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是為了解決橫跨海峽、海灣之間的交通,而又不妨礙船舶航運的條件下,建造在海底之下供人員及車輛通行的海底下的海洋建筑物。海峽像一道天塹將大陸與大陸,大陸與海島,海島與海島之間隔開,這給人們的生活、旅行帶來許多不便。于是,人們設計建造接通海峽兩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礙航行,不影響生態環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峽通道。
海底隧道對通訊的要求:
隧道內沒有信號覆蓋,對各種安全設備相關通訊尤為重要,進入隧道1公里以上,手機便沒有信號,無法使用手機進行通訊,如果采用對講機進行溝通,也只能滿足2公里以內的通訊聯系,超過這個范圍,對講機將無法正常使用。由于在長度較長的長大隧道內,需要很多的工人在不同的位置同時進行施工,現場安全防護人員和作業人員,無法與各種設備操作人員進行溝通,導致無法在第一時間了解設備運行情況和相關專業交叉作業情況,現場施工安全受到潛在威脅,且施工效率大大降低。
海底隧道在施工中的安全監測,設備布線要求特別高,采用無線能更好解決各種信號傳輸問題,在工況惡劣的環境中,無線比有線更有優勢,NLM6系列無線無源采集儀,采集傳感器數據并經LoRA無線發送, DLS11網關中繼能為無線采集儀數據傳輸中轉,即使在隧道內也能實現無線信號的全方位覆蓋。
海底隧道對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它在受力狀態下容易開裂,抗壓不抗拉。正是由于混凝土的這一特性,工程師常常將混凝土與鋼筋組合起來,在結構的受壓區發揮混凝土的作用,在結構的受拉區發揮鋼筋的作用。
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結構都是允許帶裂縫工作的,大家經過混凝土天橋下時可以抬頭看一看,橋下一般都布滿了裂縫,混凝土裂了鋼筋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在山里面打隧道,挖洞之后做支護和襯砌,支護結構和襯砌也是會帶裂縫工作的,所以隧道的漏水也不可避免。山區隧道的工程師能想得開——漏水就漏水唄,少量的滲漏不影響安全。
但是海底隧道更加特殊,一方面產生裂縫后,含鹽的海水滲透可能會加速鋼筋的銹蝕,另一方面滲水也會威脅到隧道內的電子設備,甚至影響司機的情緒。
一是強度要滿足要求,各種常見的受力情況(荷載組合)下,隧道結構混凝土的最大拉力不能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二是混凝土有耐久性,在使用期內保持其性能;
三是滿足施工要求,若混凝土流動性很差,很容易出現澆注不密實的情況,產生缺陷。
制作混凝土并不僅僅是簡單地把原料混合在一起,原料的比例直接決定了混凝土性能。而某些性能往往是此消彼長的,技術人員要調配出合適的比例,滿足所有的要求,一定要經歷千百次的試驗。對混凝土質量的控制可以確保每一個節段完成好自己的使命:不開裂,而節段與節段之間的空隙也得保證滴水不漏。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177瀏覽量
754275 -
隧道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17005 -
工程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5瀏覽量
7267 -
通訊工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7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