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日,蘋果砍單iPhone SE和AirPods兩大產品線的消息已傳遍整個供應鏈。蘋果在這兩年曾發出多次砍單的消息,但每一次的砍單計劃似乎都能撼動上下供應鏈,這不僅僅是因為它龐大的供應鏈體系,還有蘋果是“消費電子風向標”的作用。蘋果為什么再一次砍單,這一次砍單又將給上下游供應鏈,乃至消費終端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推出兩周就砍單?蘋果面臨電子元器件短缺、市場消費疲軟等多重挑戰
近日蘋果要砍單的產品涉及兩條產品線,一是5G手機iPhone SE系列、iPhone 13 系列,二是AirPods。根據日經亞洲的報道,此次計劃減少在中國的iPhone SE系列約占原來訂單的20%,約200—300萬部,iPhone 13 系列減少幾百萬部;而AirPods的訂單將在今年減少1000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SE3是在3月初發布的,從發布至今才過了兩周。蘋果為何這么急切的減少新款產品的訂單?分析師認為這是受到兩大方面的影響。一是iPhone SE 3在中國市場沒有很大的競爭力,市場需求疲軟。iPhone SE 3本身亮點不多,純屬于拿2017年的舊瓶換上2021年的新酒,最大的變化是最新的A15芯片,并且支持5G網絡,售價3499 元起。很明顯,蘋果想用這款新品對標國內中端安卓手機的市場,但在國內中低端市場中,小米、VO、榮耀等品牌廠商穩站腳跟,一款沒有更多升級迭代的蘋果手機顯然不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的預期之內。二是烏俄戰爭爆發之后,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致使蘋果退出俄羅斯市場,并且經濟制裁后期引起的通貨膨脹風險、供應鏈危機逐步顯現。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宣布砍單。最近的一次砍單是在去年第三季度,當時蘋果削減了1000萬部iPhone 13的訂單,而原本的計劃是要生產9000萬部。此次砍單的原因是芯片短缺,博通和德州儀器無法供應足夠的芯片,包括博通的AFEM-8215前端模塊、BCM59365無線充電接口器,以及德州儀器的顯示屏電源管理IC、閃光燈 LED 驅動器以及陣列驅動、中繼器等。更早的砍單是在2018年底,計劃削減2019年第一季度的3 款新iPhone 的10% 產量,原因依舊是供應鏈壓力。
從多次的砍單來看,作為掌握全球超強供應鏈管理能力的蘋果也深受供應鏈壓力,只不過今年的砍單原因更加復雜,國際形勢、品牌之間競爭加劇、市場需求疲軟、新款產品競爭力不足等等。
看似蘋果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其實也是蘋果看穿了全球供應鏈,以及未來消費市場發展而作的決定。
時間撥回2021年第三季度,當時蘋果宣布下調iPhone 13的訂單,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詫異,認為蘋果深受電子元器件短缺的壓力,才不得已不這么做。當然,大缺貨環境下沒有誰能獨善其身,這是原因之一。但是2021年智能手機市場的反饋或許更加能解釋蘋果這一做法。
2022年1月,Canalys發布報告發了“2021年Q4全球手機銷量”報告顯示,芯片短缺重創智能手機銷量,蘋果是唯一實現市場份額增長的品牌廠商(增長了3%)。在國內市場,2021年Q3智能手機市場的總體出貨量同比下跌5%。2022年1-2月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機同比下降11%。
連續多個季度出現市場需求有所下滑,智能手機消費需求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對于站在終端市場最頂端的蘋果,每一個風向的強勁程度都能感受得到,對市場需求的嗅覺也是最為靈敏的。因此,蘋果在調整iPhone 13 系列產品的產量時表示這一調整是基于季節性需求。
與蘋果深度捆綁,立訊精密、富士康等部分果鏈企業受創明顯
蘋果在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擴容果鏈,供應鏈企業業績上升或下滑與蘋果緊緊捆綁在一起。蘋果下調產品訂單再一次引起果鏈“震蕩”。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企業有歌爾股份、立訊精密、藍思科技、富士康、京東方、兆易創新、長電科技等。在日經新聞報道蘋果砍單消息之后,蘋果概念股走低,歌爾股份大跌9.3%,市值蒸發超80億元;立訊精密股價下跌5.4%,藍思科技下跌2.2%。
在AirPod供應鏈中,立訊精密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聲學可穿戴產品與客戶保持穩定合作,目前訂單情況如預期增長,且正常落地,不存在您所述情況,請投資者注意甄別網絡不實信息。”歌爾同樣否認了該消息,表示生產經營正常。倘若AirPod下調訂單成為事實,不管是對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還是其他上游供應鏈企業都會帶來暴擊,最直接的體現是在其業績。
蘋果2021第四財季(截至9月25日)季報顯示,該季度營收833.6億美元,低于此前分析師預期的848.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蘋果自2017年5月以來,首次沒有達到營收預期。在這里面,該季度iPhone營收388.68億美元,同樣低于市場預期的412億美元。由此推斷,2022財年第一財季的情況或許也會“不及預期”。
記者梳理發現,依托蘋果的銷售業績,大部分果鏈能夠實現營收,例如iPhone顯示屏供應商京東方、AirPods Nor Flash供應商兆易創新,以及歌爾股份、長電科技等,卻也有一部分業績跳水、增收不增利的企業,例如立訊精密、京東方、富士康。
2021年,立訊精密實現營業總收入1541.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6.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0.72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12%。TWS耳機等聲學可穿戴產品在市場需求加速之后回歸理性,立訊精密表示該產品的出貨量大幅回調,因此對公司業績帶來影響。與立訊精密同樣是代工企業的富士康,2021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444億新臺幣(合15.5億美元),同期下降3.4%;2021年營收增長不及2%。而欣旺達預計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幅為0%-20%,0%意味著零增長。
部分果鏈2021年財報(電子發燒友網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為何果鏈的營收呈現兩極分化,因為與蘋果業績“不及預期”一同出現的是,蘋果不斷尋找更多的供應商,分化部分可代替性強、技術優勢較弱的企業的訂單量,而另一部分企業繼續保持果鏈優勢。就在近日,業內傳出長江存儲將進入iPhone的閃存供應鏈,此前的Flash供貨商主要是SK海力士、鎧俠,可見蘋果是在持續擴容果鏈。如今,蘋果下調iPhone、AirPods產品訂單,由此帶來的兩極分化或許會更加明顯。
位于果鏈最上游的臺積電,包括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等產品線的訂單占公司晶圓總收入的20%。業內消息顯示,臺積電已經拿下如今蘋果至少15萬片/年的5G射頻芯片訂單。iPhone 訂單下調是否會帶來哪些影響,臺積電是否有相應的調整策略,或許在4月份的法說會將有答案。
安卓陣營持續搶食市場、缺芯壓力,蘋果營收恐再下降
業內分析人士曾指出,由于市場變化的各種挑戰,2022年的iPhone出貨量預計會出現的個位數增長。在TWS耳機市場,安卓陣營滲透加速,出貨量增速最高將達到100%,相比之下,AirPods所在的高端產品競爭更加激烈,增速不及安卓產品。智能手機、TWS耳機市場格局將在2022年出現變化。蘋果下調訂單之后,其市場份額以及終端市場會出現哪些變化?
蘋果砍單對消費電子市場是否會帶來風向標的作用,引起國內品牌效仿,目前尚未有結論。與蘋果下調訂單相反的是,多家廠商在近兩個月陸續發布新機,例如vivo將在4月發布五款新機,此外官宣發布新機的還有HTC,在3月發布的新機有Redmi K50、榮耀Magic 4等。在中低端市場,國內品牌廠商陷入混戰,小米的Redmi K50 Pro售價2999元,該機型搭載了4nm制程的天璣9000處理器,作為聯發科的旗艦芯片,小米將其用于中高端手機上,欲對標榮耀50系列,榮耀50系列采用的是6nm制程的驍龍778G,售價2699元起。
Redmi K50 Pro性能特點(圖源:小米)
盡管iPhone SE3以3499元起的價格打入中高端市場,但是蘋果的目標顯然也不在中國市場,與安卓廠商經競爭印度、非洲等市場才是蘋果的目的,加之在銷售兩周之后,iPhone SE3在中國市場反響平平,似乎讓蘋果更加堅定下調訂單的計劃,特別是在智能手機和TWS耳機銷售疲軟,形成一定市場氛圍之后。
而下調兩大產品線訂單之后會對蘋果的業績產生一定沖擊,更加準備地講這也是芯片短缺帶來的連鎖反應。庫克曾在第四季度財報會上表示,“芯片短缺造成的供應鏈限制比預期要大,對蘋果公司營收的影響估計約60億美元。”盡管受到如此巨大的影響,但是蘋果依舊可以穩坐全球智能手機、TWS耳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蘋果的5G手機占據全球出貨量約37%的份額,小米、OV各占10%。
元器件供應緊張影響的是全球范圍之內的企業,當蘋果受影響時,其他品牌廠商同樣如此,因此由元器件器短缺帶來的影響不會影響蘋果在出貨量的排位。但是地區市場競爭帶來的影響卻不一定。
當蘋果退出俄羅斯之后,國產品牌得以獲得成長空間。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蘋果在俄羅斯的智能手機市場銷售占比約為10%,每年平均銷售400 萬部 iPhone。面對供應限制,蘋果智能手機等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將會受到一定影響。
小結:
蘋果調整iPhone SE和AirPods兩大產品線對產業鏈上下游以及消費電子市場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對于市場需求回歸理性的判斷。對于果鏈來說,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發展,尋求減少依賴蘋果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應對終端需求變化帶來的風險。
-
富士康
+關注
關注
7文章
1136瀏覽量
59622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31瀏覽量
199204 -
立訊精密
+關注
關注
5文章
154瀏覽量
129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