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出太陽系后,最遠探測器發回數據變為亂碼
目前距離地球最遠、且還在服役的人類探測器是1977年升空的旅行者一號(NASA Voyager 1),它和兄弟旅行者2號一樣,均飛出了太陽系,處于所謂星際空間。
但NASA科學家近日表示,雖然各種跡象表明探測器的“姿態表達和控制系統”工作正常,包括高增益天線的地球朝向都沒問題,可詭異的情況在于,旅行者一號發回地球的遙測數據,卻難以解讀,看起來就像是隨機生成的。如果是系統故障,那么理應激活“安全模式”,但并沒有激活。
Simon點評:目前人類對于星際空間的探索非常少,大多是來自于太空望遠鏡所觀測到的數據,但實際勘探情況到底如何,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一個數據顯示,旅行者一號目前距離地球大概有233億公里,與地球完成一次雙向通信時間長達41小時6分鐘。但結果就在該機器飛出太陽系之后,傳回的確實一堆亂碼一樣的數據。
當然,由于這一飛行器飛出地球的時間為1977年,飛行器上的探測器以及傳感器早就超過了預計的壽命,可能無法準確探測出外界的詳情。再加上星際空間所在的輻射環境,物理參數或許與太陽系也有差異,可能導致飛行器無法解析外部的信息。
也有網友認為我們所在的世界處于虛擬空間當中,由于飛行器已經超出建模范圍,因此只能發回隨機數據。不過更可能的是,由于地球的物理還無法解釋星際空間的外部環境,因此導致亂碼的產生。但不管怎樣,飛出太陽系的飛行器對人類而言仍有重要意義。
5G基站發貨量超120萬 華為拿下100個5G合同
5月17日,在2022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大會開幕式上,華為高級副總裁蔣正非發表主題演講,并且透露,目前華為已經獲得超過100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120萬。蔣正非特別強調,中國正在引領全球5G發展。截至到3月底,中國已經建成了超過156萬個5G基站,是全球最大的的5G網絡。
Lily點評:愛立信近日宣布最新數據。截止到5月2日,愛立信已經在全球范圍內獲得172個5G商用合同,其中,愛立信已經和89家運營商達成允許公示的5G商用合同,共在54個國家為121個正在運行的5G商用網絡提供設備支持。隨著5G網絡建設的不斷展開,華為、愛立信和諾基亞三大巨頭之間的5G商用訂單之爭日益激烈。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由,在全球打擊華為的5G合作。今年1月10日,前商務大臣凱布爾表示,英國之所以放棄華為5G設備,其實并非是因為國家安全問題,而是美國施加的壓力。此外,加拿大政府本周四表示,將與其他五眼聯盟成員國家采取同樣舉措,計劃禁止使用中國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的5G設備,以此來保護國家安全。
華為在圍堵之中,在南美和非洲地區接連實現突破。近期,巴西移動運營商Brisanet采用了采用華為5G網絡設備。埃塞俄比亞第一大電信網絡運營商Ethio Telecom(埃塞俄比亞全資國有企業)已于當地時間5月9日率先在埃推出5G商用服務,這家運營商也采購了華為5G設備。
在全球5G快速部署的新背景下,除中之外,亞洲、非洲、歐洲、中東、南美洲多個國家都有部署5G網絡需求,相信華為還有更多機會斬獲5G合同,引領全球5G技術的發展。
北大團隊攻克一世界難題,光子集成芯片和微系統有新突破
5月19日消息,北京大學王興軍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歷時三年,攻克了在光子集成和微系統方面的一世界性難題。聯合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John E.Bowers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雜志發表這一新研究《Microcomb-driven silicon photonic》。
Tanya點評:眾所周知,硅基材料本身是不發光的,如何讓它發光是科學界研究的熱門課題。在很早的時候,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就把硅激光芯片作為長期研究項目。此次王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直接由半導體激光器泵浦集成微腔光頻梳,給硅基光電子集成芯片提供了所需的光源大腦,讓其實現真正發光,然后硅基光電子集成技術再借助成熟的CMOS工藝,大規模集成傳統光學系統所需的功能器件。
“光”傳播速度是目前我們認知范圍內最快的一種物質,如果能把“電子傳輸”替換成“光傳輸”,那將極大提升片上的信息傳輸速度和信息處理速度。而且由集成微腔光梳驅動的新型硅基光電子片上的集成系統,集成度很高,能實現更多復雜的功能。
未來在5G通信、自動駕駛、AIOT的進一步發展,海量數據將在云端擁擠,這迫切需要更高效的數據傳輸和數據處理方式。而硅基光電子高集成系統可以實現以激光作為數據傳輸的載體,還能避免傳統電子傳輸信息受磁場干擾的影響。相信北大團隊的這一重大研究成果,將很快應用于數據中心、云計算、高頻高速通信等領域。
IDC:L2 級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已達23.2%
近日,IDC發布《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數據追蹤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L2級自動駕駛在乘用車市場的新車滲透率達23.2%,整個市場處于L2向L3發展的階段。
Hobby點評:L2級自動駕駛在國內汽車市場滲透率飛速增長,去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還僅僅是7.5%,短短一年時間L2滲透率就已經達到23.2%。細分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今年一季度的L2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更是達到35%。
而這只是開始,近期多家自動駕駛公司都推出了低成本的高階自動駕駛方案,比如元戎啟行推出的低成本L4方案,本周輕舟智航還推出了一套量產成本僅低至1萬元人民幣的自動駕駛方案,能夠達到99%的L4能力。這是什么概念?特斯拉升級FSD自動駕駛需要6.4萬元人民幣,蔚來NAD自動駕駛能力需要按月付費,每月680元訂閱費用。這么看來1萬元能夠達到99%L4能力的自動駕駛方案,簡直是降維打擊。
而接下來,自動駕駛公司推出的方案,將會跟隨整車研發周期,在2-3年后陸續上市,屆時L3級別滲透率達到80%以上,L4自動駕駛遍地走也絕對不是憑空想象。
日本今起禁止對俄出口3D打印機等高科技產品
據衛星社,日本自5月20日起禁止向俄羅斯出口高科技產品,諸如量子計算機、3D打印機、電子顯微鏡等設備。報道稱,由于烏克蘭局勢,這是其中一項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上周作出了相關決定。據報道,該制裁清單總共包含14類商品和設備。報道指出,這一措施是日本政府于5月10日批準并于13日通過的一攬子制裁措施中的一項。
Felix點評:很多人可能覺得日本的3D打印機好像也不強啊,實際上日本對于這個領域是挺重視的,不僅是企業大量參與,政策也是很支持的。
對于日本而言,他們將注塑機器、噴射工具以及3D打印機定義為制造業的革命性技術,包括多家大學、以及松下(Panasonic)、日產(Nissan)和川崎重工(Kawasaki)等在內的27家公司在日本組建了一個3D打印聯盟,日本政府每年都會為這個聯盟注入技術研發資金。而日本企業目前也已經推出了很多3D打印機,比如日本光學設備開發商JEOL的電子束金屬3D打印,三菱電機的智能激光金屬3D打印機,日本山崎馬扎克(Mazak)公司的混合多軸金屬3D打印機等等。實際上,日本的3D打印技術是要和美國競爭的,對于禁運俄羅斯只是“順帶”的行為。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2633瀏覽量
73007 -
太陽系
+關注
關注
0文章
5瀏覽量
672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787瀏覽量
1664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