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6月25日,韓國媒體引用集邦咨詢(TrendForce)數據并發表觀點稱,中國企業在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商中的份額總和已經超過了10%,達到了10.2%,離三星的16.3%已經不遠了。韓國媒體用該國俚語——“追到下巴處”來形容中國半導體追趕韓國的情況。
這種表述讓人們想起前不久彭博社的表述,過去四個季度里,全球半導體增速TOP20中,其中19家公司來自中國大陸,這一數據相較于此前同期,增長了11家。
這份數據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點,首先當然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代工由于臺積電的存在,已經在全球處于獨一檔的存在。集邦咨詢還預測稱,預計在2022年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代工廠就將占全球產能的48%。
另一個數據則是中國大陸的高增長,這個也是韓國媒體關注的。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前十中,中國大陸地區有中芯國際、華虹和晶合集成入圍,數量上也僅次于中國臺灣地區的4家,如果將世界先進歸入到臺積電集團內,那么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則都是3家。
不過,中國大陸更引人關注的是三家企業的高增長,就像臺積電的市場份額一樣,2022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華虹和晶合集成的增速在TOP10中也是獨一檔的存在,其中中芯國際同比增速為16.6%,華虹的同比增速為20.8%,晶合集成的同比增速為26%。再反觀韓媒很是擔心的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第一季度的占比下滑了3.5%。如果依照這樣的數據趨勢,此消彼長之下,韓國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地位確實岌岌可危。
上述便是韓媒注意到的,中國大陸地區企業在晶圓代工方面的高增長。
而彭博社關注到的則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中國大陸企業的高增長。這家媒體整理了一份過去四個季度,全球半導體增速最快的20家企業,有19家來自中國大陸。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只有8個。
這家外媒也是從兩個角度談論了這個數據,首先是中國大陸地區的芯片制造產業高速發展,這一點和韓媒的觀點是相近的,只是彭博社看到的數據時間線更長。在其統計中,中國大陸地區2020年芯片制造產業的增速已經達到了2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了2021年,由于芯片和制造產能緊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廣泛受益,當然也包括中國大陸的企業,2021年中國大陸生產芯片3594.3億塊,同比增長37%左右,遠超全球平均15%的增長水平。在此,中芯國際再次被點名,根據該公司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單季營收達到了18.419億美元,同比大漲了67%。從營收規模來看,中芯國際較臺積電等公司還有很多差距,不過增速確實是最高的,這一點也被彭博社特別點出了。
此外,彭博社還列出了個別企業的高增長,在其列出的榜單中,前五名中國大陸企業以翻倍甚至更高增速在成長,其中,蘇州國芯以同比增速338%高居榜首,寒武紀以144%居于第二名,第三名創耀科技為138%,第四名概倫電子為100.4%,第五名臻鐳科技為99.1%。
咨詢機構Morningstar分析師Phelix Lee在給彭博社的回復中提到,“在疫情管控期間,中國大陸客戶需要采購本土產品,以確保替代品運營順利。”
不過,我們也不能因外媒的吹捧而迷失。首先,我們不能排除這些外媒有給政府機構,尤其是美國政府“遞刀子”的可能,就像我們古人常講的,槍打出頭鳥,而這些榜單性數據,以及從榜單里提取的指向性數據,這些都會讓美政府等監管部門更加能夠注意到中國大陸這些芯片公司的發展。
其次,我們必須要深刻理解的是,除了像中芯國際等部分企業,中國大陸大部分半導體企業的規模還是中小型,根據天眼查和企查查相關的統計,目前無論是以“集成電路”檢索,還是以“半導體”檢索,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數量都超過了10萬家。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中國大陸現在營收不過億的企業數量是超過10萬家的,因為過億的企業數量占比太小了。
我們看彭博社羅列的企業,蘇州國芯在過去四個季度以338%的增速高居第一。實際上,該公司2021年的營收是4.07億元,同比增長56.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20.46萬元,同比增長53.47%。蘇州國芯的主營業務是嵌入式CPU,主要的競爭對手是Arm。根據Arm公司的財報,該公司2021年營收為27億美元(約合1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我們不否認蘇州國芯在高速發展階段,但是體量是其40多倍的Arm公司同樣沒有落下,單以營收來論,兩者之間的差距數額實際上更大了。
第三點可以重溫一下魏少軍教授的數據,很多數據都表明,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除個別像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大部分企業的競爭力都還比較弱。我們一直都在談國產芯片低端競爭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從魏教授的毛利率數據就能夠看出。2021年中國大陸排名前100的芯片設計企業的平均毛利率預計為34.64%。簡單羅列幾家全球領先的IC設計公司的毛利率,高通2021年利潤率為73%,英偉達2022財年毛利率為64.9%,博通截止到2022年5月1日的第二季度毛利率為67%。因此,魏教授的觀點是中國大陸IC設計企業和全球領先企業比,毛利率還比較低。我們更要注意的是,這些還是我們的TOP100,其他公司的水平就更低了。
第四點看一下未來增長,彭博社引用分析師的觀點稱,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高增長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大陸倡導的芯片替代,還有一個是未來可能借助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繼續高增長。對于后一點,相信很多業者都能夠看出這是很印象流的描述,實際上相關數據顯示,由于美國制裁,2021年中國大陸IC設計企業在智能卡和計算機(包含人工智能)方面的營收下滑超過了30%。而在汽車領域,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的芯片自給率依然不足5%,由于該領域技術門檻高,國產芯片進展緩慢。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很多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下一個階段是從有到好,而這個過程必將引起傳統半導體豪強的敵意,“中國威脅”已經成為各國談論中國大陸半導體時先入為主的理念,所有的數據都會被放大解讀,而忽略了本體的弱小。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數據都會被刻意去解讀。我們當然也要客觀地發布與發展相掛鉤的數據,但決不能自己也沉迷在同比高增長中,要深知大部分企業取得高增長只是因為自己還很弱小,所以一點點成長便會很凸顯。
這種表述讓人們想起前不久彭博社的表述,過去四個季度里,全球半導體增速TOP20中,其中19家公司來自中國大陸,這一數據相較于此前同期,增長了11家。
高增長成為“中國芯”代名詞
當然,韓國媒體和彭博社是兩種不同的統計維度。我們先看韓國媒體所引用的晶圓代工方面的數據。根據集邦咨詢的統計,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晶圓代工TOP10分別為臺積電、三星、聯電、格芯、中芯國際、華虹、力積電、世界先進、晶合集成和高塔半導體。
圖源:集邦咨詢
這份數據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點,首先當然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代工由于臺積電的存在,已經在全球處于獨一檔的存在。集邦咨詢還預測稱,預計在2022年中國臺灣地區的晶圓代工廠就將占全球產能的48%。
另一個數據則是中國大陸的高增長,這個也是韓國媒體關注的。目前全球晶圓代工前十中,中國大陸地區有中芯國際、華虹和晶合集成入圍,數量上也僅次于中國臺灣地區的4家,如果將世界先進歸入到臺積電集團內,那么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則都是3家。
不過,中國大陸更引人關注的是三家企業的高增長,就像臺積電的市場份額一樣,2022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華虹和晶合集成的增速在TOP10中也是獨一檔的存在,其中中芯國際同比增速為16.6%,華虹的同比增速為20.8%,晶合集成的同比增速為26%。再反觀韓媒很是擔心的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第一季度的占比下滑了3.5%。如果依照這樣的數據趨勢,此消彼長之下,韓國在全球晶圓代工的市場地位確實岌岌可危。
上述便是韓媒注意到的,中國大陸地區企業在晶圓代工方面的高增長。
而彭博社關注到的則是整個半導體行業,中國大陸企業的高增長。這家媒體整理了一份過去四個季度,全球半導體增速最快的20家企業,有19家來自中國大陸。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只有8個。
這家外媒也是從兩個角度談論了這個數據,首先是中國大陸地區的芯片制造產業高速發展,這一點和韓媒的觀點是相近的,只是彭博社看到的數據時間線更長。在其統計中,中國大陸地區2020年芯片制造產業的增速已經達到了28%,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到了2021年,由于芯片和制造產能緊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廣泛受益,當然也包括中國大陸的企業,2021年中國大陸生產芯片3594.3億塊,同比增長37%左右,遠超全球平均15%的增長水平。在此,中芯國際再次被點名,根據該公司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中芯國際單季營收達到了18.419億美元,同比大漲了67%。從營收規模來看,中芯國際較臺積電等公司還有很多差距,不過增速確實是最高的,這一點也被彭博社特別點出了。
此外,彭博社還列出了個別企業的高增長,在其列出的榜單中,前五名中國大陸企業以翻倍甚至更高增速在成長,其中,蘇州國芯以同比增速338%高居榜首,寒武紀以144%居于第二名,第三名創耀科技為138%,第四名概倫電子為100.4%,第五名臻鐳科技為99.1%。
圖源:彭博社
咨詢機構Morningstar分析師Phelix Lee在給彭博社的回復中提到,“在疫情管控期間,中國大陸客戶需要采購本土產品,以確保替代品運營順利。”
我們自己該如何看待企業高增長?
近一兩年,國內半導體產業確實迎來了高速發展,根據相關統計,2021年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營收過億元的數量達到了413家,比2020年的289家增加124家,同比增長42.9%。不過,我們也不能因外媒的吹捧而迷失。首先,我們不能排除這些外媒有給政府機構,尤其是美國政府“遞刀子”的可能,就像我們古人常講的,槍打出頭鳥,而這些榜單性數據,以及從榜單里提取的指向性數據,這些都會讓美政府等監管部門更加能夠注意到中國大陸這些芯片公司的發展。
其次,我們必須要深刻理解的是,除了像中芯國際等部分企業,中國大陸大部分半導體企業的規模還是中小型,根據天眼查和企查查相關的統計,目前無論是以“集成電路”檢索,還是以“半導體”檢索,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數量都超過了10萬家。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中國大陸現在營收不過億的企業數量是超過10萬家的,因為過億的企業數量占比太小了。
我們看彭博社羅列的企業,蘇州國芯在過去四個季度以338%的增速高居第一。實際上,該公司2021年的營收是4.07億元,同比增長56.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20.46萬元,同比增長53.47%。蘇州國芯的主營業務是嵌入式CPU,主要的競爭對手是Arm。根據Arm公司的財報,該公司2021年營收為27億美元(約合1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我們不否認蘇州國芯在高速發展階段,但是體量是其40多倍的Arm公司同樣沒有落下,單以營收來論,兩者之間的差距數額實際上更大了。
第三點可以重溫一下魏少軍教授的數據,很多數據都表明,目前中國大陸半導體除個別像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大部分企業的競爭力都還比較弱。我們一直都在談國產芯片低端競爭的問題,實際上這個從魏教授的毛利率數據就能夠看出。2021年中國大陸排名前100的芯片設計企業的平均毛利率預計為34.64%。簡單羅列幾家全球領先的IC設計公司的毛利率,高通2021年利潤率為73%,英偉達2022財年毛利率為64.9%,博通截止到2022年5月1日的第二季度毛利率為67%。因此,魏教授的觀點是中國大陸IC設計企業和全球領先企業比,毛利率還比較低。我們更要注意的是,這些還是我們的TOP100,其他公司的水平就更低了。
第四點看一下未來增長,彭博社引用分析師的觀點稱,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的高增長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大陸倡導的芯片替代,還有一個是未來可能借助汽車和人工智能領域繼續高增長。對于后一點,相信很多業者都能夠看出這是很印象流的描述,實際上相關數據顯示,由于美國制裁,2021年中國大陸IC設計企業在智能卡和計算機(包含人工智能)方面的營收下滑超過了30%。而在汽車領域,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中國汽車的芯片自給率依然不足5%,由于該領域技術門檻高,國產芯片進展緩慢。
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很多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下一個階段是從有到好,而這個過程必將引起傳統半導體豪強的敵意,“中國威脅”已經成為各國談論中國大陸半導體時先入為主的理念,所有的數據都會被放大解讀,而忽略了本體的弱小。
后記
在政策的引導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績確實是值得肯定的,未來也值得期待。不過,我們都明白,目前國內半導體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是畸形的,并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競爭狀態,有太多的政治因素在干擾,而支持實施這些干擾的基礎思想就是“中國威脅論”。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數據都會被刻意去解讀。我們當然也要客觀地發布與發展相掛鉤的數據,但決不能自己也沉迷在同比高增長中,要深知大部分企業取得高增長只是因為自己還很弱小,所以一點點成長便會很凸顯。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26瀏覽量
219226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18瀏覽量
653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韓國擬斥資20萬億韓元建“韓積電”
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韓國政府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計劃,旨在通過支持本土芯片產業來保障其半導體出口優勢。據韓媒報道,
韓媒消息稱三星“洗牌”半導體封裝供應鏈
12 月 25 日消息,韓媒 ETNews 今天(12 月 25 日)發布,三星正計劃“洗牌”先進半導體封裝供應鏈,將從根本上重新評估材料、零部件和設備,影響開發到采購各個環節,從而進一步增強技術
韓國計劃建立“韓積電” 助力半導體產業發展!
近日,韓國國家工程院(NAEK)在一場重要的研討會上提出了建立“韓積電”(KSMC,韓國積體電路制造公司)的計劃,旨在通過效仿全球知名的臺積電(TSMC)成功模式,推動韓國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
第五個印證價值,一定要大規模出口,只有出口,才能證明自己真正的技術實力。
講了日本半導體的優點、缺點,以及對我們的啟發。今天,日本半導體跟中國
發表于 11-04 12:00
中國半導體:專利增長42%達全球第一
同比增長22%,達到80892項,同比增長22%。其中,中國的半導體申請量從 32,840 件激增至 46,591 件,增幅高達 42%,超過其他所有國家和地區。 有媒體報道稱,這一顯
韓國6月半導體出口額創新高,同比增長51%
韓國半導體出口再次展現強勁勢頭,據韓國海關總署7月1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韓國半導體出口額飆升至134億美元,同比
韓國半導體出口強勢回升,領跑全球科技貿易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半導體作為科技產業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韓國半導體出口數據公布,再次展現了其在全球科技貿易中的強勢地位。據外媒報道,自去年11月份以來,
韓國5月前10天出口增16.5% 半導體出口增加52%
韓國5月前10天出口增16.5% 半導體出口增加52% 據韓媒報道,韓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韓國
韓國半導體設備對華出口增長,反映行業狀況趨于改善,中國發力傳統半導體市場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4月30日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2月,中國共進口韓國半導體設備(海關編碼848620)1.4969億美元和1.4899億美元,分別同比
韓4月芯片出口同比增長43% 高達58.5億美元
韓4月芯片出口同比增長43% 據外媒報道 韓國芯片出口額在4月1日至20日間大幅躍升,同比增長43%,高達58.5億美元。 據
韓美半導體獲美光226億韓元的HBM設備訂單
韓美半導體近日宣布獲得美光科技一筆價值226億韓元(當前約1.21億元人民幣)的訂單,用于提供雙TC粘合設備以制造HBM(高帶寬存儲器)芯片。
人才流失,被迫站隊,韓國半導體產業陷入困境
網》和《韓民族日報》的報道,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加強了對出口的管制,并試圖通過拉攏同盟國來限制中國的技術進步。然而,這一舉措卻使得韓國對中國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代工廠來開發和交付。臺積電是這一階段的關鍵先驅。
半導體的第四個時代——開放式創新平臺
仔細觀察,我們即將回到原點。隨著半導體行業的不斷成熟,工藝復雜性和設計復雜性開始呈爆炸式
發表于 03-27 16:17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交給代工廠來開發和交付。臺積電是這一階段的關鍵先驅。
半導體的第四個時代——開放式創新平臺
仔細觀察,我們即將回到原點。隨著半導體行業的不斷成熟,工藝復雜性和設計復雜性開始呈爆炸式
發表于 03-13 16:5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