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在2020年6月23日升空,如今北斗三號系統組網成功已有兩年的時間。自那一刻起,圍繞北斗系統的工作重心已經正式從“天上好用”轉移到“地上用好”。兩年間,北斗產業應用的發展如何?北斗將為我們的生活描繪出怎樣的未來?
CCTV2頻道7月2日播出了主題為“北斗,當夢想照進現實”的《對話》欄目,《對話》是中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高端品牌談話節目,創立于2000年,邀請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人物,紀錄著中國經濟從從追趕世界到引領世界到逐漸被世界追趕的全過程,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期主持人陳偉鴻邀請到華大北斗董事長兼總經理孫中亮、北斗天匯董事長劉忠華、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劉大可等北斗產業專家,圍繞北斗組網兩周年“地上用好”的進程深度對話。
“隱形的翅膀”尚需時間和應用的沉淀
“孫家棟院士提出‘北斗天上好用,地上用好’,那么在過去的兩年,地上用好了么?”主持人陳偉鴻代表廣大用戶,率先問出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華大北斗董事長兼總經理孫中亮表示,當前不是好和不好的問題,而是多和不多的問題。用的多才能用的好。以華大北斗為例,華大北斗是面向大眾領域的民用導航定位芯片廠商,致力于推動自研北斗芯片的規模化應用,這兩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共享單車領域已有超過500萬輛裝配北斗高精度芯片的單車投放市場。但很多場景的規模化應用程度依然不夠。“能用、有用毋庸置疑,但‘用好’還需要時間,研發出一顆芯片,和能夠大規模的應用,中間還隔著個太平洋。”孫中亮如是說。
北斗系統遠在天邊,看似看不到摸不著,但作為一切位置服務的基礎設施,如同隱形的翅膀,鼎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沒有北斗的時候,GPS無論從價格上還是精度上,都要我們付出比較高昂的代價,而一旦打破了技術壁壘,GPS不得不降低身價,兩個系統擇優選擇,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
孫中亮表示,“我們不能否認建成更長時間的GPS更加成熟。但新系統更具備‘后發優勢’。在應用方面,圍繞新系統我們可以貼近客戶,應用場景定制化,以數字化技術為抓手,利用好5G+北斗,實現融合創新超越發展。”
對此,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劉大可表示認同,并普及道:定位信號并非非此即彼,設備搜星不只有北斗的衛星信號,還有GPS、Galileo、GLONASS。不管是高德地圖或是百度地圖,都支持北斗導航,但用戶能不能使用北斗導航,關健看導航的設備中有沒有支持北斗的芯片。應用落地伴隨著終端產品的更新換代。
北斗高精度+數字化,帶來全新的位置服務體驗
數字經濟產生積累的海量數據為北斗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場景,運用北斗產生的時空數據可以將各類數據串聯起來,并貼上時空標簽,使數據的精準程度更上一層樓,形成數據驅動下的智能。
以往實現高精度定位完全依靠板卡,這些產品價格貴、功耗高,在很多場景應用高精度并不現實。目前華大北斗已經實現了高精度板卡的芯片化,可以使更多的智能穿戴設備通過搭載北斗芯片實現高精度定位,降低功耗,縮小體積,節約成本。
在此外,北斗系統還提供了精準授時功能,300萬年誤差僅1秒,孫中亮補充道“北斗不僅提供了位置信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時間基準的基礎,時間基準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以高鐵為例,沒有精準的時間不可能安全的運行。”
從板卡級高精度過度到芯片級高精度,打破了北斗規模化應用的瓶頸。除了在共享單車領域的規模化應用,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丟車等城市治理難題,同時在高精度智能手表、學生卡、工卡方面突破輕薄低功耗的制約。此外,在智能駕駛直至無人駕駛領域的探索,我們也因北斗而獲得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所有無人控制和自動控制的應用,都離不開實時的位置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劉大可在節目中堅定的支持北斗優先,她表示“我認為選擇北斗是我們唯一的必須的一個路徑,在國家的重點行業,我們應該首先用自己的北斗,而且在民生領域我們也應該優先使用我們中國的北斗。”而事實上,北斗在亞太地區的表現已經優于GPS。孫中亮表示“北斗三號投入全球運行以后,地面接收衛星顆數增加,實際上無論是從衛星的信號的強度、穩定性和經過測量算法解算的效果來說,北斗的信號都是排在前面的。國外頭部品牌向我們提出,在亞太地區優先采用支持北斗信號的芯片。”這也是國產北斗芯片服務民生,成為“世界北斗”的又一標志。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定位
+關注
關注
5文章
1337瀏覽量
35414 -
北斗導航
+關注
關注
12文章
243瀏覽量
724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