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因其高理論能量密度、低金屬鋰還原電位以及高安全性,固態鋰金屬電池(SSLMB)有望成為下一代潛在儲能體系。固態電解質(SSE)作為該體系核心組件,需具備高鋰離子電導率、穩定性及安全性等特點。相比于傳統氧化物或硫化物基固態電解質,聚環氧乙烷(PEO)等有機基固態電解質,因其質量輕、柔性好、延展性好及良好的電極界面相容性等優點而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其機械強度差、熱穩定性不足及室溫下低離子電導率(10-6~10-5S cm-1)限制了其商業發展可行性。盡管現已開發出多種策略(化學交聯、嵌段共聚、接枝共聚、填充液體增塑劑或使用無機惰性填料等)來解決聚合物的上述缺點,但實現離子電導率、遷移數、機械強度和滿意壽命之間的協調仍面臨巨大挑戰。更多研究表明,將固態電解質與少量液體電解質結合形成準固態電解質(QSSE)可能是同時提高安全性和電化學性能的有效策略。
在材料學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歡迎的一個普遍思路是向自然學習,以獲得材料設計的新靈感。樹干,擁有高效的內部營養輸送系統和堅固的機械結構,使其能夠適應自然環境,其主要由內部木質部、中形成層和外部樹皮組成:內部木質部(邊材和心材)作為框架提供具有強大機械強度的結構支撐;覆蓋樹枝和樹干的樹皮(活韌皮部和最外層的樹皮),可以運輸光合作用形成的營養物質,同時保護樹干免受極端溫度或壓力等環境損害;而中間形成層厚度很薄,將上面兩層連接起來,在結構和功能方面,“樹干”既具有高機械強度又具有良好離子傳輸特性,為設計電解質的基本結構提供了理想原型。
成果簡介
近日,滑鐵盧大學陳忠偉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Tree Trunk” Design for Flexible Quasi Solid-State Electrolyte with Hierarchical Ion-Channels EnablingUltralong-Li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文章,該工作主要報道了一種用于超長壽命鋰金屬電池(LMB)的準固態柔性電解質,該電解質具有“樹干型”結構,通過原位生長的MOF層覆蓋在纖維素框架形成分層離子通道,從而實現快速離子遷移動力學及出色耐久性,該電解質具有1.36×10-3S cm-1高電導率,0.72的高離子遷移數,5.26 V寬電位窗口,及良好倍率性能,將其應用于Li-LiFePO4電池可以實現6000小時超長壽命。這項工作為構建靈活的QSSE以實現超長壽命LMB提供了一條潛在途徑,也為儲能和轉換領域的材料和結構開發提供了設計依據。
圖文導讀
圖1. 結構啟發和設計。(a)樹干的橫截面和側視圖的光學照片(木質部、中形成層和外樹皮);(b)仿生設計層狀結構的Li-MC結構圖;(c)Li-MC準固態電解質示意圖及MOF孔隙結構。
本工作受樹干多層結構啟發,首次構筑具有分層離子通道的靈活,且堅固的有機準固態電解質——Li-MOF/纖維素(簡稱Li-MC),其離子電導率為1.36′10-3S cm-1,遷移數為0.72,電化學穩定窗口為5.26 V。將類似材料作為木質部成分的纖維素(或引入其他生物質)作為基本框架引入電解質膜,可提供卓越柔韌性及強大的機械強度,同時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起到類似于“樹干”的作用。同時,金屬有機骨架(MOF)具有超高孔隙率和巨大內表面積等特點,在加工后表現出提供局部快速離子轉移動力學的良好潛力,在中間改性層幫助下,功能化MOF可以在纖維素基框架的表面上密集原位生長,充當“樹皮”,形成離子傳輸通道和保護層。因此,這種基于纖維素內部框架和外部功能化MOF層的組合,可獲得具有良好機械強度、高離子電導率和優異熱穩定性的柔性電解質。
圖2. MC纖維及Li-MC電解質形貌表征。(a-c) MC纖維的纖維素、MOF的計算機截面掃描圖;(d) MC纖維的SEM圖;(e-g) MC纖維的TEM和能譜圖;(h-j) Li-MC電解質光學照片;(k, l) 纖維素和MOF結構圖;(m-q) Li-MC電解質SEM截面圖及能譜圖。
基于上述提出的“樹干”設計思路,通過以下步驟構建基于纖維素QSSE膜(Li-MC):纖維素接枝、MOF的原位生長、膜形成、活化和功能化。內部纖維素、外部MOF層和整體MC纖維的CT圖驗證了所設計的分層“樹干”結構。從纖維素到MC纖維的結構表明,原位生長的MOF顆粒均勻而緊密地包裹在接枝的纖維素纖維表面。Li-MC光學圖像顯示出MOF顆粒在纖維表面均勻分布,且Li-MC膜表現出良好柔韌性、機械強度。通過納米CT重構Li-MC膜內部整體結構發現其中纖維素纖維三維互連,MOF層相應均勻分布。Li-MC的橫截面形貌和元素分布顯示具有纖維狀致密結構和“樹皮”層均勻分布。從材料和結構特性整體來看,Li-MC膜具有為Li+傳輸和固有熱穩定性提供快速3D互連通路的潛力,符合上述提出的“樹干”設計思路。
圖3. 晶體結構和化學環境分析。(a)2D廣角X射線衍射圖;(b)X射線衍射圖;(c)HKUST-1 MOF晶體結構示意圖:(111)晶面;(d)拉曼光譜圖;(e)Li-MC中差分電荷密度圖;(f-h) X射線近邊吸收圖、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譜和配位數;(i-k) 小波變換分析。
采用系列X射線分析進一步研究Li-MC膜的晶體結構、化學環境和分子相互作用等。二維廣角X射線散射和衍射圖表明(111)峰強度在熱活化后變弱,在進一步功能化后幾乎消失,這是由于大部分Cu二聚體位于(111)平面內,在活化過程中失去水分子并進一步與PF6配位后結構發生變化甚至扭曲——在功能化過程中導致(111)晶面結晶度降低,甚至消失。
除晶體結構外,通過拉曼和紅外光譜進行觀察了合成過程中化學基團演變。在所有MC相關樣品中都可以觀察到原始纖維素和MOF的主要特征峰,證實合成過程中保持了纖維素骨架和MOF主要有機鍵。
同步輻射進一步表征了化學環境和分子相互作用情況,證實了在QSSE中提出的“樹干”設計中構建Li+遷移路徑期間的結構變化和電子密度重新配置情況,具體而言,吸收體Cu原子通過向-PF6-基團釋放電子使電荷離域,形成Li遷移活性位點,這符合電子密度分布和鍵長變化理論計算。因此,初步證明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構之間的相關性。
圖4. 電解質電化學性能分析。(a)不同溫度下離子電導率和活化能計算;(b) 室溫下對稱電池電化學阻抗圖;(c) 離子遷移數;(d)7Li固態核磁譜;(e, f) CV和LSV曲線;(g) 電導率和遷移數對比圖;(h) Li對稱電池長循環曲線;(i-l) 對稱電池循環后截面圖。
隨后,從離子電導率(σ)、Li+遷移數(tLi+)、Li剝離/電鍍動力學和電化學穩定性窗口(ESW)等不同方面,比較QSSEs的電化學性能。具體來說,Li-MC具有增強的離子電導率(1.36×10-3S cm-1),明顯高于Li-Cel(6.60×10-5S cm-1)。此外,測量電化學阻抗譜(EIS)以進一步了解離子遷移行為,tLi+從0.34增加到0.72,表明構建“樹干型”結構具有出色單離子傳輸能力。
固體核磁共振(7Li SSNMR)進一步研究了局部化學環境和Li+動力學,表明Li-MC中鋰離子電導率的增強歸因于原位生長的MOF層,其中PF6-在Cu位上的固定有望進一步與Li+配位形成離子活性遷移位點。同時,循環伏安法(CV)和線性掃描伏安法(LSV)測試結果表明Li-MC電化學穩定性更好,在長期鋰電鍍/剝離實驗中同樣得到印證,以上結果表明“樹干”設計有利于促進Li+跨界面轉移,并抑制Li重復鋰剝離/電鍍過程中的枝晶形成。
圖5.全電池測試性能測試。(a, b) Li/LFP: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c-e) Li/NCM811:充放電曲線和循環性能;(f, g) 性能比較圖;(h-k) Li/Li-MC/NCM811軟包電池。
最后,測試了室溫下全鋰金屬電池性能。對于Li-LFP電池,Li-MC準固態電解質提供了更高比容量,在1C下表現出極其穩定的性能,可循環約3000次,長循環過程容量保持率達80%,庫侖效率~100%,遠優于Li-Cel電解質。此外,對于能量密度更高的Li-NCM811電池,Li-MC在高質量負載依然可以獲得較優性能,面積容量最高可達3.1 mAh cm-2(207 mAh g-1),穩定性方面,1C循環300次后仍具有良好性能。
與近期發表的其他類似電解質相比,基于“樹干”設計思想的Li-MC提供了高比容量、良好倍率性能和庫侖效率及優異循環穩定性和熱穩定性。進一步嘗試使用設計的Li-MC QSSE組裝軟包電池進行安全評估,經過不同程度折疊和展開后,軟包電池可以恢復到初始形狀,呈現出良好柔韌性,同時在刺破和切割測試后軟包電池仍然保持安全,且LED全程保持點亮。
總 結
本工作中作者設計了具有“樹干”結構的靈活且堅固的準固態電解質Li-MC,其原位生長的MOF層覆蓋在維素框架表面,具有快速離子遷移動力學和出色耐用性。該電解質具有1.36×10-3S cm-1的高離子電導率、0.72的良好遷移數和5.26 V的寬電化學穩定性窗口。由于結構優勢,Li-LFP、Li-NCM全電池在正極的高質量負載下依舊具有高面積容量、出色倍率性能及超長循環性能。此外,對組裝的軟包電池進行加熱、彎曲、刺穿和切割等實驗,表明該電解質具有高耐受性。因此,“樹干型”設計的QSSE方案將成為柔性準固態電解質走向安全、堅固和高性能固態鋰金屬電池的潛在途徑,同時為能量存儲和轉換領域的材料設計及結構開發提供新思路。
文獻信息
“Tree Trunk” Design for Flexible Quasi Solid-State Electrolyte with Hierarchical Ion-Channels Enabling Ultralong-Lif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Adv. Mater., 2022, 2203417. DOI: 10.1002/adma.202203417)
審核編輯 :李倩
-
電解質
+關注
關注
6文章
810瀏覽量
20049 -
電導率
+關注
關注
1文章
203瀏覽量
13920 -
鋰金屬電池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5瀏覽量
4311
原文標題:陳忠偉院士Adv. Mater.:靈感源于自然,超長壽命柔性準固態電解質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