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光電技術一直致力于開發(fā)比電子產品運行更快、能耗更低的微芯片。然而,多年來,開發(fā)這種電路被證明具有挑戰(zhàn)性。主要困難之一涉及提供足夠的輸出功率以產生足夠強的信號。然而,研究人員現(xiàn)在已經開發(fā)了一種芯片級的光功率放大器,其性能大致與商業(yè)電信中所顯露的性能一樣好。
現(xiàn)在連接全球的超寬帶光纖網絡依賴于摻鉺光纖放大器(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s),這種放大器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xiàn)超快的數據速率。由于光纖和其他網絡組件的信號損耗,在遠距離傳輸時,光信號必須放大多次。摻鉺光纖放大器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發(fā)的,它可以幫助增強光信號,而無需事先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具體來說,這些設備可以放大1.55微米或1550納米波長區(qū)域的光,其中光纖的傳輸損耗最小)。
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求發(fā)明類似的放大器,可以在光子芯片上工作。然而,開發(fā)這種芯片級放大器的嘗試導致,對于許多實際應用來說,輸出功率通常小于1毫瓦的器件太弱,這主要是由于用于在芯片內部布線光的波導的損耗。這些放大器通常也有較大的足跡,其制造與當代光子集成電路制造技術不兼容。
現(xiàn)在,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芯片級摻鉺光纖放大器。在輸入功率僅為2.61兆瓦、小信號增益超過30分貝的情況下,新設備的輸出功率超過145毫瓦,創(chuàng)歷史新高。這導致在連續(xù)運行的電信頻帶中放大了1000倍以上,這一性能已經與商用高端摻鉺光纖放大器相當。
“這項工作最令人興奮的部分是放大器的工作性能,它們與商業(yè)放大器不相上下,盡管每個維度只有幾百微米寬,”研究資深作者Tobias Kippenberg說,他是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的光學工程師,“幾年前,實現(xiàn)這種放大器性能似乎是不可能的。”
此外,研究人員將該設備長達半米的摻鉺波導封裝成一個螺旋形,其足跡測量值僅為1.2毫米×3.6毫米。該裝置還具有大約60%的高功率轉換效率。這種新器件的關鍵是基于氮化硅的超低損耗芯片級光子波導,氮化硅是一種已經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工業(yè)的材料。最近,Kippenberg和他的同事制作了長達米的超低損耗氮化硅波導。這使他們研究了在這種波導中注入鉺是否會產生光放大器。
Kippenberg說:“鉺離子可以提供光的放大,但只能非常微弱。只有當它們嵌入損耗非常低的光纖中,并且當它們與光進行很長距離(通常為米長)的相互作用時,才能實現(xiàn)增益。”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表明他們可以將被稱為 soliton microcombs 的設備的輸出功率提高100 倍。soliton microcombs 可用于光譜學、計量學和其他應用,但它們的輸出功率僅限于幾十到幾百微瓦,幾乎在所有應用中都需要放大。
科學家們還透露,他們的設備可以直接放大20多個波分多路復用通道,用于1公里長的光纖鏈路上的數據傳輸。這表明它可以用于電信網絡的芯片級放大。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光放大器仍然需要一個遠離微芯片的泵浦激光器。因此,整個裝置尚未整合在一起。Kippenberg說:“這是我們未來需要通過混合集成解決的關鍵缺陷。”
最終,科學家們希望他們的光放大器能夠幫助實現(xiàn)芯片級的鎖模激光器,產生僅為萬億分之一秒(又稱飛秒)長的脈沖。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士洛桑聯(lián)邦理工學院的光學工程師Yang Liu表示,這種設備可能有多種用途,例如激光雷達。
Kippenberg說:“飛秒鎖模激光器顯然是一個圣杯,也是我們現(xiàn)在關注的目標。”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50瀏覽量
424720 -
數據傳輸
+關注
關注
9文章
1920瀏覽量
64679 -
光纖放大器
+關注
關注
5文章
56瀏覽量
12467
原文標題:這種放大器能將光芯片信號放大1000倍 有望在電信和激光雷達中應用
文章出處:【微信號:IEEE_China,微信公眾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