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關乎國計民生,糧食安全更是國家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
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當前正值冬小麥收割期,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對糧食安全意義重大,既是保證14億人口飯碗的“大事”,也是守護好18億畝耕地紅線,實現全年糧食豐產豐收的堅實基礎。
提升糧食作物生產監管效率,成為現階段小麥收獲的重要工作。
商湯積極行動,充分發揮創新動能,以科技賦能農業管理,以AI+遙感彌補現有技術手段的不足,提升監測治理效率,助力小麥的正常收割。
生長情況精準判定,小麥收獲AI把關
高效識別小麥的生長情況,面臨諸多難題。
在遙感影像上,小麥與青貯等其他農作物容易混淆,傳統提取方式依賴人工經驗,效率不高。小麥生長變化的監測更是效率低、成本高,導致精細化管理工作難度大,治理處置呈現被動局面。
憑借領先的智能遙感技術能力,商湯通過SenseRemote遙感影像智能解譯解決方案快速進行算法模型開發,精準識別小麥分布,并準確監測小麥生長變化,為監管治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撐。
高精度的作物識別能力,可精準識別小麥種植范圍,并快速判定小麥生長的變化情況,無論是作物變化,還是土地利用的變化,都能夠精確監測、準確識別,服務農業部門及時治理。
同時,商湯自主研發的光伏識別算法模型,能夠精準的識別光伏設施分布、面積以及變化,對耕地范圍建設光伏可以高效發現,服務耕地保護和光伏工程監管。
在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強大的算法和算力支持下,AI技術的應用將有望幫助農業農村部門提高管理準確率,解決人工巡查遺漏誤報、傳統解譯“高費低效”等痛點,提升糧食作物生產監管能力。
AI化作麥田“守望者”,用科技力量守護金色麥浪,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商湯愿以一己之力與各地方管理部門合作,以智能遙感技術賦能監管能力提升。
賦能農業管理,普惠社會民生
AI+遙感,讓人們可以從全局出發,更加科學高效地實現用地規劃、城市管理和自然災害的應對,成為認識和管理生活家園的智慧之眼。
在農業領域,商湯也正積極推動AI等創新科技的應用,助力減少農業資源對生態環境的間接影響,力求為農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帶來積極作用。小到大棚種植,大到鄉村建設,從空間勘測到地面治理,AI技術全方位賦能農業智能化發展。
利用AI解譯技術識別農業種植與農用地利用情況,發現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檢測耕地撂荒,包括農業主體種植品種、面積、生產狀況,可以為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農作物產量、品質等關鍵信息,支持建立農村信用體系,助力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展,服務國家以及地方糧食安全。
除此之外,面對洪澇災害帶來的防汛壓力,AI遙感影像解譯技術可提供精準的量化分析數據,為搶險指揮救援、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及時有效的決策依據。
在城市管理、基礎平臺建設方面,水環境質量遙感監測、裸地揚塵遙感監管等管理系統的搭建,實現生態保護監測和執法效率的雙重提升,為農村地區營造更好的農業生產和生活環境。
未來,商湯還將積極實踐AI+遙感在農業領域的更多應用,為社會經濟創造更多價值與效益。
原文標題:助力夏糧顆粒歸倉,AI扮演“麥田里的守望者”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商湯科技SenseTime】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63瀏覽量
268909 -
遙感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75瀏覽量
16954 -
商湯科技
+關注
關注
8文章
508瀏覽量
36085
原文標題:助力夏糧顆粒歸倉,AI扮演“麥田里的守望者”
文章出處:【微信號:SenseTime2017,微信公眾號:商湯科技SenseTime】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