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來了,GTX核配置,搬磚全靠它~~
前言
作為一名初學者,也曾被GTX一堆信號搞得頭暈腦脹,在學習了各位大佬的文章后,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整理這一系列快速上手的GTX使用教程。
為了快速上手,本文使用了“丐版”配置 = =||
一、GTX IP核配置界面
首先,在IP Catalog中輸入“gt”,進入GTX的IP核配置界面。
①ibert :基礎知識部分曾介紹過,是用于測試通道通信質量的輔助IP。
②GT,是它是它就是它~ GTP/GTX/GTH 都是它~
1.1第一頁配置
①自定義名稱
②GT類型:A7只能選GTP;K7是GTX;V7既有GTX也有GTH
③共享邏輯選項:一般選擇放在example design中,這樣設計更靈活。
1.2第二頁配置
①協議:支持sata,aurora,hdmi等等;“丐版”配置,我們默認Start from scratch“白手起家”~
②發送端TX:Line Rate:根據需要選擇,但是必須在器件支持的范圍內;參考時鐘:根據硬件板子決定;
③接收端RX:同發送端,但是可以配置成不一樣,GTX是全雙工的,甚至可以關閉發送 □TX off 或者關閉接收□RX off;
④選擇CPLL還是QPLL,注意CPLL最高只支持6.xGbps,超過了就必須使用QPLL(軟件會默認強制使用)
1.3第三頁配置
①TX端:
外部數據位寬:就是我們邏輯并行數據的位寬,對于核來講就是外部數據,我們這里選32。
編碼方式:一般選擇8B/10B編碼
內部數據位寬:核內部的數據位寬,這個設置會影響TXUSRCLK和TXUSRCLK2的比率關系。我們這里選40。
②RX端: 一般與TX端保持一致,GTX是全雙工,支持不一樣的配置。
③系統時鐘(DRP時鐘):根據實際選擇
其他:“丐版”通通不配置,但是我們還是介紹一下選項:
1.4第四頁配置
①: 一般選用K28.5,對應過來就是0xBC。
②: 對齊方式,因為我們選擇的數據位寬是32bit,所有這里選擇4字節對齊。
其他的都不用選,畢竟“丐版”~
1.5第五頁配置
PCIe,我們用不上,不選擇,不使能。
1.6第六頁配置
通道綁定,我們也不使用。不選擇。
1.7第七頁總結
①:是我們剛剛配置選擇的信息:線速、參考時鐘、編碼方式,位寬等;
②:注意兩個時鐘TXUSRCLK 、 TXUSRCLK2,怎么來的呢?
TXUSRCLK = 78.125Mhz怎么計算來的呢?
TXUSRCLK 與 TXUSRCLK2有一定的比率關系,具體內容請看系列文章(2)GTX時鐘篇
檢查沒有問題,就點擊OK,生成GTX。
二、GTX 接口信號介紹
2.1 TX端口
TX端口屬性:
2.2 RX端口
RX端口屬性:
后記
是不是還是挺簡單的,下一篇我們將用最簡單的姿勢將GTX用起來~
審核編輯:湯梓紅
-
FPGA
+關注
關注
1630文章
21781瀏覽量
604936 -
測試
+關注
關注
8文章
5362瀏覽量
126900 -
Xilinx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169瀏覽量
1218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