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工廠內,工業機器人身上攜帶的各種智能傳感器,充當著眼睛、耳朵的角色,時刻接收周圍環境的信息,并決策自身工作處在最佳狀態;在浩瀚宇宙中,航天器上大量的傳感器不斷向地面發送溫度、位置、速度、姿態等數據信息,空地信息實時交互并按照指令調整“身姿”……
從地面到太空,作為數據采集的源頭,智能傳感器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基石,而它們之所以能夠出色地發揮作用,皆得益于一個強大的“大腦”——核心芯片。
長期以來,由于傳感器核心芯片的設計、生產被國外壟斷,加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為當務之急。創立于2003年的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松電子),很早便意識到智能傳感器元器件生產制造自主可控的必要性。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奧松電子已經成為國內領先應用MEMS(微機電系統)半導體工藝技術生產傳感器特色芯片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了多項技術的突破,成功改寫了我國多款智能傳感器芯片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的被動局面。近年來,奧松電子還充分發揮垂直整合制造(IDM)的優勢,積極拓展傳感器芯片代工業務,與多家機構聯合開發制造MEMS芯片,助力“中國芯”加速突圍。
當前,廣東正全面推進“廣東強芯”工程,如何提升廣東芯片制造能力?突破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的發展瓶頸?日前,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新準接受南方財經專訪。
他認為,發展芯片產業需要合力培育,行業龍頭需聯手上下游企業集體突圍,多方合力方能發揮“1+1+1>3”的作用;同時,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對于發展芯片產業也至關重要。廣東通過實施“廣東強芯”工程,加快夯實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四梁八柱”,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
率先采用IDM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南方財經:奧松電子在研發、生產和應用方面實現了哪些突破?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破解資金、技術、人才等難題?
陳新準:奧松電子的核心技術是研發制造智能傳感器芯片。國內目前擁有芯片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還比較少,奧松電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產傳感器芯片的短板。奧松電子作為集設計研發、芯片制造、封裝測試以及終端應用為一體的MEMS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簡稱:IDM)企業,這種運作模式在國內的智能傳感器領域非常稀少。基于IDM模式,奧松電子對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在短期內完成從研發到應用的整個流程,這是我們最核心的優勢。
盡管近年來國內在智能傳感器領域發展較快,但由于起步時間晚,該領域仍面臨不少發展瓶頸,包括儲備人才不足、生產裝備落后、研發經驗不足、工藝制造經驗較少等,整體上還有很大追趕空間。
奧松電子采用多種方式來破解這些難題。公司創立近20年,經營情況穩定、盈利能力良好,智能傳感器的全產業鏈模式讓奧松電子在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強的競爭力;同時還擁有一支近200名工程師組成的專職研發團隊,包含近30名海歸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此外,奧松電子也積極與國內高校和研究院進行產學研合作,打造現代化集成電路人才培育基地,引進半導體產業創新型綜合性應用人才。
南方財經:目前,奧松電子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這個模式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陳新準:公司建立了多種產學研合作模式。一是共建人才培養機制。目前,奧松電子已與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眾多國內知名高校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為在校生提供實習平臺,從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的各環節對學生進行培養,讓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深度結合。同時,我們也會深度挖掘優質人才,為未來科技創新儲備有生力量。
二是聯合研發項目。奧松電子會針對某一項產品或技術,與高校、科研單位的研發團隊聯合研發,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目前,奧松電子與高校、科研單位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涉及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半導體新材料的開發、智能傳感器的研發及設計等多個領域。
南方財經:國內的大部分MEMS廠家以設計為主,奧松電子為什么會選擇IDM垂直整合制造這一模式?
陳新準:受到人才、資金、設備等方面約束,在國內的智能傳感器領域,大部分企業都是遵循以下兩種發展模式:一是進行芯片設計,然后委托芯片代工廠加工,再委托其他企業進行封裝測試,從而完成產品;二是直接采購國外的傳感器芯片,回國進行封裝測試,從而完成傳感器的制造。
而奧松電子選擇的道路比較特別,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甚至應用都是在奧松的產業園完成,我們掌握了全產業鏈各環節的核心技術,有能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某一款產品的研發,甚至可以同時研發、制造多種類型的傳感器產品,以便快速滿足市場的需求。
國際幾大傳感器巨頭采取的都是IDM模式,所以這些公司能夠在產品的品類以及穩定性方面達到優秀水平。因此,奧松電子也選擇了同樣的運作模式,并且我們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感受到,IDM模式帶來的強大優勢。例如,疫情導致國際貿易活動受到沖擊,IDM模式保證了公司各生產運營環節安全可控、正常運行,奧松電子未來也會繼續堅持這條路。
構建產業鏈融通發展新生態
南方財經:你認為,應該如何改變廣東集成電路“設計強、制造弱”局面?
陳新準:目前,廣東省已開始著力改變集成電路“設計強、制造弱”的局面。《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到,到2025年,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4000億元,打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
為響應國家和廣東大力發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號召,已經有很多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項目也在廣東落地,尤其是標準集成電路制造項目。奧松電子也在建設兩條6英寸MEMS半導體生產線的基礎上,啟動建設8英寸先進MEMS特色半導體IDM產業基地。
但我們看到,盡管地方政府已經頒布了相關政策支持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業發展,依然很少有企業進入MEMS傳感器領域。因此,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對智能傳感器芯片產業進行進一步政策支持和引導,讓更多企業投入到該領域的投資和建設中來,形成生態。
南方財經:廣東設立總規模達千億級的六大投資基金,破解產業發展資金難題。你認為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方面,還可以實施哪些創新舉措?
陳新準: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不能光靠錢的投入,需要技術、人才、資金三方面的聯動。我們欣喜地看到,廣東正在推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領域的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以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的多方合作。
具體到提高資本運用效益方面,業界一直認為,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財務投資能夠解決企業發展現金流的問題,但產業投資更具備引導功能,可以為被投企業帶來更良好的發展空間。在這方面,奧松電子也摸索到了一套機制,近年來我們通過自有資金投資上下游的配套企業,幫助他們平穩健康發展,我們希望形成一個產業鏈上下游相聯動的生態鏈,促進產業鏈融通發展。
南方財經:廣東目前正全面推進“廣東強芯”工程,廣東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有何優勢?
陳新準:廣東有優勢也存在劣勢。優勢在于,廣東在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的應用方面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以智能傳感器的半導體芯片設計及制造行業為例,在廣東重點推進培育的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有16個產業集群跟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有關。
而劣勢在于,廣東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還有許多短板需要補齊。以人才短板為例,雖然廣東省內的多所高校都設置了相關的專業,但是多數是培養研究型人員,對于工藝制造的技術人員有龐大需求。
隨著“廣東強芯”工程的提出,廣東省內的許多企業也紛紛響應,并在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領域加速推進產教研融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勢,我相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在廣東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傳感器芯片
+關注
關注
6文章
206瀏覽量
23805 -
智能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99瀏覽量
553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