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算力,就拿到了打開元宇宙的鑰匙。
今日凌晨,NVIDIA(英偉達)發布了基于最新Hopper架構的H100系列GPU和Grace CPU超級芯片!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但是可能被大家忽略的融合加速器H100 CNX。至此全新架構的GPU、CPU和DPU集齊,我們也看到了英偉達通過“三芯戰略”來打造AI計算中心的決心。
而通過這場發布會,我們也看得到在高算力AI超算中心的加持下,AI世界下的元宇宙 “Omniverse”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過去十年,AI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軟件的能力及開發軟件的方式
AI落地的第一步是提升人類的感知和推理能力,高算力的AI超算中心能夠讓人類更快感知,更快推理決策。
AI數字孿生超級計算機Earth-2
AI數字孿生超級計算機Earth-2能夠用來應對日益變化的氣候所帶來的挑戰,Physics-ML模型能夠模擬全球天氣模式的動態變化。
同時基于10TB的地球系統數據進行訓練天氣預報AI模型FourCastNet,在降水預測上達到了比先進的數值模型更高的準確率,并使預測速度提高了4~5個數量級。以前,傳統的數值模擬需要一年時間,而現在只需幾分鐘。
Riva 2.0
對話式AI服務Riva全面發行,新版本能夠識別7種語言,甚至可將神經文本轉換為不同性別音色的語音。在此基礎的之上的AI模型工具包,Maxine可優化實時視頻通信的視聽效果。
比如開遠程視頻會議時,Maxine可實現說話者與所有參會者保持眼神交流,并能在音色不變的情況下,將實時語音切換成另一種語言。
數字孿生,AI“智造”機器人的下一個十年。
AI發力的下一個方向是機器人,也就是使用AI規劃行動,來讓機器人更加聰明。
半個世紀前,阿波羅 13 號登月任務遇到了麻煩。為了拯救船員,NASA 的工程師們在地球上創建了一個船員艙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無論是自動駕駛、數字工廠還是我們都熟知的機器狗。這些未來各種形態的機器人想要變得更加聰明都離不開一項技術“數字孿生”。數字孿生就能成為一個與物理世界相連的虛擬世界。這代表著互聯網的新一輪進化。
換而言之,數字孿生就是創建一個具有真實世界引擎的元宇宙,讓機器人在虛擬環境里不斷學習真實世界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來增加AI訓練的工作量。從而能夠讓機器人能夠在真實世界中完成各種復雜的挑戰。
AI自動駕駛在元宇宙里練車
在仿真的世界中制造出真實世界的各種復雜的路況信息,從而在虛擬世界中就能完成大規模的訓練。同時在虛擬世界里發現出來的問題,也能夠及時幫助設計者發現問題,指導產品的設計。
AI訓練虛擬角色
發布會上還演示了一套AI驅動虛擬角色系統。只需要3天的時間,就能讓虛擬角色在元宇宙里靠強化學習苦練出10年功夫。AI宣傳出來的虛擬角色,無需再綁定骨骼、k幀。用自然語言下指令即可,就像導演和真人演員一樣溝通,大大縮短開發流程。
元宇宙 “Omniverse”,洞察AI的未來
第一波 AI 學習了生物的預測推斷能力,如圖像識別、語言理解,也可以向人們推薦商品。下一波 AI 將是機器人:AI 做出計劃,在這里是數字人、物理的機器人進行感知、計劃并行動。
TensorFlow 和 PyTorch 等框架是第一波 AI 必需的工具,英偉達的 Omniverse 是第二波 AI 的工具,將會開啟下一波 AI 浪潮。
Omniverse 是連接所有元宇宙的門戶
Omniverse 初次被提起的時候,是面向工業界的虛擬協作和物理級準確的實時模型打造的元宇宙平臺。創作者、設計師、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可以在共享的虛擬空間中協作和迭代。
英偉達的 Omniverse 涵蓋了數字孿生、虛擬世界和互聯網的下一次演進。
亞馬遜使用 Omniverse 來設計和優化訂單履行中心,訂單履行中心正在變成一個人和機器高度協作的設施。
最后黃仁勛還提出了影響AI行業發展趨勢的五個因素:million-X 百萬倍計算速度飛躍,大幅加快速度的 AI Transformers,AI工廠的數據中心,機器人系統需求的呈指數級增長以及下一個 AI 時代的數字孿生。
乘風破浪,迎接AI大潮的來臨
面對AI技術的快速演進,埋頭苦干的工程師是否也想揚帆破浪。讓AI更好的幫助到自己的工作或是看看AI技術中不一樣的風景。
原文標題:800億晶體管GPU、144核CPU后,藏著英偉達構建元宇宙的野心(文末資料)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發燒友研習社】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714瀏覽量
423141 -
NVIDIA
+關注
關注
14文章
4978瀏覽量
102987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729瀏覽量
128890 -
H100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瀏覽量
287
原文標題:800億晶體管GPU、144核CPU后,藏著英偉達構建元宇宙的野心(文末資料)
文章出處:【微信號:發燒友研習社,微信公眾號:發燒友研習社】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