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近日,國內規模最大的MEMS代工企業,中芯集成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科創板IPO成功獲受理。
本次IPO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擬公開發行股票16.92億股,募集125億元的資金,擴展現有的MEMS和功率器件生產線,新建月產7萬片的硅基8英寸晶圓加工生產線。募資規模在業內較大,超過2020年剛科創板上市募集37.5億元的華潤微。
成立于2018年的中芯集成,深耕于功率、傳感和傳輸應用領域,為客戶提供晶圓及模組封測的代工服務,現產品制造已覆蓋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光伏儲能、消費電子、5G通信、物聯網、家用電器等眾多行業。
中芯集成市占率較領先的是MEMS晶圓代工,根據賽迪顧問發布《2020年中國MEMS制造白皮書》,中芯集成在營收能力、品牌知名度、制造能力、產品能力四個維度的綜合能力上于中國大陸MEMS代工廠中排名第一。截止2021年12月,中芯集成晶圓代工的月產能已達10萬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圓代工行業全球第四大、中國大陸第一大的中芯國際,是中芯集成現在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9.57%。而第一大股東是越城基金,持股22.70%。目前中芯集成無實際控制人。
營收翻倍增長,凈利連年虧損
招股書顯示,這家國產第一的MEMS代工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長迅猛,業績規模呈翻倍之勢擴大。但是凈利卻與營收有著極大的反差,三年均處于虧損狀態,累計凈虧高達35億,且虧損幅度逐年擴大。
具體財務數據,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的營業收入2.70億元、7.39億元、20.24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72億元、-13.66億元、-14.07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72億元、-13.66億元、-12.36億元。中芯集成近三年還獲得不少政府補助,合計超3億元,2021年高達1.4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7.36%。
在沒有實現任何盈利的情況,中芯集成卻一直堅持研發的高投入,2019年研發費用率甚至高達63.87%,2020年、2021年研發投入分別同比增長52.11%、136.99%,同期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35.46%、30.69%。或許這也是為什么中芯集成沖刺科創板上市融資的原因,企業照這樣虧損下去,資金會越來越緊張,后續也難以維持在研項目的資金投入。
雖然現在中芯集成也有開展模組封測的代工業務,但是目前它的營收仍然主要來自晶圓代工,2019年-2021年晶圓代工取得的業務收入分別為2.41億元、6.25億元、18.46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為92.11%、86.07%、92.09%。2021年晶圓代工對企業營收貢獻率超9成,而且收入同比增長195.44%。其中功率器件是晶圓代工業務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中芯集成制造的功率器件產品主要為IGBT和MOSFET,覆蓋低壓12V到超高壓4500V,2021年功率器件代工業務實現14.47億元的收入,占晶圓代工全年收入的78.41%。
中芯集成的MEMS晶圓代工業務,包括MEMS麥克風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射頻器件、壓力傳感器,雖然在中國大陸內規模排名第一,但是對企業營收貢獻不到兩成,2021年取得3.99億元收入。
MEMS、功率器件、模組封測主營業務,2021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2.80%、267.21%、453.56%。中芯集成新拓展的模組封測業務收入增速最為突出,成長性最強。據悉,中芯集成的模組封測產線按照車規級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搭建,向下可以兼容工業級和消費級產品,目前擁有車載塑封功率模組、灌封功率模組、智能 功率模組和低熱阻銅扣封裝。
2021年中芯集成的產能相比2020年增加了128.57%,將突破90萬片,產能利用率也從2020年81.03%提升至93.36%。
毛利率為負,研發費用率行業領先
中芯集成專注于MEMS和功率器件領域的晶圓代工,2021年企業92.09%的營收來自于這兩大領域。這兩大細分領域的市場發展情況如何呢?根據Yole統計,2021年全球MEMS行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20億美元增長至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1.67%,2022預計增速降至10%以下,達144億美元。
MEMS下游應用領域是通信、醫療、工業控制、汽車電子、消費電子,而消費電子為MEMS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據59.2%的市場份額。今年消費電子疲軟,可能會對中芯集成MEMS晶圓代工業務收入有所影響。
功率器件主要是二極管、晶閘管、IGBT、MOSFET等產品,據Yole統計2021年全球IGBT市場規模為62億美元,MOSFET市場規模為82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市場增長速度分別為14.81%、7.89%。
MEMS和功率器件市場整體呈持續增長的趨勢,但是增長速度并不高,未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車用傳感器、自動駕駛、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的發展,MEMS市場規模增長有望進一步提速。功率器件市場也會在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智能電網新產業發展帶動下進一步擴增市場容量。
在這個持續增長的市場,不斷有新廠商涌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外主要企業為英飛凌、安森美、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安世半導體,國內也崛起了一批以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華虹半導體、先進半導體為代表的優秀企業。2021年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掌握著93.40%的市場份額,而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大陸廠商有三家,分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晶合集成合計僅占7.2%的市場份額。
在營業收入方面,中芯集成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國大陸第五名。但中芯集成的營收規模在行業內還是相對較小的,全球第五的華虹半導體是其營收的5倍多,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的營收也高于中芯集成。
在盈利能力方面,中芯集成目前尚未盈利,處于持續虧損之中,毛利率為負。具體2019年-2021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79.96%、-94.02%、-16.40%。低于同行平均毛利率水平,與華潤微、士蘭微、華虹半導體的毛利率有較大差距。
對于毛利率連續三年為負,中芯集成稱主要系自有生產線建成時間較短,產能仍處于爬坡階段,晶圓代工和模組封測業務單位成本較高所致。不過好消息是中芯集成的產能在快速增加,2021年增長速度高達128.57%,年產能近90萬片。隨著產銷規模快速擴大,中芯集成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水平差距有望逐漸縮小,實現扭虧為盈。
在研發方面,2019年-2021年中芯集成分別投入 1.72億元、2.62億元、6.21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為63.87%、35.46%、30.69%。近三年中芯集成的研發費用率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超過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華虹半導體國內頭部企業,位列可比企業中第一名。研發費用率遙遙領先同行,具有初創企業高研發投入的特質。
據悉,2021年中芯集成6.21億元的研發費用,主要用于第二代超結MOSFET技術研發、第二大屏蔽柵溝槽型MOSFET技術研發、高性能硅麥克風研發、SiC MOSFET技術研發、8英寸射頻濾波器技術研發、車載IGBT技術等研發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芯集成約有13大在研項目,而其中有5大是車載領域的研發項目,往車載方向拓展延伸產品線較為明顯。
中芯集成是目前國內少數提供車規級芯片的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其中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控電動系統的750V到1200V高密度IGBT及主驅逆變器模組具有大規模量產能力,產品還通過了IATF16949等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已經與行業內頭部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
募資125億,擴建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生產規模
2019年-2021年中芯集成年產能分別為24.45萬片、39.29萬片、89.80萬片。中芯集成受制于過小的產能規模,凈利潤一直未能轉虧為盈,作為初創企業本身又在技術積累、研發團隊、資金實力等方面落后于業界頭部企業。中芯集成需要持續投入高額的資金,提升技術水平、引進專業人才、擴充產能,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爭取到一席之地。
此次中芯集成擬上市募資125億元,投建“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二期晶圓制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投資15億元的“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將新建基礎廠房和配套建筑,同時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并推進工藝技術的研發,提升MEMS和功率器件的生產能力。募投項目完全建成后,預計生產能力將提升135.29%,月產能由原來的4.25萬片增至10萬片晶圓。
投資66.6億元的“二期晶圓制造項目”,主要是新建一條月產7萬片的硅基8英寸晶圓加工生產線。
未來中芯集成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并持續引進優秀的研發人才,強化對研發人員的約束激勵機制,研發射頻MEMS、車載IGBT、高壓IGBT、深溝槽超結MOSFET等核心技術,向高端新產業應用領域拓展。
2022年新能源汽車延續去年的高景氣,第一季度國內銷量同比增長146.6%,而中芯集成未來有意重點拓展車載應用領域,在研項目有近一半與車載相關,未來隨著募投項目進一步擴充車載IGBT等產能,有望成為業績增長的強有力支撐。但是消費電子市場今年不容樂觀,有可能會拖累中芯集成未來的業績增長,今年度扭虧為盈還存在一定挑戰。
本次IPO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擬公開發行股票16.92億股,募集125億元的資金,擴展現有的MEMS和功率器件生產線,新建月產7萬片的硅基8英寸晶圓加工生產線。募資規模在業內較大,超過2020年剛科創板上市募集37.5億元的華潤微。
成立于2018年的中芯集成,深耕于功率、傳感和傳輸應用領域,為客戶提供晶圓及模組封測的代工服務,現產品制造已覆蓋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光伏儲能、消費電子、5G通信、物聯網、家用電器等眾多行業。
中芯集成市占率較領先的是MEMS晶圓代工,根據賽迪顧問發布《2020年中國MEMS制造白皮書》,中芯集成在營收能力、品牌知名度、制造能力、產品能力四個維度的綜合能力上于中國大陸MEMS代工廠中排名第一。截止2021年12月,中芯集成晶圓代工的月產能已達10萬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圓代工行業全球第四大、中國大陸第一大的中芯國際,是中芯集成現在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9.57%。而第一大股東是越城基金,持股22.70%。目前中芯集成無實際控制人。
營收翻倍增長,凈利連年虧損
招股書顯示,這家國產第一的MEMS代工企業,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長迅猛,業績規模呈翻倍之勢擴大。但是凈利卻與營收有著極大的反差,三年均處于虧損狀態,累計凈虧高達35億,且虧損幅度逐年擴大。
具體財務數據,2019年-2021年分別實現的營業收入2.70億元、7.39億元、20.24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7.72億元、-13.66億元、-14.07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72億元、-13.66億元、-12.36億元。中芯集成近三年還獲得不少政府補助,合計超3億元,2021年高達1.4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7.36%。
在沒有實現任何盈利的情況,中芯集成卻一直堅持研發的高投入,2019年研發費用率甚至高達63.87%,2020年、2021年研發投入分別同比增長52.11%、136.99%,同期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35.46%、30.69%。或許這也是為什么中芯集成沖刺科創板上市融資的原因,企業照這樣虧損下去,資金會越來越緊張,后續也難以維持在研項目的資金投入。
雖然現在中芯集成也有開展模組封測的代工業務,但是目前它的營收仍然主要來自晶圓代工,2019年-2021年晶圓代工取得的業務收入分別為2.41億元、6.25億元、18.46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為92.11%、86.07%、92.09%。2021年晶圓代工對企業營收貢獻率超9成,而且收入同比增長195.44%。其中功率器件是晶圓代工業務收入的最主要來源,中芯集成制造的功率器件產品主要為IGBT和MOSFET,覆蓋低壓12V到超高壓4500V,2021年功率器件代工業務實現14.47億元的收入,占晶圓代工全年收入的78.41%。
中芯集成的MEMS晶圓代工業務,包括MEMS麥克風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射頻器件、壓力傳感器,雖然在中國大陸內規模排名第一,但是對企業營收貢獻不到兩成,2021年取得3.99億元收入。
MEMS、功率器件、模組封測主營業務,2021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2.80%、267.21%、453.56%。中芯集成新拓展的模組封測業務收入增速最為突出,成長性最強。據悉,中芯集成的模組封測產線按照車規級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搭建,向下可以兼容工業級和消費級產品,目前擁有車載塑封功率模組、灌封功率模組、智能 功率模組和低熱阻銅扣封裝。
2021年中芯集成的產能相比2020年增加了128.57%,將突破90萬片,產能利用率也從2020年81.03%提升至93.36%。
毛利率為負,研發費用率行業領先
中芯集成專注于MEMS和功率器件領域的晶圓代工,2021年企業92.09%的營收來自于這兩大領域。這兩大細分領域的市場發展情況如何呢?根據Yole統計,2021年全球MEMS行業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120億美元增長至134億美元,同比增長11.67%,2022預計增速降至10%以下,達144億美元。
MEMS下游應用領域是通信、醫療、工業控制、汽車電子、消費電子,而消費電子為MEMS最大的應用市場,占據59.2%的市場份額。今年消費電子疲軟,可能會對中芯集成MEMS晶圓代工業務收入有所影響。
功率器件主要是二極管、晶閘管、IGBT、MOSFET等產品,據Yole統計2021年全球IGBT市場規模為62億美元,MOSFET市場規模為82億美元,相較于2020年市場增長速度分別為14.81%、7.89%。
MEMS和功率器件市場整體呈持續增長的趨勢,但是增長速度并不高,未來隨著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車用傳感器、自動駕駛、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產業的發展,MEMS市場規模增長有望進一步提速。功率器件市場也會在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智能電網新產業發展帶動下進一步擴增市場容量。
在這個持續增長的市場,不斷有新廠商涌入,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外主要企業為英飛凌、安森美、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安世半導體,國內也崛起了一批以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華虹半導體、先進半導體為代表的優秀企業。2021年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廠掌握著93.40%的市場份額,而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大陸廠商有三家,分別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晶合集成合計僅占7.2%的市場份額。
在營業收入方面,中芯集成的營業收入排名全球第十五,中國大陸第五名。但中芯集成的營收規模在行業內還是相對較小的,全球第五的華虹半導體是其營收的5倍多,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的營收也高于中芯集成。
在盈利能力方面,中芯集成目前尚未盈利,處于持續虧損之中,毛利率為負。具體2019年-2021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79.96%、-94.02%、-16.40%。低于同行平均毛利率水平,與華潤微、士蘭微、華虹半導體的毛利率有較大差距。
對于毛利率連續三年為負,中芯集成稱主要系自有生產線建成時間較短,產能仍處于爬坡階段,晶圓代工和模組封測業務單位成本較高所致。不過好消息是中芯集成的產能在快速增加,2021年增長速度高達128.57%,年產能近90萬片。隨著產銷規模快速擴大,中芯集成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水平差距有望逐漸縮小,實現扭虧為盈。
在研發方面,2019年-2021年中芯集成分別投入 1.72億元、2.62億元、6.21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比例為63.87%、35.46%、30.69%。近三年中芯集成的研發費用率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超過華潤微、士蘭微、華微電子、華虹半導體國內頭部企業,位列可比企業中第一名。研發費用率遙遙領先同行,具有初創企業高研發投入的特質。
據悉,2021年中芯集成6.21億元的研發費用,主要用于第二代超結MOSFET技術研發、第二大屏蔽柵溝槽型MOSFET技術研發、高性能硅麥克風研發、SiC MOSFET技術研發、8英寸射頻濾波器技術研發、車載IGBT技術等研發項目。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芯集成約有13大在研項目,而其中有5大是車載領域的研發項目,往車載方向拓展延伸產品線較為明顯。
中芯集成是目前國內少數提供車規級芯片的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其中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控電動系統的750V到1200V高密度IGBT及主驅逆變器模組具有大規模量產能力,產品還通過了IATF16949等汽車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并已經與行業內頭部客戶建立了合作關系。
募資125億,擴建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生產規模
2019年-2021年中芯集成年產能分別為24.45萬片、39.29萬片、89.80萬片。中芯集成受制于過小的產能規模,凈利潤一直未能轉虧為盈,作為初創企業本身又在技術積累、研發團隊、資金實力等方面落后于業界頭部企業。中芯集成需要持續投入高額的資金,提升技術水平、引進專業人才、擴充產能,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爭取到一席之地。
此次中芯集成擬上市募資125億元,投建“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二期晶圓制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投資15億元的“MEMS和功率器件芯片制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技術改造項目”,將新建基礎廠房和配套建筑,同時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并推進工藝技術的研發,提升MEMS和功率器件的生產能力。募投項目完全建成后,預計生產能力將提升135.29%,月產能由原來的4.25萬片增至10萬片晶圓。
投資66.6億元的“二期晶圓制造項目”,主要是新建一條月產7萬片的硅基8英寸晶圓加工生產線。
未來中芯集成將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并持續引進優秀的研發人才,強化對研發人員的約束激勵機制,研發射頻MEMS、車載IGBT、高壓IGBT、深溝槽超結MOSFET等核心技術,向高端新產業應用領域拓展。
2022年新能源汽車延續去年的高景氣,第一季度國內銷量同比增長146.6%,而中芯集成未來有意重點拓展車載應用領域,在研項目有近一半與車載相關,未來隨著募投項目進一步擴充車載IGBT等產能,有望成為業績增長的強有力支撐。但是消費電子市場今年不容樂觀,有可能會拖累中芯集成未來的業績增長,今年度扭虧為盈還存在一定挑戰。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mems
+關注
關注
129文章
3928瀏覽量
190592 -
ipo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04瀏覽量
325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西安奕材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49億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官網傳來消息,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安奕材”)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已正式獲得受理。這是自證監會發布“科
機構:2024年中國大陸芯片出口額將達950億美元
根據DIGITIMES的最新研究報告,隨著智能手機需求的回升、生成式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以及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2024年中國大陸的芯片(IC)進出口金額預計將分別比2023年增長
中國大陸芯片設備支出領跑全球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支出高達250億美元(約合1779.40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歷史記錄,更超越了韓國、
中國大陸晶圓制造產能飆升,預計2025年占全球三分之一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持續繁榮的背景下,中國大陸正迅速崛起為全球晶圓制造的重要力量。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最新公布的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中國大陸
SEMI:中國大陸依然是全球晶圓廠產能增加最多的地區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發布報告稱,隨著全球眾多新建晶圓廠的產能持續開出,以及半導體市場的回暖,今年一季度全球晶圓廠產能增長1.2%,預計二季度將繼續增長1.4%。其中,中國大陸
華為重奪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第一
根據Canalys的最新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久違的回暖,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總計達到6770萬臺。在這一市場格局中,華為表現搶眼,憑借Mate及nov
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
WitDisplay消息,美國蘋果公司將增加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蘋果中國12日宣布,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以支援產品的制造。
燦芯股份科創板IPO注冊獲批
證監會近日發布《關于同意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的批復》,同意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芯股份”)的科創
特種集成電路領軍企業成都華微登陸科創板
成都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成都華微”,股票代碼:688709)今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這次IPO擬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