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電網調控的主要模式是“源隨荷動”,當用電負荷突然增高,但電源發電能力不足時,供需不平衡將嚴重影響電網安全運行。
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能夠深入挖掘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推動煤電靈活性改造、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化學儲能規模化應用、客戶側大規模靈活資源互動響應,實現電網調控由“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促進供需兩側精準匹配,提升了供需資源配置質量和效率。
隨著我國能源革命推進,能源領域將發生“鏈式”變革:
1)橫向多能互補,單一能源向綜合能源轉變。傳統能源系統依據能源類型劃分,供需各自平衡。通過源側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和荷側終端一體化供能系統,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梯級利用,打破各類能源“相對獨立,各自為政”壁壘,形成能源集成耦合網絡。
2)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形成多能“供-需-儲”自平衡體。能源生產和消費界限不再清晰,功能角色間可相互替代兼容。能源主體在供需和價格引導下自主決策能源供應、消費和存儲,實現多能“供-需-儲”垂直一體化。能源主體由單一能源的生產、傳輸、存儲和消費者,向集多種能源生產、傳輸、存儲和消費為一身的自平衡體轉變。
3)集中與分布式相協調。傳統能源系統和主體間是自上而下集中式決策的資源配置模式。自平衡體首先通過“能源就近利用”實現分散化自我平衡,然后通過“能源自遠方來”實現不平衡能量交換。能源系統的結構將轉變為大系統協調分解的集中與分布式相協調。
與計算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控制理論、傳感器技術、網絡通信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等相結合,構建具備感知、分析、學習、應用等人工智能的能源中樞。
圖撲軟件 Hightopo 數據可視化依托自主研發的 HT for Web 引擎,構建了一個可交互式的 Web 三維場景,并保證了場景高效流暢地加載運行和優秀的可視化效果。將數字化技術和物理信息系統深度耦合,以技術+數據+算法+算力為驅動,發揮可觀、可控、可預判、可決策和自動調控的功能,實現電、熱、冷、氣、氫等多種能源之間相互補充調劑、達到“源荷互動”,完成局部自平衡的分類配置,使能源流、電力流、信息流之間能高度耦合,提高清潔能源規模化建設、化石能源清潔化生產、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終端用能智慧高效,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通過智慧能源中樞的智能調度,實現了多種能源在全環節的耦合協同運行。數字電網需要把數字技術跟傳統的能源技術相融合,構建源網荷儲高效能源的生產使用和管理。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在不同的時間跟空間尺度上面實現全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終端能源的清潔化和綜合利用水平,讓數據發揮關鍵的作用,信息引導能量有序的流動,最終達到我們實現低碳化、電氣化、智能化的目標。
可視化大屏,展示了一天 24 小時的能源供給、能源輸配及能源消費之間的對應關系。管理者可掌握不同時段的負荷情況,進行科學管控。例如:5 時為小方式時刻。智慧能源中樞根據歷史負荷曲線,預測系統負荷需求將逐漸上升。12 時為腰方式時刻。此時光伏出力逐漸達到最大值,且負荷需求達到日內次高峰。19 時為大方式時刻。光伏無出力,智慧能源中樞根據歷史負荷曲線,判斷此時將進入日最大負荷時段。
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能夠豐富電網調節資源、提升系統平衡能力,是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的重要力量。隨著新型電力系統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其隨機性和波動性對系統平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煤電化”勢在必行,將導致傳統調節資源減少。
本質上講,數字產業的低碳發展有賴于數據中心用能的綠色轉型,而短期內政策與示范項目的雙重落地,進一步推動“大數據+可再生能源”成為行業共識。“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能源作為電力系統的上游,是建設安全、可靠、綠色、高效的現代化電網的基礎。電力系統應增強電網對高比例新能源的接納、調控和優化配置能力,通過數字電網推動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深度踐行“雙碳”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加快推動風光電業務的發展,大力實施“水能城”戰略,積極探索能源環保共生城市建設,圖撲軟件 Hightopo 圍繞以新能源為主體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需要,打造新能源高效開發和綜合利用的原創技術策源地,全面推動新能源業務高質量發展。
審核編輯:符乾江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1瀏覽量
97279 -
智慧電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47瀏覽量
7995 -
數據可視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65瀏覽量
102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