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寧遠)要問傳感器的發展趨勢,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這些大家都能說出來,而且或多或少能從傳感器的實際應用中感受到這些趨勢帶來的變化。相較于這些很明顯的發展趨勢,傳感器的去外部電源化的趨勢反而不算起眼。
可能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了電的存在,去外部電源的發展帶來的改變并不能讓我們的感受很強烈。在這一趨勢發展之前,對于電子產品來說電源無疑就是所有“動力”的來源,很難想象沒有電源的支持如何使傳感器內的芯片、器件正常工作。
去外部電源化趨勢改變傳感器供電的方式
簡單來說,去外部電源化的傳感要實現的就是在沒有電源的情況下,傳感器依然能借助某種方式采集能量完成傳感工作。這是與傳統傳感收集能量方式完全不同的地方。需不需要外接電源本身就是很模糊的一套說法(例如電感式傳感、電阻應變傳感同樣是無源傳感),我們這里所說的是能實現傳感器在沒有外接電源下實現能量采集并有效利用。
在傳統傳感器的設計中,傳感器節點的供電問題一直是系統設計中的重點。在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節點的供電問題再次被放大。如果能在傳感器內部元件間能去節點電流,那么其結構會更緊湊、系統電路設計也會大大簡化。
以最被大家熟悉的紅外傳感為例,無需外接電源供電的紅外傳感會根據預先設定好的光譜波長要求來檢測其收到的光信號,并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為電能。此時,元件內部兩個電觸點會產生導電通道,從而開啟并持續為傳感器的運作供電。這種持續供電的循環是這種發展趨勢下傳感器理想的狀態。
環境能量采集電量微弱如何解決?
上面所說這種理想狀態其實不太容易達到,這種偏傳統的環境能量采集通常都會面臨采集到的電量微弱的難題。想要實現持續供電循環的困難,辦法也有不少。隨著模擬半導體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能量采集方案的出現使得傳感器在設計上可以較為容易地實現這種高效率的能源管理。
這種針對傳感器發展中采集電量微弱痛點的能量收集IC可以為傳感器收集到的能源提供高效率轉換至穩壓電壓。對有限的采集到的能量進行高效轉換是傳感器對此類IC最直接的要求。
在PV電池能量采集以及具備能量采集功能的傳感器上,能量采集PMU應用得很廣泛。能量采集PMU必須要能在很低的環境能量狀態下進行工作,這要求其有極快的冷啟動速度。內部冷啟動后,調節器開始在電壓跨度可能極大的范圍下工作。這種能量采集PMU要能在μW到mW范圍內對采集到的能量進行高效的轉換,同時自身的工作損耗不能超過亞μW級,才能支持起電能自足的傳感器節點。
NFC也成去外部電源發展一大助力
NFC的無線充電功能與物聯網傳感器的去外部電源發展極為匹配,成為推動傳感器發展的一大助力。較為有代表性的是啟緯科技的TurboNFC無線能量采集技術,簡單來說,傳感器通過NFC從傳入的射頻輻射功率傳感器接口和射頻傳輸獲取能量。這種取電技術和NFC的無線充電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線取電目前高采集效率在300mW左右,取電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傳感器的效率,300mW對于小型的傳感器應用還是應付得過來的。但和NFC無線充電一樣,現階段這些技術在可行性上沒有問題,但是離商業化大規模鋪開應用還有一段距離。畢竟目前這種功率這種效率的能量采集還不足以支持傳感器完全擺脫電源的限制,但不可否認這種取電技術讓傳感器去外部電源多了一種發展的可能性。
寫在最后
完全沒有外部電源支撐的傳感器內的芯片、器件能夠正常工作,已經不再是一個不可實現的想象。多種能量采集方式的結合將提高不同條件下傳感器收集能量的能力,各種功能的去外部電源化的傳感器在各個領域已經開始大顯身手。
原文標題:無需外部電源的傳感器供電問題如何解決?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4文章
17704瀏覽量
249963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0文章
51035瀏覽量
753081 -
供電
+關注
關注
1文章
331瀏覽量
23511
原文標題:無需外部電源的傳感器供電問題如何解決?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