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如今我們的生活進入到了信息時代,相比過去,消費者開始更關注并熱衷于搜集自身的信息,來及時的判斷自己身體狀況,以達到合理生活、預防疾病的目的。而這些數據的收集,通常是由許多智能家居、智能設備中的傳感器來完成,而今,毫米波雷達也開始在智能家居中逐漸鋪開。
但如何獲取個人的敏感數據,或者如何去檢測孩子或者老人的身體狀況成為一個難題。目前的解決方案是佩戴相關智能可穿戴設備,或者采用智能監控設備,當發現有異常情況時,能夠進行及時的提醒。
不過這種方式固然能夠在反應被檢測對象的身體實時狀況,但并非每個人都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的監控當中。哪怕這個舉動是打著為對方好的名義,不僅是對監測人還是對于被監測人而言,長時間都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是否有一種方式,既能夠實現數據收集,又不會對人造成困擾,也不會侵犯他人的隱私。近期深圳知譜科技研發了一套毫米波無感生命看護儀,似乎為數據收集給出了一種新的方式。為了一探究竟,電子發燒友采訪到了知譜科技總經理徐攀。
徐攀表示,知譜科技于2020年注冊,是一家專注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企業。去年在進行軟件與產品的落地,而在今年推出了第一個產品,即毫米波無感生命看護儀,目前已試裝超過100臺。
毫米波無感生命看護儀
除了to C的產品外,知譜還會出售一些模塊產品,如一個客戶的嬰兒監護器便是將模塊和攝像頭做在了一起。不僅可以監護嬰兒的實時狀態,同時還能檢測到嬰兒的呼吸以及睡眠問題。
技術指標上,雷達模塊的檢測角度為120°圓錐體的電磁波范圍,最遠距離可以到2.5米,但知譜目前將其設定在1.4米的距離以內,因此整個范圍在5㎡左右。之所以要將距離縮短,主要原因還需要考慮到人睡眠時蓋的被子,如果要穿透被子,保證精準度,就需要在1.4米左右。
當前,知譜的雷達頻段主要在24GHz與60GHz,比如24GHz已經應用在人在傳感器上。傳統的紅外傳感器(KIR)無法判斷人靜止與睡覺的狀態,只有在移動時才能測得出來,而人在傳感器可以判斷這兩種狀態。
徐攀透露,知譜也在安防市場有一定的布局,用監控雷達頭取代攝像頭,可以清楚人在房間區域內的活動軌跡情況。
之所以采用毫米波雷達而非KIR,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隱私問題。盡管目前在許多公共場所已經到處都是安防攝像頭,但許多人其實并不愿意在家庭、辦公場所等地安裝攝像頭,因為涉及隱私的問題。
而雷達傳感器不僅可以實現人數統計,記錄人體在室內的活動軌跡,同時還能監測人的呼吸心率,進行摔倒監測等。并且雷達的隱私性在于,由于是電磁波,因此無法如傳統的光學影像一樣可以直觀地看到圖像,所以也無法分辨監測到的物體是誰,只能監測到有個物體動了,哪怕是心臟的跳動。
人體心臟在跳動時表面會有微小的起伏,肉眼很難分辨,但雷達可以感應到,同時呼吸也會使胸腔起伏,因此通過算法可以精準地監測人體睡眠時的狀態。
此外,對比KIR,雷達的優勢,一個在于不受環境溫度、光線的干擾;另一個是精度更高,KIR在人體靜止不動的時候無法檢測到,只能走動的時候才可以,不過10GHz的雷達很難檢測出來,而智譜24GHz的產品精確度在分米級,可以實現這一需求。
徐攀透露,目前知譜科技主要采用日本索喜(Socionext)的雷達芯片。合作的緣由在于索喜盡管有芯片,但缺少算法,而知譜科技在雷達算法這一塊有較深的技術積累,因此雙方一拍即合,知譜科技也是索喜全球首家60GHz芯片量產的客戶。
從算法準確度來看,以睡眠算法為例,目前全球的睡眠檢測算法中哈佛醫學院的較為優秀,這一算法也被華為手表所采用,而知譜科技的檢測算法與哈佛醫學院算法對比后發現結果幾乎一致,甚至還要更優。
因此,通過這些雷達算法,不僅可以精確地感知到個人的睡眠狀態,還能做好防摔預警,這可以為用戶提供一個在不打擾的情況下,實時監測自己父母以及小孩。徐攀表示,知譜科技產品主打的便是無感,畢竟沒有人愿意在攝像頭下生活。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19瀏覽量
754614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578瀏覽量
185523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48瀏覽量
644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