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把中國的優勢發揮好,包括我們專長的的靈活制造、個性化服務等,是未來國產機器人發展的關鍵。同時,未來我們要更加注意補足我們的短板,包括原創能力、學科交叉、跨學科等。在這些方面,我們如果做好了以后,就可以做到全球聯手、融合交叉共享。那么,在新型科技快速迭代智能互聯時代,我們就可以協調全球創新資源,形成有效、互通的技術轉移,創造我們在智能機器人上的最優實踐。
,它使得我們在今天的創新里有了新的高度。我們國家在基礎研究方面特別重視未來人機共融的計劃。實際上在德國,人機共融產品正在逐漸變成現實。例如大眾汽車工廠里,人機協作機器人已經真正走到了生產的第一線。
在中國機器人發展方面,現在發表的論文最主要的主題都集中在以下內容:深度學習、醫療機器人、軟體機器人等。目前的中國機器人,新興技術和可能性越來越多,全世界競賽舞臺上,中國在基礎方面的追趕速度越來越快,和世界最大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美國、德國、日本之后,我們居第四位,追趕的速度快,就使得我們能夠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基礎方面做到更好的改進。
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所有新技術里,給我們帶來了階梯性上升的態勢。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現在的應用和基礎數據、場景應用中,中國有非常多的優勢,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我們國內在基礎算法、核心軟件、人工智能硬件的落地,包括智能制造、醫療器械、自動駕駛,這些硬件其實在歐洲落地也有非常好的特色,值得我們借鑒。
多模態交互。從跨學科研究到未來機器人技術。在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高性價比計算引擎情況下,還有高性價比互聯網大數據作為燃料。大數據、云、物聯網、5G給我們中國帶來了新的快速傳感、快速融合的很好的機會。10年前大數據的崛起,到半自動、手動數據整理,到自動的數據發現,到數據的自動分類和決策,都給整個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機會。
上面我們提及了人工智能下一步落地的場景,那么國務院最近也召開了關于人工智能的會議,會上也在強調人工智能落地的場景,實際上“人工智能+機器人”是解決從自動化、生產延伸到社會的重要節點。制造方面,我們強調了智能出行,例如自動駕駛,還有未來的智能醫療,以及自動農業,同時機器人制造中也有著很多的機會,包括機器人的檢修、機器人的教育等。
將 AI應用于控制和維持核聚變反應的問題。AI成功地控制了氫和氦的核聚變反應,實現了對等離子體的精準控制,以提供更高的能量。這項實驗是朝著開發可行的聚變能源邁出的重要一步,聚變能源可以提供足夠的可再生能源,為整個世界提供動力。這個案例突出了AI在科學中最有希望的應用:它看到了我們人類無法看到的模式,并從不同但互補的角度分析了我們的環境。與研究人員合作并以科學方法為基礎,AI能夠利用支撐科學過程的迭代理論和實驗解決同樣的探索性問題。
在當前的技術和法律背景下,一旦因為機器人的行為引發事故,只能由其設計制造者或管理使用者來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如果機器人是自主決策,那么傳統的責任規則就難以確定責任方。因此如何有效避免人工智能對現有的法律制度帶來的沖擊,規范和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這是人們需要面對的法律難題。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發展,人工智能和數據的采集、分析、運用等有機結合,傳統社會生活習慣被徹底顛覆的同時也趨于透明化,特別是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相關應用的普及,人們或許將不再有隱私可言。因此隱私與數據的保護是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
人工智能的問世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升人類工作效率,也正是因為人工智能效率高、不畏懼高強度勞動的特點使其挑戰著人們的勞動權利,單調的、勞作性的工作崗位大多已被智能機器所取代。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劇就業不平等。勞動力需求變化帶來的失業和收入差距不斷加大,都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時代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綜上所述,科學可以最好地描述為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在這段旅程中,AI是一個伙伴,它以不同于我們的方式感知自然世界及未被探索的部分,開辟了理解和利用世界力量的新途徑。正如索尼研究主管所描述的那樣,基于 AI可模擬的假設、實驗和數據的自校正系統,科學發現變成了一個“搜索”問題。在搜索的過程中,AI不僅僅是科學家和合作伙伴手中的強大工具。這項技術也在改變科學過程,實現自動化并增加人們使用它可以完成的任務。人工智能機器人正在引領一場新的科學革命,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開啟了科學研究的新途徑,也加快了科學創新步伐。作為合作伙伴,AI將會與科學家共同探索更多無止境的科學前沿。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136瀏覽量
21056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2文章
48319瀏覽量
243990 -
人工智能教育
+關注
關注
3文章
70瀏覽量
60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基礎模塊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2.具身智能機器人大模型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全書概覽與第一章學習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數據在具身人工智能中的價值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初品的體驗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科沃斯助力吳中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Meta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進軍新市場,挑戰ChatGPT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區別
AI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政府真正應承擔的責任與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