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導語
-
開發工具
-
重構
-
技能
-
總結
導語
自從畢業后,今年已經是我工作的第 8 個年頭了,我甚至都快忘記了到底是哪年畢業的。
從出來,本人一直在做 Java 相關的工作,現在終于有時間坐下來,寫一篇關于 Java 寫法的一篇文章,來探討一下如果你真的是一個 Java 程序員,那你真的會寫 Java 嗎?
筆者是一個務實的程序員,故本文絕非扯淡文章,文中內容都是干貨,望讀者看后,能有所收獲。
本文不是一個吹噓的文章,不會講很多高深的架構,相反,會講解很多基礎的問題和寫法問題,如果讀者自認為基礎問題和寫法問題都是不是問題,那請忽略這篇文章,節省出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開發工具
不知道有多少“老”程序員還在使用 Eclipse,這些程序員們要不就是因循守舊,要不就是根本就不知道其他好的開發工具的存在,Eclipse 吃內存卡頓的現象以及各種偶然莫名異常的出現,都告知我們是時候尋找新的開發工具了。
更換 IDE
根本就不想多解釋要換什么樣的 IDE,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請更換 IntelliJ IDEA。使用 IDEA 的好處,請搜索谷歌。
別告訴我快捷鍵不好用
更換 IDE 不在我本文的重點內容中,所以不想用太多的篇幅去寫為什么更換IDE。在這里,我只能告訴你,更換 IDE 只為了更好、更快的寫好 Java 代碼。原因略。
別告訴我快捷鍵不好用,請嘗試新事物。
bean
bean 使我們使用最多的模型之一,我將以大篇幅去講解 bean,希望讀者好好體會。
domain 包名
根據很多 Java 程序員的“經驗”來看,一個數據庫表則對應著一個 domain 對象,所以很多程序員在寫代碼時,包名則使用:com.xxx.domain ,這樣寫好像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一種約束,數據庫映射對象就應該是 domain。
但是你錯了,domain 是一個領域對象,往往我們再做傳統 Java 軟件 Web 開發中,這些 domain 都是貧血模型,是沒有行為的,或是沒有足夠的領域模型的行為的。
所以,以這個理論來講,這些 domain 都應該是一個普通的 entity 對象,并非領域對象,所以請把包名改為:com.xxx.entity。
如果你還不理解我說的話,請看一下 Vaughn Vernon 出的一本叫做《IMPLEMENTING DOMAIN-DRIVEN DESIGN》(實現領域驅動設計)這本書,書中講解了貧血模型與領域模型的區別,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DTO
數據傳輸我們應該使用 DTO 對象作為傳輸對象,這是我們所約定的,因為很長時間我一直都在做移動端 API 設計的工作,有很多人告訴我,他們認為只有給手機端傳輸數據的時候(input or output),這些對象成為 DTO 對象。
請注意!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只要是用于網絡傳輸的對象,我們都認為他們可以當做是 DTO 對象,比如電商平臺中,用戶進行下單,下單后的數據,訂單會發到 OMS 或者 ERP 系統,這些對接的返回值以及入參也叫 DTO 對象。
我們約定某對象如果是 DTO 對象,就將名稱改為 XXDTO,比如訂單下發 OMS:OMSOrderInputDTO。
DTO 轉化
正如我們所知,DTO 為系統與外界交互的模型對象,那么肯定會有一個步驟是將 DTO 對象轉化為 BO 對象或者是普通的 entity 對象,讓 service 層去處理。
場景
比如添加會員操作,由于用于演示,我只考慮用戶的一些簡單數據,當后臺管理員點擊添加用戶時,只需要傳過來用戶的姓名和年齡就可以了,后端接受到數據后,將添加創建時間和更新時間和默認密碼三個字段,然后保存數據庫。
@RequestMapping("/v1/api/user")
@RestController
publicclassUserApi{
@Autowired
privateUserServiceuser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UseraddUse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user.setUsername(userInputDTO.getUsername());
user.setAge(userInputDTO.getAge());
returnuserService.addUser(user);
}
}
我們只關注一下上述代碼中的轉化代碼,其他內容請忽略:
Useruser=newUser();
user.setUsername(userInputDTO.getUsername());
user.setAge(userInputDTO.getAge());
請使用工具
上邊的代碼,從邏輯上講,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種寫法讓我很厭煩,例子中只有兩個字段,如果有 20 個字段,我們要如何做呢?一個一個進行 set 數據嗎?
當然,如果你這么做了,肯定不會有什么問題,但是,這肯定不是一個最優的做法。網上有很多工具,支持淺拷貝或深拷貝的 Utils。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使用 org.springframework.beans.BeanUtils#copyProperties 對代碼進行重構和優化:
@PostMapping
publicUseraddUse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Service.addUser(user);
}
BeanUtils.copyProperties 是一個淺拷貝方法,復制屬性時,我們只需要把 DTO 對象和要轉化的對象兩個的屬性值設置為一樣的名稱,并且保證一樣的類型就可以了。
如果你在做 DTO 轉化的時候一直使用 set 進行屬性賦值,那么請嘗試這種方式簡化代碼,讓代碼更加清晰!
轉化的語義
上邊的轉化過程,讀者看后肯定覺得優雅很多,但是我們再寫 Java 代碼時,更多的需要考慮語義的操作,再看上邊的代碼: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雖然這段代碼很好的簡化和優化了代碼,但是他的語義是有問題的,我們需要提現一個轉化過程才好,所以代碼改成如下:
@PostMapping
publicUseraddUse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convertFor(userInputDTO);
returnuserService.addUser(user);
}
privateUserconvertFo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
}
這是一個更好的語義寫法,雖然他麻煩了些,但是可讀性大大增加了,在寫代碼時,我們應該盡量把語義層次差不多的放到一個方法中,比如:
Useruser=convertFor(userInputDTO);
returnuserService.addUser(user);
這兩段代碼都沒有暴露實現,都是在講如何在同一個方法中,做一組相同層次的語義操作,而不是暴露具體的實現。
如上所述,是一種重構方式,讀者可以參考 Martin Fowler 的《Refactoring Imporving the Design of Existing Code》(重構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這本書中的 Extract Method 重構方式。
抽象接口定義
當實際工作中,完成了幾個 API 的 DTO 轉化時,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操作有很多很多,那么應該定義好一個接口,讓所有這樣的操作都有規則的進行。
如果接口被定義以后,那么 convertFor 這個方法的語義將產生變化,它將是一個實現類。
看一下抽象后的接口:
publicinterfaceDTOConvert<S,T>{
Tconvert(Ss);
}
雖然這個接口很簡單,但是這里告訴我們一個事情,要去使用泛型,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請為你想做的抽象接口,做好泛型吧。
我們再來看接口實現:
publicclassUserInputDTOConvertimplementsDTOConvert{
@Override
publicUserconvert(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
}
}
我們這樣重構后,我們發現現在的代碼是如此的簡潔,并且那么的規范:
@RequestMapping("/v1/api/user")
@RestController
publicclassUserApi{
@Autowired
privateUserServiceuserService;
@PostMapping
publicUseraddUse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returnuserService.addUser(user);
}
}
review code
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我相信你應該和我一樣,已經數次重復 review 過自己的代碼很多次了。
我們再看這個保存用戶的例子,你將發現,API 中返回值是有些問題的,問題就在于不應該直接返回 User 實體,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就暴露了太多實體相關的信息,這樣的返回值是不安全的。
所以我們更應該返回一個 DTO 對象,我們可稱它為 UserOutputDTO:
@PostMapping
publicUserOutputDTOaddUser(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UsersaveUserResult=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OutputDTOresult=newUserOutDTOConvert().convertToUser(saveUserResult);
returnresult;
}
這樣你的 API 才更健全。
不知道在看完這段代碼之后,讀者有是否發現還有其他問題的存在,作為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請看一下這段我們剛剛抽象完的代碼:
Useruser=new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你會發現,new 這樣一個 DTO 轉化對象是沒有必要的,而且每一個轉化對象都是由在遇到 DTO 轉化的時候才會出現,那我們應該考慮一下,是否可以將這個類和 DTO 進行聚合呢?
看一下我的聚合結果:
publicclassUserInputDTO{
privateStringusername;
privateintage;
publicStringgetUsername(){
returnusername;
}
publicvoidsetUsername(Stringusername){
this.username=username;
}
publicintgetAge(){
returnage;
}
publicvoidsetAge(intage){
this.age=age;
}
publicUserconvertToUser(){
UserInputDTOConvertuserInputDTOConvert=newUserInputDTOConvert();
Userconvert=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convert;
}
privatestaticclassUserInputDTOConvertimplementsDTOConvert<UserInputDTO,User>{
@Override
publicUserconvert(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
}
}
}
然后 API 中的轉化則由:
Useruser=newUserInputDTOConvert().convert(userInputDTO);
UsersaveUserResult=userService.addUser(user);
變成了:
Useruser=userInputDTO.convertToUser();
UsersaveUserResult=userService.addUser(user);
我們再 DTO 對象中添加了轉化的行為,我相信這樣的操作可以讓代碼的可讀性變得更強,并且是符合語義的。
再查工具類
再來看 DTO 內部轉化的代碼,它實現了我們自己定義的 DTOConvert 接口,但是這樣真的就沒有問題,不需要再思考了嗎?
我覺得并不是,對于 Convert 這種轉化語義來講,很多工具類中都有這樣的定義,這中 Convert 并不是業務級別上的接口定義,它只是用于普通 bean 之間轉化屬性值的普通意義上的接口定義,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去讀其他含有 Convert 轉化語義的代碼。
我仔細閱讀了一下 GUAVA 的源碼,發現了 com.google.common.base.Convert 這樣的定義:
publicabstractclassConverter<A,B>implementsFunction<A,B>{
protectedabstractBdoForward(Aa);
protectedabstractAdoBackward(Bb);
//其他略
}
從源碼可以了解到,GUAVA 中的 Convert 可以完成正向轉化和逆向轉化,繼續修改我們 DTO 中轉化的這段代碼:
privatestaticclassUserInputDTOConvertimplementsDTOConvert<UserInputDTO,User>{
@Override
publicUserconvert(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
}
}
修改后:
privatestaticclassUserInputDTOConvertextendsConverter<UserInputDTO,User>{
@Override
protectedUserdoForward(UserInputDTOuserInput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InputDTO,user);
returnuser;
}
@Override
protectedUserInputDTOdoBackward(Useruser){
UserInputDTOuserInputDTO=newUserInputDT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userInputDTO);
returnuserInputDTO;
}
}
看了這部分代碼以后,你可能會問,那逆向轉化會有什么用呢?其實我們有很多小的業務需求中,入參和出參是一樣的,那么我們變可以輕松的進行轉化,我將上邊所提到的 UserInputDTO 和 UserOutputDTO 都轉成 UserDTO 展示給大家。
DTO:
publicclassUserDTO{
privateStringusername;
privateintage;
publicStringgetUsername(){
returnusername;
}
publicvoidsetUsername(Stringusername){
this.username=username;
}
publicintgetAge(){
returnage;
}
publicvoidsetAge(intage){
this.age=age;
}
publicUserconvertToUser(){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newUserDTOConvert();
Userconvert=user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convert;
}
publicUserDTOconvertFor(Useruser){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new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reverse().convert(user);
returnconvert;
}
privatestaticclassUserDTOConvertextendsConverter<UserDTO,User>{
@Override
protectedUserdoForward(UserDTOuser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user;
}
@Override
protectedUserDTOdoBackward(Useruser){
UserDTOuserDTO=newUserDTO();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userDTO);
returnuserDTO;
}
}
}
API:
@PostMapping
publicUserDTOaddUser(UserDTOuserDTO){
Useruser=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saveResultUser=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result=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result;
}
當然,上述只是表明了轉化方向的正向或逆向,很多業務需求的出參和入參的 DTO 對象是不同的,那么你需要更明顯的告訴程序:逆向是無法調用的。
privatestaticclassUserDTOConvertextendsConverter<UserDTO,User>{
@Override
protectedUserdoForward(UserDTOuser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user;
}
@Override
protectedUserDTOdoBackward(Useruser){
thrownewAssertionError("不支持逆向轉化方法!");
}
}
看一下 doBackward 方法,直接拋出了一個斷言異常,而不是業務異常,這段代碼告訴代碼的調用者,這個方法不是準你調用的,如果你調用,我就“斷言”你調用錯誤了。
關于異常處理的更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如何優雅的設計 Java 異常,應該可以幫你更好的理解異常。
http://lrwinx.github.io/2016/04/28/%E5%A6%82%E4%BD%95%E4%BC%98%E9%9B%85%E7%9A%84%E8%AE%BE%E8%AE%A1java%E5%BC%82%E5%B8%B8/
bean 的驗證
如果你認為我上邊寫的那個添加用戶 API 寫的已經非常完美了,那只能說明你還不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我們應該保證任何數據的入參到方法體內都是合法的。
為什么要驗證
很多人會告訴我,如果這些 API 是提供給前端進行調用的,前端都會進行驗證啊,你為什還要驗證?
其實答案是這樣的,我從不相信任何調用我 API 或者方法的人,比如前端驗證失敗了,或者某些人通過一些特殊的渠道(比如 Charles 進行抓包),直接將數據傳入到我的 API,那我仍然進行正常的業務邏輯處理,那么就有可能產生臟數據!
“對于臟數據的產生一定是致命”,這句話希望大家牢記在心,再小的臟數據也有可能讓你找幾個通宵!
jsr 303 驗證
hibernate 提供的 jsr 303 實現,我覺得目前仍然是很優秀的,具體如何使用,我不想講,因為谷歌上你可以搜索出很多答案!
再以上班的 API 實例進行說明,我們現在對 DTO 數據進行檢查:
publicclassUserDTO{
@NotNull
privateStringusername;
@NotNull
privateintage;
//其他代碼略
}
API 驗證:
@PostMapping
publicUserDTOaddUser(@ValidUserDTOuserDTO){
Useruser=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saveResultUser=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result=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result;
}
我們需要將驗證結果傳給前端,這種異常應該轉化為一個 api 異常(帶有錯誤碼的異常)。
@PostMapping
publicUserDTOaddUser(@ValidUserDTOuserDTO,BindingResultbindingResult){
checkDTOParams(bindingResult);
Useruser=userDTO.convertToUser();
UsersaveResultUser=userService.addUser(user);
UserDTOresult=userDTO.convertFor(saveResultUser);
returnresult;
}
privatevoidcheckDTOParams(BindingResultbindingResult){
if(bindingResult.hasErrors()){
//thrownew帶驗證碼的驗證錯誤異常
}
}
BindingResult 是 Spring MVC 驗證 DTO 后的一個結果集,可以參考 spring 官方文檔:
https://spring.io/
檢查參數后,可以拋出一個“帶驗證碼的驗證錯誤異常”。
擁抱 lombok
上邊的 DTO 代碼,已經讓我看的很累了,我相信讀者也是一樣,看到那么多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太煩躁了,那時候有什么方法可以簡化這些呢。
請擁抱 lombok,它會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讓我們很煩躁的問題。
去掉 Setter 和 Getter
其實這個標題,我不太想說,因為網上太多,但是因為很多人告訴我,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lombok 的存在,所以為了讓讀者更好的學習,我愿意寫這樣一個例子:
@Setter
@Getter
publicclassUserDTO{
@NotNull
privateStringusername;
@NotNull
privateintage;
publicUserconvertToUser(){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newUserDTOConvert();
Userconvert=userDTOConvert.convert(this);
returnconvert;
}
publicUserDTOconvertFor(Useruser){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newUserDTOConvert();
UserDTOconvert=userDTOConvert.reverse().convert(user);
returnconvert;
}
privatestaticclassUserDTOConvertextendsConverter<UserDTO,User>{
@Override
protectedUserdoForward(UserDTOuserDTO){
Useruser=newUser();
BeanUtils.copyProperties(userDTO,user);
returnuser;
}
@Override
protectedUserDTOdoBackward(Useruser){
thrownewAssertionError("不支持逆向轉化方法!");
}
}
}
看到了吧,煩人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已經去掉了。
但是上邊的例子根本不足以體現 lombok 的強大。我希望寫一些網上很難查到,或者很少人進行說明的 lombok 的使用以及在使用時程序語義上的說明。
比如:@Data,@AllArgsConstructor,@NoArgsConstructor..這些我就不進行一一說明了,請大家自行查詢資料。
bean 中的鏈式風格
什么是鏈式風格?我來舉個例子,看下面這個 Student 的 bean:
publicclassStudent{
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publicStringgetName(){
returnname;
}
publicStudentsetName(Stringname){
this.name=name;
returnthis;
}
publicintgetAge(){
returnage;
}
publicStudentsetAge(intage){
returnthis;
}
}
仔細看一下 set 方法,這樣的設置便是 chain 的 style,調用的時候,可以這樣使用:
Studentstudent=newStudent()
.setAge(24)
.setName("zs");
相信合理使用這樣的鏈式代碼,會更多的程序帶來很好的可讀性,那看一下如果使用 lombok 進行改善呢,請使用 @Accessors(chain = true),看如下代碼:
@Accessors(chain=true)
@Setter
@Getter
publicclassStudent{
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對于 bean 來講很友好的鏈式操作。
靜態構造方法
靜態構造方法的語義和簡化程度真的高于直接去 new 一個對象。比如 new 一個 List 對象,過去的使用是這樣的:
Listlist=newArrayList<>();
看一下 guava 中的創建方式:
Listlist=Lists.newArrayList();
Lists 命名是一種約定(俗話說:約定優于配置),它是指 Lists 是 List 這個類的一個工具類,那么使用 List 的工具類去產生 List,這樣的語義是不是要比直接 new 一個子類來的更直接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
再比如如果有一個工具類叫做 Maps,那你是否想到了創建 Map 的方法呢:
HashMap<String,String>objectObjectHashMap=Maps.newHashMap();
好了,如果你理解了我說的語義,那么,你已經向成為 Java 程序員更近了一步了。
再回過頭來看剛剛的 Student,很多時候,我們去寫 Student 這個 bean 的時候,他會有一些必輸字段。
比如 Student 中的 name 字段,一般處理的方式是將 name 字段包裝成一個構造方法,只有傳入 name 這樣的構造方法,才能創建一個 Student 對象。
接上上邊的靜態構造方法和必傳參數的構造方法,使用 lombok 將更改成如下寫法(@RequiredArgsConstructor 和 @NonNull):
@Accessors(chain=true)
@Setter
@Getter
@RequiredArgsConstructor(staticName="ofName")
publicclassStudent{
@NonNull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
測試代碼:
Studentstudent=Student.ofName("zs");
這樣構建出的 bean 語義是否要比直接 new 一個含參的構造方法(包含 name 的構造方法)要好很多。
當然,看過很多源碼以后,我想相信將靜態構造方法 ofName 換成 of 會先的更加簡潔:
@Accessors(chain=true)
@Setter
@Getter
@RequiredArgsConstructor(staticName="of")
publicclassStudent{
@NonNull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
測試代碼:
Studentstudent=Student.of("zs");
當然他仍然是支持鏈式調用的:
Studentstudent=Student.of("zs").setAge(24);
這樣來寫代碼,真的很簡潔,并且可讀性很強。
使用 builder
Builder 模式我不想再多解釋了,讀者可以看一下《Head First》(設計模式) 的建造者模式。
今天其實要說的是一種變種的 builder 模式,那就是構建 bean 的 builder 模式,其實主要的思想是帶著大家一起看一下 lombok 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看一下 Student 這個類的原始 builder 狀態:
publicclassStudent{
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publicStringgetName(){
returnname;
}
publicvoidsetName(String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intgetAge(){
returnage;
}
publicvoidsetAge(intage){
this.age=age;
}
publicstaticBuilderbuilder(){
returnnewBuilder();
}
publicstaticclassBuilder{
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publicBuildername(Stringname){
this.name=name;
returnthis;
}
publicBuilderage(intage){
this.age=age;
returnthis;
}
publicStudentbuild(){
Studentstudent=newStudent();
student.setAge(age);
student.setName(name);
returnstudent;
}
}
}
調用方式:
Studentstudent=Student.builder().name("zs").age(24).build();
這樣的 builder 代碼,讓我是在惡心難受,于是我打算用 lombok 重構這段代碼:
@Builder
publicclassStudent{
privateStringname;
privateintage;
}
調用方式:
Studentstudent=Student.builder().name("zs").age(24).build();
代理模式
正如我們所知的,在程序中調用 rest 接口是一個常見的行為動作,如果你和我一樣使用過 spring 的 RestTemplate,我相信你會我和一樣,對他拋出的非 http 狀態碼異常深惡痛絕。
所以我們考慮將 RestTemplate 最為底層包裝器進行包裝器模式的設計:
publicabstractclassFilterRestTemplateimplementsRestOperations{
protectedvolatil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protectedFilterRestTemplat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this.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
//實現RestOperations所有的接口
}
然后再由擴展類對 FilterRestTemplate 進行包裝擴展:
publicclassExtractRestTemplateextendsFilterRestTemplate{
privat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publicExtractRestTemplat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super(restTemplate);
this.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
publicRestResponseDTOpostForEntityWithNoException(Stringurl,Objectrequest,ClassresponseType,Object...uriVariables)
throwsRestClientException {
RestResponseDTOrestResponseDTO=newRestResponseDTO();
ResponseEntitytResponseEntity;
try{
tResponseEntity=restTemplate.postForEntity(url,request,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restResponseDTO.setData(tResponseEntity.getBody());
restResponseDTO.setMessage(tResponseEntity.getStatusCode().name());
restResponseDTO.setStatusCode(tResponseEntity.getStatusCodeValue());
}catch(Exceptione){
restResponseDTO.setStatusCode(RestResponseDTO.UNKNOWN_ERROR);
restResponseDTO.setMessage(e.getMessage());
restResponseDTO.setData(null);
}
returnrestResponseDTO;
}
}
包裝器 ExtractRestTemplate 很完美的更改了異常拋出的行為,讓程序更具有容錯性。
在這里我們不考慮 ExtractRestTemplate 完成的功能,讓我們把焦點放在 FilterRestTemplate 上,“實現 RestOperations 所有的接口”。
這個操作絕對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寫完的,當時在重構之前我幾乎寫了半個小時,如下:
publicabstractclassFilterRestTemplateimplementsRestOperations{
protectedvolatil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protectedFilterRestTemplat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this.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
@Override
publicTgetForObject(Stringurl,ClassresponseType,Object...uriVariables) throwsRestClientException{
return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Override
publicTgetForObject(Stringurl,ClassresponseType,MapuriVariables) throwsRestClientException{
return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Override
publicTgetForObject(URIurl,ClassresponseType) throwsRestClientException{
returnrestTemplate.getForObject(url,responseType);
}
@Override
publicResponseEntitygetForEntity(Stringurl,ClassresponseType,Object...uriVariables) throwsRestClientException {
returnrestTemplate.getForEntity(url,responseType,uriVariables);
}
//其他實現代碼略。。。
}
我相信你看了以上代碼,你會和我一樣覺得惡心反胃,后來我用 lombok 提供的代理注解優化了我的代碼(@Delegate):
@AllArgsConstructor
publicabstractclassFilterRestTemplateimplementsRestOperations{
@Delegate
protectedvolatileRestTemplaterestTemplate;
}
這幾行代碼完全替代上述那些冗長的代碼。是不是很簡潔,做一個擁抱 lombok 的程序員吧。
重構
需求案例
項目需求
項目開發階段,有一個關于下單發貨的需求:如果今天下午 3 點前進行下單,那么發貨時間是明天,如果今天下午 3 點后進行下單,那么發貨時間是后天,如果被確定的時間是周日,那么在此時間上再加 1 天為發貨時間。
思考與重構
我相信這個需求看似很簡單,無論怎么寫都可以完成。
很多人可能看到這個需求,就動手開始寫 Calendar 或 Date 進行計算,從而完成需求。
而我給的建議是,仔細考慮如何寫代碼,然后再去寫,不是說所有的時間操作都用 Calendar 或 Date 去解決,一定要看場景。
對于時間的計算我們要考慮 joda-time 這種類似的成熟時間計算框架來寫代碼,它會讓代碼更加簡潔和易讀。
請讀者先考慮這個需求如何用 Java 代碼完成,或先寫一個你覺得完成這個代碼的思路,再來看我下邊的代碼,這樣,你的收獲會更多一些:
finalDateTimeDISTRIBUTION_TIME_SPLIT_TIME=newDateTime().withTime(15,0,0,0);
privateDatecalculateDistributionTimeByOrderCreateTime(DateorderCreateTime){
DateTimeorderCreateDateTime=newDateTime(orderCreateTime);
Datetomorrow=orderCreateDateTime.plusDays(1).toDate();
DatetheDayAfterTomorrow=orderCreateDateTime.plusDays(2).toDate();
returnorderCreateDateTime.isAfter(DISTRIBUTION_TIME_SPLIT_TIME)?wrapDistributionTime(theDayAfterTomorrow):wrapDistributionTime(tomorrow);
}
privateDatewrapDistributionTime(DatedistributionTime){
DateTime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newDateTime(distributionTime);
DateTimeplusOneDay=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plusDays(1);
booleanisSunday=(DateTimeConstants.SUNDAY==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getDayOfWeek());
returnisSunday?plusOneDay.toDate():currentDistributionDateTime.toDate();
}
讀這段代碼的時候,你會發現,我將判斷和有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都當做一個變量,最終做一個三目運算符的方式進行返回。
這樣的優雅和可讀性顯而易見,當然這樣的代碼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優化了 3 遍產生的以上代碼。讀者可根據自己的代碼和我寫的代碼進行對比。
提高方法
如果你做了 3 年+的程序員,我相信像如上這樣的需求,你很輕松就能完成,但是如果你想做一個會寫 Java 的程序員,就好好的思考和重構代碼吧。
寫代碼就如同寫字一樣,同樣的字,大家都會寫,但是寫出來是否好看就不一定了。如果想把程序寫好,就要不斷的思考和重構,敢于嘗試,敢于創新,不要因循守舊,一定要做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
提高代碼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條理的重構!(注意:是有條理的重構)
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就是工具,而不是提現你是否是高水平程序員的一個指標。
我經常會看到某一個程序員興奮的大喊,哪個程序哪個點我用到了設計模式,寫的多么多么優秀,多么多么好。我仔細去翻閱的時候,卻發現有很多是過度設計的。
業務驅動技術 or 技術驅動業務
業務驅動技術 or 技術驅動業務 ?其實這是一個一直在爭論的話題,但是很多人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就是大家不愿意承認罷了。我來和大家大概分析一下作為一個 Java 程序員,我們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所處于的位置。
業務驅動技術:如果你所在的項目是一個收益很小或者甚至沒有收益的項目,請不要搞其他創新的東西,不要驅動業務要如何如何做,而是要熟知業務現在的痛點是什么?如何才能幫助業務盈利或者讓項目更好,更順利的進行。
技術驅動業務:如果你所在的項目是一個很牛的項目,比如淘寶這類的項目,我可以在滿足業務需求的情況下,和業務溝通,使用什么樣的技術能更好的幫助業務創造收益。
比如說下單的時候要進隊列,可能幾分鐘之后訂單狀態才能處理完成,但是會讓用戶有更流暢的體驗,賺取更多的訪問流量,那么我相信業務愿意被技術驅動,會同意訂單的延遲問題,這樣便是技術驅動業務。
我相信大部分人還都處于業務驅動技術的方向吧。所以你既然不能驅動業務,那就請擁抱業務變化吧。
代碼設計
一直在做 Java 后端的項目,經常會有一些變動,我相信大家也都遇到過。
比如當我們寫一段代碼的時候,我們考慮將需求映射成代碼的狀態模式,突然有一天,狀態模式里邊又添加了很多行為變化的東西,這時候你就撓頭了,你硬生生的將狀態模式中添加過多行為和變化。
慢慢的你會發現這些狀態模式,其實更像是一簇算法,應該使用策略模式,這時你應該已經暈頭轉向了。
說了這么多,我的意思是,只要你覺得合理,就請將狀態模式改為策略模式吧,所有的模式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基于重構。
Java 編程中沒有銀彈,請擁抱業務變化,一直思考重構,你就有一個更好的代碼設計!
你真的優秀嗎?
真不好意思,我取了一個這么無聊的標題。
國外流行一種編程方式,叫做結對編程,我相信國內很多公司都沒有這么做,我就不在講述結對編程帶來的好處了,其實就是一邊 code review,一邊互相提高的一個過程。既然做不到這個,那如何讓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斷提高呢?
“平時開發的時候,做出的代碼總認為是正確的,而且寫法是完美的。”,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心聲,還回到剛剛的問題,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斷提高呢?
答案就是:
-
多看成熟框架的源碼
-
多回頭看自己的代碼
-
勤于重構
你真的優秀嗎?如果你每周都完成了學習源碼,回頭看自己代碼,然后勤于重構,我認為你就真的很優秀了。
即使也許你只是剛剛入門,但是一直堅持,你就是一個真的會寫 Java 代碼的程序員了。
技能
UML
不想多討論 UML 相關的知識,但是我覺得你如果真的會寫 Java,請先學會表達自己,UML 就是你說話的語言。
做一名優秀的 Java 程序員,請至少學會這兩種 UML 圖:
-
類圖
-
時序圖
clean code
我認為保持代碼的簡潔和可讀性是代碼的最基本保證,如果有一天為了程序的效率而降低了這兩點,我認為是可以諒解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你任意揮霍你的代碼。
無論如何,請保持你的代碼的整潔。
Linux 基礎命令
這點其實和會寫 Java 沒有關系,但是 Linux 很多時候確實承載運行 Java 的容器,請學好 Linux 的基礎命令。
總結
Java 是一個大體系,今天討論并未涉及框架和架構相關知識,只是討論如何寫好代碼。
本文從寫 Java 程序的小方面一直寫到大方面,來闡述了如何才能寫好 Java 程序,并告訴讀者們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編碼水平。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都能做一個優秀的 Java 程序員
-
JAVA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970瀏覽量
104838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790瀏覽量
81140
原文標題:你見過哪些目瞪口呆的 Java 代碼技巧?
文章出處:【微信號:AndroidPush,微信公眾號:Android編程精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