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千億級規模的市場需求與極低的市場滲透率之間,是機器人廠商們深刻認識到的規?;瘓鼍奥涞貑栴}。
規模化落地難解,為何“水土不服”?
根據數據顯示, 2021 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雖然初步估算達到了 302 億元,但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滲透率卻僅為3%-5%,這意味著市場仍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然而望山跑死馬,想要開拓更多的市場空間,首先便要解決產品的規?;瘓鼍奥涞仉y題,而其中的關鍵則在于提升場景適用能力。
從市場反饋來看,雖然服務機器人大量進入了市場,但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在實驗室中的“完美”表現,總是在實際場景中“原形畢露”。究其原因便在于,實際場景存在多種變數,除了本身場景的區別外,場景內部的動態化信息同樣有著較大差別,而對于機器人而言,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機器人無法正常工作,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事實上,整個服務機器人賽道,比較大規模的標準化市場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機器人都需要應用多種場景,如果要讓機器人功能表現全部滿足用戶的預期,便需要針對每個場景進行特定化的硬件開發、軟件開發等,這種投入顯然非常巨大,對于機器人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資金負擔。
需要注意的是,在行業熱度的不斷高漲下, 7 年間,服務機器人行業已吸引超過 10 萬企業入場。企業的快速增量一方面為市場注入活力,而另一方面,競爭態勢也在陡然加劇,機器人企業自身的批量復制能力、以及對于產品的業務核心的拓展能力,極大地決定了未來企業的體量和經營整合能力。而解決這些問題的錨點依舊在于企業的實際落地能力。
與此同時,伴隨著機器人賽道不斷細分,機器人與人們的各個生活場景也越發緊密,提升機器人的場景適用能力顯然已亟待解決。在此行業背景下,機器人廠商,技術供應商無一不在為之重點投入,這其中INDEMIND走出來了一套自己的技術路線。
不做無效“加減法”,破題仍需回歸場景
如何提升場景適用能力,首先要回歸場景本身,對于機器人而言,讓機器人能夠理解環境則是關鍵一步。
眾所周知,實際場景中,即使是同一類的場景也有著一定區別,更不用說跨場景應用,因此,針對場景理解,INDEMIND以超過 100 個使用場景的海量數據為基礎,依托領先的立體視覺技術,可做到準確輸出場景內的語義信息,通過整體特征識別,能夠快速判斷出場景信息,同時,INDEMIND還建立了大數據處理平臺和云端智能決策平臺,基于關鍵數據能夠不斷更新算法模型,提高場景處理和問題應對能力,從而保證場景理解的準確度。
此外,基于立體視覺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可立體識別行人、動物、插線板和透光性較強的物體(塑料、玻璃制品)等各種固定/移動物體障礙物,以及樓梯、自動扶梯等危險場景,配合INDEMIND智能決策技術,機器人可做出類人規避動作的精細化操作,讓機器人有預判、有策略的實現智能避障。目前,INDEMIND已能夠覆蓋餐廳、商場、超市、辦公樓等各種商用場景及不同房屋構造的家用場景。
打造標準化產品服務體系,做整個行業的賦能者
作為國內領先的機器人關鍵AI技術供應商,INDEMIND在機器人的導航、避障、決策、AI交互等關鍵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積累,且擁有面向機器人企業從 0 到 1 搭建產品的全棧式技術能力。通過對核心技術接軌融合,INDEMIND分別推出了RBN100 商用機器人AI解決方案和RBN10 家用機器人AI解決方案。
作為整體解決方案,兩者都可為機器人提供導航定位、圖像識別、路徑規劃、交互決策等多種必備核心功能,而成本最低可以下探到 2 千元以內,包含導航和電池的完整底盤成本則下探到 5 千元以內。結合相對成熟的作業單元技術,整機從立項到量產最快可以控制到 2 個月以內,平均可縮短6- 9 個月的研發時間,節省80%接近千萬級的研發成本。
需要提到的是,兩種方案都是基于INDEMIND標準化框架,采用標準化系統(INDEMIND OS)+標準化模組套件(包含傳感器、計算單元、控制硬件、底盤驅動等)的組合,搭配成熟的硬件參考設計,在應用上對于環境、功能、個性化需求及外觀選擇等因素的限制較小,場景適用性和部署效率得到極大提升,能夠廣泛應用各類商用&家用場景,服務全品類機器人。
在服務機器人行業競爭進入下半場的今天,概念營銷已非“良方”,從場景出發,切實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是未來的必然趨勢。INDEMIND將一直扎根于底層,致力于做整個行業的賦能者。
審核編輯:湯梓紅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45瀏覽量
207205 -
服務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文章
578瀏覽量
52549 -
INDEMIND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瀏覽量
36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