯天下、慧智微、中感微等已上市輔導,輝芒微上市獲受理后中止。杰理科技、晶華微等已問詢。同時還有一些芯片、分立器件企業雖營收過億但并未開始IPO。
從這些企業我們可以看到,模擬、功率、MCU已經有不少營收過億。特別是MCU,在統計中達到了10家;此外電源芯片廠商也達7家。
模擬和MCU這兩類芯片企業應該會是今后一段時間資本動作最多的企業。這兩年對這些企業來說會非常關鍵,大家都需要更高的營收和時間賽跑。
“神龍擺尾”,大整合不可避免
營收過億規模的芯片公司已經超過400家,未來會如何走呢?以筆者的淺見:
首先,營收數億的公司將加速進行或完成上市動作;
其次,在行業處于領先的這些公司,有了資本的加持,加強在產業中的布局,通過投資或者收購補強,也許對于營收較小且有特色的公司被收購會是一條路徑。
再者,這兩年受益于芯片漲價,有的公司沖到了一億,但其成本受上游晶圓漲價影響也隨之上升。有行業士對筆者表示,營收過億這個規模看起來大,但其實過億銷售額企業,很多也是掙扎在生死線上。所以被漲價送入億元俱樂部的芯片公司,持續向上的挑戰并不小。
此外,我們現在芯片公司真的不少,反應出超高的行業熱度,其數量規模已經相當大,但大而不強,尤其是模擬芯片公司占比高,卻小而散,而像MCU企業我們看到不少公司都將產品線延伸到傳感器、電源等領域。也就是說,接下來,我們迫切需要走強強聯合等道路形成頭部效應。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290瀏覽量
218086 -
國產芯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248瀏覽量
296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中微公司前三季度營收55億元!新品LPCVD 設備放量,新增訂單76.4 億元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期,中微公司發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55.07 億元,同比增長36.3%。其中刻
比亞迪單季營收首超特斯拉,達2011億元
10月30日晚,比亞迪公布了其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前三季度實現營收5022.51億元,同比增長18.94%,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252.38
百度第二季度營收339億元
百度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展現出穩健的經營態勢與強勁的增長潛力。本季度,百度總營收達到339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彰顯了公司在復雜經濟環境下的穩定表現。尤為值得注意的
大聯大營收重回2000億元!
2,079.7億元,創歷史單季次高,季增14.3%,年增32.7%。大聯大原本預估,第2季業績將介于1,900億元至2,000億元之間,實際成績超越財測高標,反映半導體市況復蘇,第二季
小米集團第一季度營收755億元
小米集團近日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營收達到755億元,較去年同期猛增27%。凈利潤穩定在42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聯電4月營收197億元新臺幣 創下聯電16個月以來營收新高記錄
聯電4月營收197億元新臺幣 創下聯電16個月以來營收新高記錄 根據聯電公布的財報統計數據顯示,聯電4月合并
發表于 05-08 17:23
?281次閱讀
2023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收893.4億元,同比增長7.42%
4月19日晚,海康威視(002415)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海康威視實現營收893.4億元,同比增長7.4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41.08
海爾智家2023年營收2614億元,海外營收1364億元,擬提升分紅比例
另據財報透露,海爾智家在 2023 年實現的海外銷售成績:共取得海外營收 1364.12 億元,同比增長 7.62%。其中,北美市場實現收入 797.51 億元,同比增長 4.1%;歐
商湯科技2023年全年營收34.05億元
近日,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發布了2023年全年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收達到34.05億元,同比出現10.6%的下滑。盡管面臨市場挑戰,商湯在虧損控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集團EBI
鴻海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營收逾1萬億元
3月14日,鴻海公布的財報顯示,該公司2023年營收為61622.21億元新臺幣(單位下同),年減7%。毛利率為6.3%,年增0.26%,營業利益為1665.28
圣暉集成簽訂2.1561億元合同,預期營收增幅23.4%
在此之前,圣暉集成已經對外宣布了其 2023 年的財務報告,顯示該年度營收達到人民幣 200,889.95 億元,同比增長 23.4%;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非經常性凈利高達人民幣 14,
中國MEMS芯片第一股敏芯股份2023 年度營收 3.73 億元約虧損9525萬
。 歷年營收和凈利潤 2019-2022 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2.84 億元、3.30 億元、3.52 億元以及 2.93
理想汽車Q1營收增長 預計營收312.5億至321.9億
汽車于報告期內實現了歷史最佳財務業績。第四季度營收417.3億元,同比增長136.4%;季度交付131,805輛,在20萬以上新能源市占率達到16%位居中國汽車品牌第一。全年實現營
營收278.48億元 ams OSRAM公布2023財年Q4及全年業績
近日,ams OSRAM公布了2023財年Q4及全年業績。ams OSRAM第四季度營收穩健,達到9.08億歐元,2023財年營收為35.9
虧損超22億元?國內規模最大的MEMS傳感器芯片代工企業今日發布業績預告!營收或超53億元!
53.2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約 7.19 億元,同比增長約 15.60%。預計 2023 年度主營業務收入約為 49.04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約 9.45 億元,同比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