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有些企業認為其已經邁入數字化建設的快車道,拿著數字化的藍圖暢想未來,實際上還徘徊在信息化的老路上,結果可想而知。
“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新發展格局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道“必答題”。然而許多企業認識較為片面,簡單地以為從線下搬到線上、云上就是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殊不知,發展數字經濟,重要的是構建全新的數字化產業生態。
搞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慧眼識“化”,搞清楚信息化、數字化的定義,聯系及區別,把握數字化的精神內核。
信息化易,數字化難
看似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邊界不清晰,但是信息化、數字化有著非常明顯的不同特點:
要弄清楚什么是數字化,什么是信息化,就要看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實現了怎樣的目標。如果信息技術只是理順了流程,加速了業務的進程,順便用到了數據,數據只是“衍生品”,那就還處在信息化階段。如果企業已經能夠自動利用數據優化業務,尋找新的增長點,那就進入了數字化階段。簡單說,數字化就是使用數據創造新的業務形態。
信息化時代的特點如下:
人類活動是以物理世界為主,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改進和提升了少量的行為。
思維模式還是線下的流程化思維,信息化是為線下的物理世界的活動提供服務的。當線上與線下規則沖突的時候,則以線下物理世界為主。比如說辦公自動化(OA)是很典型的代表,做OA的過程就是把線下的紙質的法規、文件、流程都線上化的過程,但是到了最后一步,還是要打印出表單手動簽字,再以這個審批表為準。這時信息化是一種工具,并沒有改變業務本身,從思考模式上,大家還是用物理世界的思維模式在進行的。
流程是核心,軟件系統是工具,而數據是軟件系統運行過程中的副產品。
而到了數字化時代則完全不同了。數字化時代的特點如下:
數字化帶來的是數字化生存,利用數字技術將物理世界重構建模到數字世界。
人類大部分活動及交互都在數字世界中進行,少量決策指揮信息回到物理世界指揮設備和機器完成操作。
數據是物理世界在數字世界的投影,是一切的基礎,而流程和軟件系統則是產生數據的過程和工具。
比較而言,信息化易,數字化難。信息化搞了幾十年,除了非常傳統的行業,現在幾乎是企業的標配。因為信息化對原有業務形態的改變不大,實施的過程中風險較低,成果可預期,所以無論是在業務設計方面,還是推行阻力方面,困難都比較小。
但是數字化才剛剛起步,而且進展相對緩慢,盡管概念炒得滿天飛,能舉得出來的成功案例也還比較有限。畢竟,從數據中找到業務解決之道是比較難的,而且對數據質量的要求又非常高,如果不執行完整的數字化項目,成果難以評估。數字化業務的應用落地,在方法、技巧和經驗上,都需要更多的探索。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建設的難度較大,未來路漫漫。
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不轉不行
信息化時代,人說的算;數字化時代,數據為王。數字化其實是信息化的延伸和升級。信息化時代,企業是主導,一切決策聽管理者的。而數字化時代,數據為王,一切都要聽數據的。
數字化轉型就是企業把系統產生的數據依據一定邏輯進行自動分析,找到流程漏洞或者新的業務增長點;并對優化流程、修補漏洞,發力新長增點給出具體建議。注意,這時不再需要企業管理者絞盡腦汁地思考發展策略,也不需要花重金聘請咨詢機構給出解決方案,企業的數字化平臺完全可以解憂——指導企業轉型升級,比如哪些產品線應該擴大規模,哪些區域還需要加大營銷力度,未來幾年的產品需要怎樣的創新,才能實現利潤率的增長,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企業不但對自己了如指掌,對合作伙伴、客戶同樣心知肚明時,怎么可能發展不好?
總而言之,數字化改變的是商業模式,也就是企業的盈利方式,進而推動全行業的重構,加強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及客戶的聯系,最終產業生態形成良性循環,客戶滿意度也節節攀升,皆大歡喜的局面就出現了。
綜上所述,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不轉不行;沒有數字化轉型,企業將寸步難行。
審核編輯 :李倩
-
數字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1瀏覽量
2534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14瀏覽量
61731 -
信息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488瀏覽量
21121
原文標題:信息化易,數字化難?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