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工程師用 50Ohm PCB 傳輸線,有些時候這則成為 PCB 布線的默認設置。為什么不是 60 Ohm 或者 70 Ohm?
在線寬固定的情況下,有三個主要因素影響PCB的阻抗。
第一,到PCB傳輸線最近的電磁干擾層的影響正比于PCB傳輸線到最近的參考平面的距離,越小的距離就越小的輻射。
第二,串擾也隨傳輸線的厚度有則明顯的變化,減少一半的傳輸線厚度將減少傳輸線串擾。
第三,越小的距離產生越小的阻抗,這個有利于減少容性負載的影響。所有的三個因素鼓勵設計者去設計傳輸線更加靠近參考平面。阻止傳輸線厚度降為0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芯片不可能很好的驅動小于50 Ohm的傳輸線,除了Rambus 27Ω,舊的國家BTL聯盟17Ω。
并不是所有的用50Ω做阻抗控制都是最好的。如:舊NMOS8080處理器工作頻率100Khz的時候沒有電磁干擾和串擾以及容性負載的問題,同時在任何時候他也不可能驅動50Ω的傳輸線.就這個處理器而言,由于高的阻抗將減小驅動電源,故我們必須使用我們能制造出來的最薄的,最高的阻抗的傳輸線.
同時我們也要考慮機械問題(制程問題)。如,在高密度多層板的高壓合夾層空間下,70Ω的傳輸線在現在微小印刷技術下很難被制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你也許會轉而用50Ω的傳輸線,50Ω的傳輸線允許用比70Ω更寬的線寬,從而使電路板存在可制造性。
那同軸電纜線的阻抗又如何呢?在射頻的世界里,考量的問題點與印刷電路板又有不同,至今射頻工業還是關注與相似阻抗的同軸電纜線,根據國際電工協會出版物78(1967), 75Ω是一個非常容易被接受的同軸阻抗標準,因為你能更加容易的匹配幾種比較流行的天線結構。它同時定義了50Ω的實心聚乙烯線的結構,即給出了固定的外層屏蔽層的直徑,同時給出了固定的介電常數2.2。因為在50Ω先可以減小傳輸過程中的趨膚效應。
同時你可以從物理學定理上證明50Ω同軸電纜線阻抗的優越性。電纜趨膚效應損失為L(每單位長度上)正比于趨膚效應電阻R(每單位長度)除以電纜的特性阻抗Z。電纜總的趨膚電阻為外層屏蔽層電阻加上內層傳輸線電阻之和。在高頻下,屏蔽層的串接趨膚電阻反比與它的直徑d2。內層傳輸線的串聯趨膚電阻反比與它的直徑d1.則總的串接電阻正比于(1/d2+1/d1).結合上述因素,相互介電常數ER,屏蔽層直徑d2 為給定的固定值,你能下面這個公式來最小化趨膚效應的損失,
在任何初級電磁場電磁波課本里,你都能找到如下的公式:Z0 表示為d2, d1, 和ER:的公式
將公式2代入公式1,則可得公式三如下
從公式三分離常數項((√ER/60 )(1/d2)),變量((1+d2/d1)/ln(d2/d1))決定趨膚損失最小化的點,仔細檢查公式三,發現最小損失的點只與d2/d1 的比有關,與ER 和固定的d2都無關。
將L作為自變量d2/d1的一個函數,一個可操作的結構顯示最小損失點為d2/d1=53.5911.假設一個固體的聚乙烯絕緣體的介電常數為2.25,相當于波的傳播速度為光的66%。d2/d1=53.5911.用于公式二可得傳輸線的特性阻抗為51.1Ω,很久以前,無線電工程師堅決的僅僅使同軸線的阻抗達到更方便的50Ω。這不意味你就必須用50Ω。如,如果你設計了一個75Ω的傳輸線,此線有相同的外層屏蔽層直徑和介電常數,其趨膚損失僅增加了12%,不同的介電常數材料的可以優化d2/d1的值,從而產生優化的阻抗。
原文標題:為什么很多PCB傳輸線的阻抗都是50歐姆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奈因PCB電路板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pcb
+關注
關注
4319文章
23111瀏覽量
398248 -
阻抗
+關注
關注
17文章
958瀏覽量
46009 -
歐姆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瀏覽量
21002 -
傳輸線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6瀏覽量
24042
原文標題:為什么很多PCB傳輸線的阻抗都是50歐姆
文章出處:【微信號:pcbgood,微信公眾號:奈因PCB電路板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