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激光雷達在去年下半年迎來了一波數量之爭,從一顆、兩顆、到四顆,數量上越來越多,甚至有某品牌大肆宣稱“4顆以下別說話”。不過最近百度旗下集度汽車發布的新車預告,又引來了新的爭議。
激光雷達該放在哪?要幾個?大佬下場爭論
去年3月,百度與吉利合作,成立了集度汽車,集度汽車將在吉利浩瀚SEA純電架構上開發新車。原定今年4月18日將亮相集度首款車型,但受到疫情影響被迫推遲。不過在4月18日,集度還是放出了旗下首款車型的一些信息,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車前艙蓋上的兩顆可升降激光雷達。
圖源:微博@集度汽車
在集度放出的概念圖中,顯示這款車型上唯二的兩顆激光雷達分別位于前艙蓋的中央兩側,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上十分流行的“跳燈”設計。
這一特立獨行的設計,引起了新勢力造車大佬們的激烈討論。理想汽車CEO李想認為激光雷達放在車頂才是最優解,除了外形有點奇怪。“在車頂上放一個,和在機蓋或保險杠放兩個,性能上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頭頂的單顆性能會更好。但是,在行人碰撞、維修成本、和震動控制(鏈接主車體)上,都是車頂是最優的。唯一的問題是,車頂激光雷達的造型會需要適應,因為太像機動戰士-高達了。”
而集度汽車CEO夏一平也在留言中作出回應,表示一個和兩個激光雷達,120度FOV和180度FOV還是不一樣的,解決的corner case(極端案例)也不一樣,所以在產品的能力上和體驗上甚至是安全性還是有差別的。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后來也加入了討論。關于激光雷達的數量,與李想的觀點相反,何小鵬在朋友圈發文表示,兩顆激光雷達肯定從性能上遠好于一顆的,將來城市NGP和魯棒性中就可以看到差異。他還透露,小鵬汽車最開始想將兩顆激光雷達放在車頂,但無論如何設計,都類似兔子的耙耳朵,后來還是放棄了。
當然,關于激光雷達的安裝位置,還有人認為安裝在車燈里最好,夏一平也曾在較早前表示,安裝在車燈里倒不一定,但激光雷達和車燈一體化、集成化,肯定是一個趨勢的。
威馬汽車CEO沈暉表示,自家M7頭頂1+兩側2的激光雷達布局,可能是當下感知水平和安全平衡的最優解,過少有盲區,過多無意義。沈暉還認為,單純的激光雷達數量和位置之爭意義不大,短期看成本,長期看技術,也許當感知硬件足夠出色,純視覺才是終局。至于這句話怎么理解就見仁見智了。
是創新還是嘩眾取寵?激光雷達安裝方案對比
通過整理目前已經發布且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我們基本上可以將前向激光雷達的安裝位置分為車頂、前大燈下、中網附近。當然搭載側向甚至后向激光雷達的車型也有,但數量總體較少,放到后面再討論。
ET7 圖源:蔚來汽車官網
首先是放在車頂,也就是前擋風玻璃上方位置的車型,目前已經發布的有蔚來ET7、理想L9等。畢竟站得高看得遠,激光雷達安裝在車頂位置的好處主要是視野更開闊,對路面情況有更好的感知效果,甚至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識別到對向車道的來車。同時,由于位置較高,激光雷達受到損傷的可能性較少。但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對一些低矮、或是在低速場景中距離較近的路面障礙物識別可能會存在盲區。 另外,由于突出車身,對外觀造型、風噪會產生一定影響,比如蔚來ET7在高速路況中車頂會產生一些不可忽略的風噪。
另外是安裝在中網附近的,這也是傳統車企偏愛的位置,奧迪A8、奔馳S Class都采用了這種安裝位置,因為激光雷達安裝在本身黑色的中網可以最大幅度在視覺上避免違和感,不影響整車的外觀。但很顯然,位置較低造成的問題是,視野容易受阻,比如距離前方車輛比較近,就有可能被遮擋了大部分視野。另外一個問題是,在中網附近,包括前保險杠,都是最容易發生剮蹭的位置,激光雷達在這些位置就比較容易受損。
小鵬G9 圖源:小鵬汽車官網
同理,比如小鵬P5前向兩個激光雷達分布前防撞杠兩側,小鵬G9前向兩個激光雷達在前大燈下方,這些位置對激光雷達來說,可能會增加損壞幾率。
而集度將激光雷達放在車前艙蓋上,還采用了可升降設計,確實算是開創了一個新思路。采用可升降的方式首先是在關閉情況下,不影響車身外觀,另外相比于安裝在中網以及前防撞杠的激光雷達,損壞概率大大降低。
不過李想提到一個關鍵點,目前集度汽車上激光雷達的位置,無法通過最新的行人碰撞法規。在去年6月,工信部發布的2021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中,就提到了在汽車安全領域,重點開展行人保護、汽車前后端保護、外部凸出物等整車及零部件強制性國家標準的修訂完善,推進被動安全標準要求升級。
而按照最新修訂的《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 ,其中會測試發動機罩上部區域,也就是前艙蓋對行人的保護,顯然集度在前艙蓋上安裝可伸縮激光雷達的設計,可能會對行人造成二次傷害。
當然,集度官方也表示,目前展示的車型只是概念版,外觀上與量產車保持90%一致性。或許剩下的10%,就是激光雷達位置的改動。
寫在最后:
各大造車新勢力大佬們下場討論激光雷達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業界目前對于激光雷達的應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最佳方案,與此同時各家廠商也在通過不同的方式看來探索一個合適的模式,包括從最基礎的位置和數量兩個維度去找到平衡點。
當然,算起來激光雷達大規模上車,還僅僅是去年下半年才開始的事。甚至連激光雷達本身的技術線路,也還處于百花齊放的階段。所以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中,關于激光雷達的一系列爭議,或許還將陸續發酵。
-
汽車電子
+關注
關注
3027文章
7972瀏覽量
167179 -
百度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70瀏覽量
90455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3981瀏覽量
1900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